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譬如有人磨治一块大石头,花费许多气力,历经漫长岁月,磨成一只玩具小牛。用去的功夫极大,期望的目标轻微。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磨治大石块,譬喻做学问,精勤劳苦;做成小牛,譬喻为了名望,互相攻讦。做学问么,研究思索精微的玄理,广泛通晓种种知识,理应步步实践,去求得那遥远但究竟圆满的殊胜之果。一旦为了求名誉,骄傲自大,就会增长过患。
这故事比喻∶人们精劳勤苦地修学,应该志求高胜的道果,如果只是为求一些闻名闲利,那用力多而收获少,或者得不偿失,反而增长过患了。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43、磨大石喻
譬如①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②。用功既重,所期甚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磨大石者,喻于学问,精勤劳苦;作小牛者,喻于名闻,互相是非。夫为学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宜应履行,远求胜果。
方求名誉,㤭③慢贡高,增长过患。
注释:
①如:明本作“于”。
②小戏牛:小牛玩具或精巧之工艺小牛。
③㤭慢:㤭,佛教心所有法之一,即二十个随烦恼之第七。于自己的才貌、名、利、能力、出身等不善对待,骄傲放纵,深生贪著为性,能障不桥,生起杂染为。为种依持自己的长处,骄矜自持,居傲凌人的心理活动为㤭。㤭与慢的差别,在于㤭不对他人,而仅对自己之长处产生傲慢自大之心;对他人心起高慢,则称为慢。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