《大般涅盘经第四十〇卷》(第十三品 骄陈如尊者 第二节 阿难受命传法原大般涅盘经序大般涅盘经全部详细目录 大般涅盘经按经卷分目录)
大般涅盘经
第十三品 骄陈如尊者 第二节 阿难受命传法
本节主题:
1 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大般涅盘经卷第四十
第十三品 骄陈如尊者 第二节 阿难受命传法
〈一〉修习 止 观
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犊子复言:“瞿昙,我久与汝共为亲友,汝之与我义无有二,我欲咨问,何故默然?”
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纯善质直,常为知故而来咨启,不为恼乱,彼若问者,当随意答。”
佛言:“犊子,善哉,善哉。随所疑问,吾当答之。”
犊子言:“瞿昙,世有善耶?”
“如是,梵志。”
“有不善耶?”
“如是,梵志。”
“瞿昙,愿为我说,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佛言:“善男子,我能分别广说其义,今当为汝简略说之。善男子,欲名不善,解脱欲者,名之为善,瞋恚愚痴亦复如是。杀名不善,不杀名善,乃至邪见亦复如是。善男子,我今为汝已说三种善、不善法,及说十种善不善法。若我弟子能作如是分别三种善、不善法,乃至十种善不善法。当知是人,能尽贪欲、瞋恚、愚痴、一切诸漏【漏泄即烦恼之意】,断一切有【各种因缘、因果循环、痛苦、烦恼】。”
梵志言:“瞿昙,是佛法中,颇有一比丘,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有不?”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等,能尽如是贪欲、恚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瞿昙,置一比丘。是佛法中颇有一比丘尼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有不?”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尼,能断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于疑网不?”
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一优婆塞,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疑网不?”
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
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尽一切漏,一优婆塞、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于疑网。是佛法中,颇有优婆塞,受五欲乐【色声香味触五欲,财色名食睡五欲】,心无疑网不?”
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塞,断于三结,得须陀洹;薄贪恚痴,得斯陀含。如优婆塞,优婆夷亦如是。”
“世尊,我于今者乐说譬喻。”
佛言:“善哉,乐说便说。”
“世尊,譬如难陀、婆难陀龙王等降大雨,如来法雨亦复如是,平等雨于优婆塞、优婆夷。世尊,若诸外道,欲来出家,不审如来几月试之?”
佛言:“善男子,皆四月试,不必一种。”
“世尊,若不一种,唯愿大慈听我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犊子出家受戒。”
时憍陈如受佛敕已,立众僧中,为作羯磨,于出家后满十五日,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复作是念:“若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堪任见佛。”即往佛所,头面作礼,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唯愿为我重分别说,令我获得无学智慧。”
佛言:“善男子,汝勤精进修习二法,一奢摩他【止、入静】、二毘婆舍那【观、观想】。
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须陀洹果,亦当勤修如是二法。若复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顶智、毕竟智、四无碍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智,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欲得十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亦当修习如是二法。”犊子闻已,礼拜而出,在娑罗林中修是二法,不久即得阿罗汉果。
是时,复有无量比丘欲往佛所,犊子见已,问言:“大德,欲何所至?”
诸比丘言:“欲往佛所。”
犊子复言:“诸大德,若至佛所,愿为宣启,犊子梵志,修二法已,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般涅盘。”
时,诸比丘至佛所已,白佛言:“世尊,犊子比丘,寄我等语:‘世尊,犊子梵志,修习二法,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于涅盘。’”
佛言:“善男子,犊子梵志,得阿罗汉果,汝等可往,供养其身。”时诸比丘受佛敕已,还其尸所,大设供养。
〈二〉一切法皆从因缘
纳衣梵志复作是言:“瞿昙,如瞿昙所说,无量世中作善、不善,未来还得善、不善身。是义不然,何以故?如瞿昙说,因烦恼故,获得是身。若因烦恼获得身者,身为在先?烦恼在先?若烦恼在先,谁之所作?住在何处?若身在先,云何说言因烦恼得?是故若言烦恼在先,是亦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若言一时是亦不可。先、后、一时,义俱不可,是故我说一切诸法,皆有自性,不从因缘。
复次瞿昙,坚是地性、湿是水性、热是火性、动是风性、无所罣碍是虚空性,是五大性非因缘有,若使世间有一法性非因缘有,一切法性亦应如是,非因缘有。若有一法从于因缘,何因缘故,五大之性不从因缘?瞿昙,众生善身及不善身获得解脱,皆是自性,不从因缘。是故我说,一切诸法自性故有,非因缘生。
复次瞿昙,世间之法,有定用处。譬如工匠,云如是木任作车舆,如是任作门户、床机。亦如金师,所可造作,在额上者名之为鬘,在颈下者名之为璎,在臂上者名之为钏,在指上者名之为环,用处定故,名为定性。瞿昙,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有五道性故,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若如是者,云何说言从于因缘?
复次瞿昙,一切众生,其性各异,是故名为一切自性。瞿昙,如龟陆生,自能入水。犊子生已,能自饮乳。鱼见钩饵,自然吞食。毒蛇生已,自然食土。如是等事,谁有教者?如刺生已,自然头尖,飞鸟毛羽自然色别。世间众生亦复如是,有利有钝、有富有贫、有好有丑、有得解脱、有不得解脱,是故当知,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复次瞿昙,如瞿昙说,贪欲、瞋痴从因缘生,如是三毒,因缘五尘,是义不然,何以故?众生睡时,远离五尘,亦复生于贪欲瞋痴。在胎亦尔,初出胎时,未能分别五尘、好丑,亦复生于贪欲瞋痴。诸仙、贤圣,处在寂处,无有五尘,亦能生于贪欲瞋痴。亦复有人因于五尘,生于不贪、不瞋、不痴,是故不必从于因缘,生一切法,以自性故。
复次瞿昙,我见世人五根不具,多饶财宝,得大自在。有根具足,贫穷下贱,不得自在,为人仆使。若有因缘,何故如是?是故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缘。瞿昙,世间小儿,亦复未能分别五尘,或笑、或啼,笑时知喜,啼时知愁。是故当知,一切诸法各有自性。
复次瞿昙,世法有二,一者有、二者无。有即虚空,无即兔角。如是二法,一是有故不从因缘,二是无故亦非因缘,是故诸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五大性,一切诸法亦应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汝法中以五大是常。何因缘故一切诸法悉不是常?若世间物是无常者,是五大性,何因缘故不是无常?若五大常,世间之物亦应是常,是故汝说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从因缘。令一切法,同五大者,无有是处。
善男子,汝言用处定故,有自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皆从因缘得名字故。若从因得名,亦从因得义。云何名为从因得名?如在额上名之为鬘、在颈名璎、在臂名钏、在车名轮,火在草木,名草木火。
善男子,树初生时,无箭矟性,从因缘故,工造为箭。从因缘故,工造为矟,是故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也。
善男子,汝言如龟陆生,性自入水。犊子生已,性能饮乳。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入水非因缘者,俱非因缘,何不入火。犊子生已,性能吮乳,不从因缘者,俱非因缘,何不吮角。
善男子,若言诸法悉有自性,不须教习,无有增长,是义不然,何以故?今见有教,缘教增长,是故当知无有自性。
善男子,若一切法有自性者,诸婆罗门,一切不应为清净身,杀羊祠祀,若为身祠,是故当知无有自性。
善男子,世间语法凡有三种,一者欲作、二者作时、三者作已。若一切法有自性者,何故世中有是三语?有三语故,故知一切无有自性。
善男子,若言诸法有自性者,当知诸法各有定性,若有定性,甘蔗一物,何缘作浆、作蜜石、蜜酒、苦酒等?若有一性,何缘乃出如是等味?若一物中出如是等,当知诸法,不得一定,各有一性。
善男子,若一切法有定性者,圣人何故饮甘蔗浆、石蜜、黑蜜,酒时不饮,后为苦酒,复还得饮。是故当知无有定性。若无定性,云何不因因缘而有?善男子,汝说一切法有自性者,云何说喻?若有喻者,当知诸法无有自性。若有自性,当知无喻。世间智者皆说譬喻,当知诸法无有自性、无有一性。
善男子,汝言身为在先,烦恼在先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我当说身在先者,汝可难言,汝亦同我,身不在先,何因缘故而作是难?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及烦恼,俱无先、后、一时而有。虽一时有,要因烦恼而得有身,终不因身有烦恼也。
汝意若谓,如人二眼,一时而得,不相因待,左不因右,右不因左,烦恼及身亦如是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世间眼见炷之与明,虽复一时,明要因炷,终不因明,而有炷也。
善男子,汝意若谓身不在先,故知无因,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以身先无因缘故,名为无者,汝不应说,一切诸法皆有因缘。若言不见,故不说者,今见瓶等从因缘出,何故不说如瓶,身先因缘亦复如是?
善男子,若见、不见一切诸法,皆从因缘,无有自性。善男子,若言一切法悉有自性,无因缘者,汝何因缘说于五大,是五大性即是因缘?
善男子,五大因缘虽复如是,亦不应说诸法皆同五大因缘。如世人说一切出家精勤持戒,旃陀罗等亦应如是精勤持戒。
善男子,汝言五大有定坚性,我观是性,转故不定。善男子,酥、蜡、胡胶于汝法中,名之为地,是地不定,或同于水,或同于地,故不得说自性故坚。
善男子,白镴、铅锡、铜铁、金银,于汝法中名之为火,是火四性,流时水性,动时风性,热时火性,坚时地性,云何说言定名火性?
善男子,水性名流,若水冻时,不名为地,故名水者。何因缘故,波动之时不名为风?若动不名风,冻时亦应不名为水,若是二义,从因缘者,何故说言一切诸法不从因缘?
善男子,若言五根性能见、闻、觉、知、触故,皆是自性,不从因缘,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自性之性,性不可转。若言眼性,见者常应能见,不应有见、有不见时,是故当知,从因缘见,非无因缘。
善男子,汝言非因五尘生贪、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生贪、解脱,虽复不同五尘因缘,恶觉观故,则生贪欲;善觉观故,则得解脱。善男子,内因缘故,生贪、解脱;外因缘故,则能增长。是故汝言一切诸法各有自性,不因五尘生贪解脱,无有是处。
善男子,汝言具足诸根,乏于财物,不得自在;诸根残缺,多饶财宝得大自在,因此以明有自性故,不从因缘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众生从业而有果报,如是果报则有三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贫穷、巨富,根具、不具,是业各异,若有自性具诸根者,应饶财宝,饶财宝者应具诸根。今则不尔,是故定知,无有自性,皆从因缘。
如汝所言,世间小儿,未能分别五尘因缘,亦啼亦笑,是故一切有自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自性者,笑应常笑、啼应常啼,不应一笑、一啼。若一笑一啼,当知一切悉从因缘,是故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梵志言:“世尊,若一切法从因缘有,如是身者,从何因缘?”
佛言:“善男子,是身因缘,烦恼与业。”
梵志言:“世尊,如其是身从烦恼业,是烦恼业,可断不耶?”
佛言:“如是,如是。”
梵志复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令我闻已,不移是处,悉得断之。”
佛言:“善男子,若知二边、中间无碍,是人则能断烦恼业。”
“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
佛言:“汝云何知?”
“世尊,二边即色,及色解脱,中间即是八正道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二边,断烦恼业。”
“世尊,唯愿听我出家受戒。”
佛言:“善来,比丘。”实时断除三界烦恼,得阿罗汉果。
〈三〉直即圣道
尔时复有一婆罗门,名曰弘广,复作是言:“瞿昙,知我今所念不?”
佛言:“善男子,涅盘是常,有为无常,曲即邪见,直即圣道。”
婆罗门言:“瞿昙,何因缘故,作如是说?”
“善男子,汝意每谓乞食是常,别请无常,曲是户钥,直是帝幢。是故我说涅盘是常,有为无常,曲谓邪见,直谓八正,非如汝先所思惟也。”
婆罗门言:“瞿昙,实知我心。是八正道,悉令众生得尽灭不?”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婆罗门言:“瞿昙,已知我心,我今所问,何故默然而不见答?”
时憍陈如即作是言:“大婆罗门,若有问世有边、无边,如来常尔默然不答。八圣是直,涅盘是常,若修八圣即得灭尽,若不修习,则不能得。大婆罗门,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无孔窍,唯有一门,其守门者,聪明有智,能善分别,可放则放,可遮则遮,虽不能知出入多少,定知一切有入出者,皆由此门。善男子,如来亦尔,城喻涅盘,门喻八正,守门之人喻于如来。善男子,如来今者,虽不答汝尽与不尽,其有尽者,要当修习是八正道。”
婆罗门言:“善哉,善哉。大德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实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门。”
憍陈如言:“善哉,善哉,汝婆罗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佛言:“止,止!憍陈如,是婆罗门非适今日发是心也。憍陈如,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人先已于彼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贤劫中当得作佛,久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故现处外道,示无所知。以是因缘,汝憍陈如,不应赞言:‘善哉,善哉,汝今能发如是大心。’”
〈四〉阿难尊者 破魔与会
§1阿难何在
尔时世尊知已,即告憍陈如言:“阿难比丘,今为所在?”
憍陈如言:“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或有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或有说言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或有说言一切因缘皆是常法、从缘生者悉是无常,或有说言五阴是实、或说虚假、入界亦尔,或有说言有十二因缘,或有说言正有四缘,或说诸法如幻如化、如热时焰,或有说言因闻得法,或有说言因思得法,或有说言因修得法,或复有说不净观法、或复有说出息、入息,或复有说四念处观,或复有说三种观义、七种方便,或复有说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学无学地菩萨初住乃至十住,或有说空、无相、无作,或复有说修多罗、祇夜毘、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或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或说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远离空、散空、自相空、无相空、阴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无记空、菩提空、道空、涅盘空、行空、得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或有示现神通变化、身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胁在下、右胁出水、右胁在下、左胁出水、一胁震雷、一胁降雨,或有示现诸佛世界,或复示现菩萨初生行至七步、处在深宫受五欲时、初始出家修苦行时、往菩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盘时。
世尊,阿难比丘见是事已,作是念言:‘如是神变,昔来未见,谁之所作?将非世尊释迦作耶?’欲起欲语都不从意。阿难比丘入魔罥故,复作是念:‘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于今者当受谁语。’
世尊,阿难今者极受大苦,虽念如来,无能救者,以是因缘,不来至此大众之中。”
§2声闻第一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大众中有诸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如是等辈,闻大乘经,终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怖懅,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亦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忧不能受持如是大涅盘典?何因缘故,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谛听,谛听!善男子,我成佛已,过二十年住王舍城,尔时我告诸比丘言:‘诸比丘,今此众中,谁能为我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供给左右所须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善利?’时憍陈如在彼众中,来白我言:‘我能受持十二部经,供给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言:‘憍陈如,汝已朽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为我给使?’时舍利弗复作是言:‘我能受持佛一切语,供给所须,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言:‘舍利弗,汝已朽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为我给使?’乃至五百诸阿罗汉皆亦如是,佛悉不受。
尔时目连、在大众中作是思惟:‘如来今者,不受五百比丘给使,佛意为欲令谁作耶?’思惟是已,即便入定,见如来心在阿难许,如日初出,光照西壁。见是事已,即从定起,语憍陈如:‘大德,我观如来,欲令阿难给事左右。’
尔时憍陈如与五百阿罗汉,往阿难所,作如是言:‘阿难,汝今当为如来给使,请受是事。’
阿难言:‘诸大德,我实不堪给事如来,何以故?如来尊重,如师子王、如龙、如火,我今秽弱,云何能办?’
诸比丘言:‘阿难,汝受我语,给事如来,得大利益。’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阿难言:‘诸大德,我亦不求大利益事,实不堪任奉给左右。’
时目犍连复作是言:‘阿难,汝今未知。’
阿难言:‘大德,唯愿说之。’
目犍连言:‘如来先日僧中求使,五百罗汉皆求为之,如来不听。我即入定,见如来意欲令汝为,汝今云何反更不受?’
阿难闻已,合掌长跪,作如是言:‘诸大德,若有是事,如来世尊与我三愿,当顺僧命,给事左右。’
目犍连言:‘何等三愿?’
阿难言:‘一者如来设以故衣赐我,听我不受。二者如来设受檀越别请,听我不往。三者听我出入,无有时节。如是三事,佛若听者,当顺僧命,奉给如来。’
时憍陈如五百比丘,还来我所,作如是言:‘我等已劝阿难比丘,唯求三愿,若佛听者,当顺僧命。’
文殊师利,我于尔时赞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比丘,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何以故?当有人言,汝为衣食奉给如来,是故先求不受故衣、不随别请。憍陈如,阿难比丘具足智慧,入出有时,则不能得广作利益四部之众,是故求欲出入无时。憍陈如,我为阿难开是三事,随其意愿。’
时目犍连还阿难所,语阿难言:‘吾已为汝启请三事,如来大慈皆已听许。’
阿难言:‘大德,若佛听者,请往给侍。’
文殊师利,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何等为八?
一者事我已来二十余年,初不随我受别请食。
二者事我已来,初不受我陈故衣服。
三者自事我来,至我所时终不非时。
四者自事我来,具足烦恼,随我入出诸王剎利、豪贵大姓,见诸女人及天、龙女,不生欲心。
五者自事我来,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唯除一问。善男子,琉璃太子杀诸释氏,坏迦毘罗城,阿难尔时心怀愁恼,发声大哭,来至我所,作如是言:‘我与如来俱生此城,同一释种,云何如来光颜如常,我则憔悴?’我时答言:‘阿难,我修空定,故不同汝,过三年已,还来问我。’‘世尊,我往于彼迦毘罗城,曾闻如来修空三昧,是事虚实。’我言:‘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六者自事我来,虽未获得知他心智,常知如来所入诸定。
七者自事我来,未得愿智,而能了知如是众生到如来所,现在能得四沙门果、有后得者、有得人身、有得天身。
八者自事我来,如来所有秘密之言悉能了知。
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如是八不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经。何等为八?一者信根坚固、二者其心质直、三者身无病苦、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无憍慢、七者成就定慧、八者具足从闻生智。
文殊师利,毘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复具足如是八法。尸弃如来侍者弟子名差摩迦罗,毘舍浮佛侍者弟子名优波扇陀迦罗,鸠村驮佛侍者弟子名曰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名曰苏坻,迦叶佛侍者弟子名叶婆蜜多,皆亦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难亦复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善男子,如汝所说,此大众中虽有无量无边菩萨,是诸菩萨皆有重任,所谓大慈大悲。如是慈悲之因缘故,各各怱务,调伏眷属,庄严自身。以是因缘,我涅盘后,不能宣通十二部经。若有菩萨或时能说,人不信受。
文殊师利,阿难比丘是吾之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写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顾问,阿难为何所在?欲令受持是涅盘经。
善男子,我涅盘后,阿难比丘所未闻者,弘广菩萨当能流布,阿难所闻自能宣通。
文殊师利,阿难比丘今在他处,去此会外十二由延,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恼乱,汝可往彼,发大声言:‘一切诸魔,谛听,谛听!如来今说大陀罗尼【大咒语】,一切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山神、树神、河神、海神、舍宅等神,闻是持名,无不恭敬受持之者。是陀罗尼十恒河沙诸佛世尊所共宣说,能转女身,自识宿命。若受五事,一者梵行、二者断肉、三者断酒、四者断辛、五者乐在寂静。受五事已,至心信受、读诵书写是陀罗尼,当知是人,即得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
尔时世尊,即便说之:“阿摩隶 毘摩隶 涅磨隶 瞢伽隶 酰摩罗若竭鞞 三曼多跋提隶 娑婆罗他娑檀尼 婆罗磨他娑檀尼 磨那斯 阿步提 毘罗氏 庵摩赖低 婆岚弥 婆岚摩 莎隶富啰泥富啰那 摩奴赖绨”
尔时文殊师利从佛受是陀罗尼已,至阿难所,在魔众中,作如是言:“诸魔眷属谛听,我说所从佛受陀罗尼咒。”魔王闻是陀罗尼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俱来至佛所,
§3须跋陀罗得阿罗汉果
阿难见佛,至心礼敬,却住一面,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起涅盘想。汝可往彼,语须跋言:‘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夜当般涅盘,若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而生悔心。’阿难,汝之所说,彼定信受,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须跋陀子,其人爱心,习犹未尽,以是因缘,信受汝语。”
尔时阿难受佛敕已,往须跋所,作如是言:“仁者,当知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夜当般涅盘,欲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生悔心也。”
须跋言:“善哉,阿难,我今当往至如来所。”
尔时阿难与须跋陀还至佛所,时须跋陀到已问讯,作如是言:“瞿昙,我今欲问,随我意答。”
佛言:“须跋,今正是时,随汝所问,我当方便,随汝意答。”
“瞿昙,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随往日本业因缘,是故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盘。’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罗门等,作是说者,我为怜愍,常当往来如是人所,既至彼已,我当问之:‘仁者,实作如是说不?’彼若见答:‘我如是说。’‘何以故?’‘瞿昙,我见众生习行诸恶,多饶财宝,身得自在;又见修善,贫穷多乏,不得自在;又见有人多役力用,求不能得;又见不求自然得之;又见有人慈心不杀,反更中夭;又见憙杀,终保年寿;又见有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脱、有不得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由往日本业因缘。’须跋,我复当问:‘仁者,实见过去业不?若有是业,为多少耶?现在苦行,能破多少耶?能知是业已尽、不尽耶?是业既尽一切尽耶?’彼若见答:‘我实不知。’我便当为彼人引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眷属,为请医师令拔是箭,既拔箭已,身得安隐。其后十年,是人犹忆,了了分明,是医为我拔出毒箭,以药涂拊,令我得差,安隐受乐。仁既不知过去本业,云何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耶?’彼若复言:‘瞿昙,汝今亦有过去本业,何故独责我过去业?瞿昙,经中亦作是说,若见有人豪贵自在,当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过去业耶?’我复答言:‘仁者,如是知者,名为比知,不名真知。我佛法中,或有从因知果,或有从果知因。我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汝则不尔,唯有过去业,无现在业。汝法不从方便断业,我法不尔,从方便断。汝业尽已,则得苦尽,我即不尔,烦恼尽已,业苦则尽,是故我今责汝过去业。’彼人若言:‘瞿昙,我实不知,从师受之,师作是说,我实无咎。’我言:‘仁者,汝师是谁?’彼若见答:‘是富兰那。’我复言曰:‘汝昔何不一一咨启,大师实知过去业不?汝师若言我不知者,汝复云何受是师语?若言我知,复应问言,下苦因缘受中、上、苦不?中苦因缘受下、上苦不?上苦因缘受中、下、苦不?若言不者,复应问言,师云何说苦乐之报,唯过去业,非现在耶?复应问言,是现在苦,过去有不?若过去有,过去之业悉已都尽,若都尽者,云何复受今日之身?若过去无,唯现在有,云何复言众生苦乐皆过去业?’‘仁者,若知现在苦行能坏过去业,现在苦行,复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即是常,苦若是常,云何说言得苦解脱?若更有行坏苦行者,过去已尽,云何有苦?仁者,如是苦行,能令乐业受苦果不?复令苦业受乐果不?能令无苦无乐业作不受果不?能令现报作生报不?能令生报作现报不?令是二报作无报不?能令定报作无报不?能令无报作定报不?’彼若复言:‘瞿昙,不能。’我复当言:‘仁者,如其不能,何因缘故,受是苦行?仁者,当知定有过去业,现在因缘,是故我言因烦恼生业,因业受报。仁者,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现在因。众生虽有过去寿业,要赖现在饮食因缘。仁者,若说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业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仁者,譬如有人为王除怨,以是因缘多得财宝,因是财宝受现在乐。如是之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譬如有人杀王爱子,以是因缘丧失身命,如是之人现作苦因,现受苦报。仁者,一切众生现在因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受苦受乐。是故我说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受苦乐也。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
须跋陀言:“世尊,我已先调伏心。”
佛言:“善男子,汝今云何能先调心?”
须跋陀言:“世尊,我先思惟,欲是无常、无乐、无净。观色即是常、乐、清净,作是观已,欲界结断,获得色处,是故名为先调伏心。
次复观色,色是无常,如痈、如疮、如毒、如箭,见无色常、清净、寂静。如是观已,色界结尽,得无色处,是故名为先调伏心。
次复观想,即是无常、痈疮、毒箭。如是观已,获得非想、非非想处。是非想、非非想处,即一切智、寂静、清净,无有堕坠,常恒不变,是故我能调伏其心。”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能调伏心耶?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犹名为想。涅盘无想,汝云何言获得涅盘?善男子,汝已先能呵责粗想,今者云何爱着细想,不知呵责如是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如痈、如疮、如毒、如箭。善男子,汝师郁头蓝弗,利根聪明,尚不能断如是非想、非非想处,受于恶身,况其余者?”
“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
佛言:“善男子,若观实相,是人能断一切诸有。”
须跋陀言:“世尊,云何名为实相?”
“善男子,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之相?”
“善男子,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闇相、无见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善男子,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
善男子,是相、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义空。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一生实相、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界、二万五千菩萨得毕竟智、三万五千菩萨悟第一义谛,是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首楞严三昧。四万五千菩萨得虚空三昧,是虚空三昧,亦名广大三昧,亦名智印三昧。五万五千菩萨得不退忍,是不退忍,亦名如法忍,亦名如法界。六万五千菩萨得陀罗尼,是陀罗尼,亦名大念心,亦名无碍智。七万五千菩萨得师子吼三昧,是师子吼三昧,亦名金刚三昧,亦名五智印三昧。八万五千菩提得平等三昧,是平等三昧,亦名大慈大悲。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缘觉心。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声闻心。人女、天女二万亿人,现转女身得男子身。须跋陀罗得阿罗汉果。
大般涅盘经卷第四十
=== ===
原序
大般涅盘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盘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
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
厕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逾万日而不居,浑然与太虚同量,泯然与法性为一。
夫法性以至极为体,至极则归于无变,所以生灭不能迁其常。生灭不能迁其常,故其常不动。非乐不能亏其乐,故其乐无穷。
或我生于谬想,非我起于因假,因假存于名数,故至我越名数而非无。越名数而非无,故能居自在之圣位。
而非我不能变,非净生于虚净,故真净水镜于万法。水镜于万法,故非净不能渝。
是以斯经𧢻章叙常乐我净为宗义之林,开究玄致为涅盘之原用,能阐秘藏于未闻,启灵管以通照,拯四重之痈疽,拔无间之疣赘。
阐秘藏则畅群识之情,审妙我之在已。启灵管则悟玄光之潜,映神珠之在体。然四重无间诽谤方等,斯乃众患之𤴲痟,创疣之甚者。
故大涅盘以无创疣为义名,斯经以大涅盘为宗目。宗目举则明,统摄于众妙,言约而义备,义名立则照三乘之优劣,至极之有在。
然冥化无朕,妙契无言。任之冲境,则理不虚运。是以此经开诚言为教本,广众喻以会义。建护法以涉初,睹秘藏以穷原,畅千载之固滞,散灵鹫之余疑。
至于理微幽蟠微于微者,则诸菩萨弘郢匠之功,旷舟船之济,请难云构,翻覆周密,由使幽涂融坦,宗归豁然。是故诵其文而不疲,语其义而不倦,甘其味而无足,餐其音而不厌。
始可谓微言兴咏于真丹,高韵初唱于赤县,梵音震响于聋俗,真容巨曜于今日。而寡闻之士,偏执之流,不量愚见,敢评大圣无涯之典,遂使是非兴于诤论,讥谤生于快心。先觉不能返其迷,众圣莫能移其志,方将沈蔽八邪之网,长沦九流之渊,不亦哀哉,不亦哀哉。
天竺沙门昙无谶者,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天怀秀拔,领鉴明邃,机辩清胜,内外兼综,将乘运流化,先至炖煌,停止数载。
大沮渠河西王者,至德潜着,建隆王业,虽形处万机,每思弘大道,为法城堑,会开定西夏。
斯经与谶自远而至,自非至感先期,孰有若兹之遇哉。谶既达此,以玄始十年岁次大梁,十月二十三日,河西王劝请令译,谶手执梵文,口宣秦言。
其人神情既锐,而为法殷重,临译敬情,殆无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唯恨梵本分离残缺未备耳。
余以庸浅,豫遭斯运,夙夜感戢,欣遇良深,聊试标位,叙其宗格,岂谓必然窥其宏要者哉。
=== ===
大般涅盘经全部详细目录
大般涅盘经正读上篇
法会篇
第一品 寿命
第一节 众生悲忧
第二节 纯陀劝佛 莫入涅盘
〈一〉纯陀供佛
〈二〉纯陀和文殊大菩萨论辩
〈三〉世尊为与会大众讲说常 乐 我 净
第三节 迦叶大菩萨问佛
〈一〉怎样对待破戒
〈二〉正确理解常、非常
第二品 金刚身
第三品 本经名字及修持
第四品 佛性
第一节 佛性实不永灭
〈一〉大般涅盘的四个方面
〈二〉为什么说如来常住
〈三〉佛住世时的种种示现
第二节 秘密之藏
第三节 佛涅盘后 众生所应依止的四种人
〈一〉菩萨 阿罗汉等四种人
〈二〉修学大涅盘 不畏诸魔毒
〈三〉四种人为无上大法之将
〈四〉四种人为护法 虽有所犯不名破戒。
〈五〉以大涅盘经 辨识破戒持戒
〈六〉当依四法 证知四种人
第四节 佛与魔
〈一〉四魔 佛说 魔说
〈二〉轻重之罪
〈三〉四圣谛
〈四〉四颠倒
〈五〉先说无我 再说有我
第五节 修学大般涅盘经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甘露 亦是毒药
〈二〉应离半字 善解满字
〈三〉果为常 涅盘是常 晓了自身有佛性 为常
〈四〉如来有忧悲 也无忧悲
第六节 月喻
〈一〉日月之光
〈二〉大涅盘之光
第七节 众生同一佛性
第五品 一切大众所问
第一节 最后供养
第二节 尚有余义
大般涅盘经正读中篇
五行篇
第六品 现病
第七品 圣行
第一节 什么叫圣行
第二节 从白骨观所起思念
〈一〉菩萨大菩萨得毁净戒因缘
〈二〉苦谛
第三节 集灭道谛。
〈一〉集谛
〈二〉灭谛
〈三〉道圣谛
第四节 诸行无常 佛性为常
〈一〉非色无常
〈二〉色无常
〈三〉诸行无我 如来有我
〈四〉如来实是常住 不变 不般涅盘
〈五〉菩萨之圣行
第八品 梵行
第一节 菩萨梵行
〈一〉知法
〈二〉知义 知时 知足 自知知众 知人中尊卑
〈三〉慈悲喜舍
第二节 慈生神通
〈一〉神通八例
〈二〉修慈悲喜 道行升华得入极爱境地
〈三〉修舍心 道行升华进入空 平等意境
第三节 四无碍
〈一〉什么是四无碍
〈二〉声闻、缘觉不得四无碍
〈三〉无所得者 名四无碍 无所得即大涅盘
〈四〉有和无
〈五〉菩萨应有的知 见 觉
〈六〉受持大涅盘经 应守戒 知时 知地而说
第四节 大涅盘经悉是一切诸佛秘藏
〈一〉佛的十个名号
〈二〉念佛
〈三〉菩萨不可思议
〈四〉无上佛法 当久近住 几时而灭
第五节 阿阇世王杀父获罪
〈一〉六师之说
〈二〉耆婆及阿阇世王之父所说
第六节 阿阇世王归佛灭罪
第九品 婴儿行
大般涅盘经正读下篇
成就篇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
第一节 十功德与五事
〈一〉五事之一
〈二〉五事之二
〈三〉五事之三
〈四〉五事之四
〈五〉五事之五
〈六〉不动世界 佛菩萨与会
第二节 断善根时 佛性不断
第三节 修行大涅盘经成就初分功德
第四节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一〉菩萨修大涅盘得第二功德
〈二〉修大涅盘得第三功德
〈三〉修大涅盘成就第四功德
〈四〉成就第五功德
〈五〉成就第六功德
第五节 第七、八功德
〈一〉成就第七功德
〈二〉成就第八功德
第六节 第九、十功德
〈一〉成就第九功德
〈二〉最后第十功德
第十一品 狮子吼菩萨
第一节 何为佛性
〈一〉中道之法名为佛性
〈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包括一阐提
〈三〉首楞严三昧即佛性
第二节 佛道
〈一〉佛性因果
〈二〉菩萨有退不退
第三节 众生修道
〈一〉中阴 五阴
〈二〉名与色
〈三〉八种喻
〈五〉不生不灭名大涅盘
〈六〉祗陀长者 须达长者
第四节 大涅盘名狮子吼
〈一〉佛降六师
〈二〉二月涅盘
第五节 菩萨修习
〈一〉止与观
〈二〉菩萨知时 非时
〈三〉菩萨如何得无相涅盘
〈四〉业报
第六节 断善根者 没三恶道
〈一〉恒河边有七种人
〈二〉违疾忌医 非医之咎
第十二品 迦叶菩萨
第一节 善星比丘
〈一〉善星比丘 堕入地狱
〈二〉佛具知根力 如来决定说
第二节 佛之所说 皆为救拔众生
〈一〉关于涅盘
〈二〉关于弟子对经说的种种不解
第三节 断善根者 复生善根
〈一〉如来有四种答
〈二〉中道
〈三〉随自意说 随他意说 随自他意说
〈四〉因语 果语等七种语
第四节 七众生
〈一〉随自意语 一阐提之佛性有无
〈二〉随自意语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三〉七种果
第五节 佛性 虚空
第六节 大涅盘经意义
〈一〉一切法是清净梵行
〈二〉有漏和净梵行
〈三〉知根乃至知毕竟
〈四〉毕竟者即是涅盘
第十三品 骄陈如尊者
第一节 外道问难
〈一〉灭除生死轮回因缘 得解脱恒常不变之真我
〈二〉佛无二语 凡夫二 圣人一
〈三〉不净观为贪药 慈心观为瞋药 观因缘智为痴药
〈四〉色者 非自 非他 非诸众生
〈五〉不然火则无有烟
〈六〉如来所有陈故 悉已除尽 唯有一切真实法在
〈七〉远离无明 爱 不作取有 是人真实知 常与无常
第二节 阿难受命传法
〈一〉修习止 观
〈二〉一切法皆从因缘
〈三〉直即圣道
〈四〉阿难尊者 破魔与会
=== ===
大般涅盘经按经卷分目录
法会篇
大般涅盘经第一卷~第三卷前半部份 寿命品第一
大般涅盘经第三卷中间金刚身品第二
大般涅盘经第三卷后半部份 名字功德品第三
大般涅盘经第四卷~第十卷前半部份 如来性品第四
大般涅盘经第十卷后半部份 一切大众所问品第五
五行篇
大般涅盘经第十一卷 现病品第六
大般涅盘经第十二卷~第十四卷 圣行品第七
大般涅盘经第十五卷~第二十卷前半部份 梵行品第八
大般涅盘经第二十卷后半部份 婴儿行品第九
成就篇
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一卷~第二十六卷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
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七卷~第三十二卷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
大般涅盘经第三十三卷~第三十八卷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
大般涅盘经第三十九卷~第四十〇卷 憍陈如品第十三
中华佛典宝库 大正藏
第 12 册 No. 0374 大般涅槃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李鑫森注释
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
2017-03-22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