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百喻经卷上》32、估客偷金喻

  译文:

  从前有两位商人,共同做买卖。一个卖真金,另一个卖纺织品。有人买真金时,都要用火烧来试验真假。这时另一个商人便偷被烧过的金子,用丝织品包藏起来。但由于金子很热,把织物都烧光了。事情也就败露了,金子和丝织品都失去了。

  就好像其他教派,借鉴佛教义理,把他吸收到自己的教义中,并错误地声称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佛教的义理。正由于这样,人们最终会发现,并烧掉其他教派的经典,使其在社会上不能流传。这正如那偷金子败露的故事,结果同样如此。

  这故事比喻∶外道偷取佛法,妄称是他自己的法,但因为他们不明原理,不善运用,不但得不到好处,曲解了佛法,而且也混乱了自法,终究是要马脚毕露的。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32、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① ,共行商贾②,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③。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时金热故,烧绵都尽。情事既露,二事俱失。

  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④,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

  注释:

  ① 估客:商人。

  ② 商贾:商人的统称。

  ③ 兜罗绵:野蚕茧,本处指丝织品。

  ④ 外典:佛教以外的经典。《法华经》中有:“读外典者,如视日光,令人眼暗。”

  辨析:

  在现实生活里“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时有发生。究其理,其实做任何坏事的人都在劫难逃,躲得了一时,难以躲一世;逞得了一时,难以保终生。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的事可谓多矣,人常讲:天眼不开,但人心难欺,就是这个道理。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心总是永远向着善,向着光明的。不可否认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难免会碰到是非混淆,人妖颠倒的特例,但乌云永远也遮不住太阳的光辉,正义永远都不会被恶势力吓倒。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罪恶最终都会被人们清算,正义最终总会战胜邪恶。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