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阅道焚香告天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这是举一个例子说明,讲怎么样生起恭敬。『赵阅道』,宋朝人,《了凡四训》里面有提到他,这是一位圣贤。他在宋朝时候进士及第,进士就是过去最高的学位,就像现在讲博士,博士是最高学位。进士及第之后一般朝廷就会请他做官,那么他在宋仁宗时期做到了殿中侍御使。干什么的呢?就是在朝廷上专门弹劾那些失仪的人,就是不守规矩的,威仪不够,这赵阅道就会弹劾。可见在宫廷里头非常注重威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扭扭捏捏,赵阅道看到这种人一定就向皇帝弹劾。

  没有威仪的人就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实际上就不忠君,不敬天。这种人那就不是圣贤君子,那么皇上就不能重用这种人,他在大劫面前可能道德就守不稳。一定是平常都是恭恭敬敬的人,谨小慎微才能养他的大德。赵阅道本人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所以他敢弹劾别人,人家做不够他就敢批评。为什么?他做的正,他要做不正,那他自己就被弹劾掉了。所以皇上任命他做殿中侍御使就因为他真的做到了,所以他为人是气宇轩昂,庄严正直。在弹劾人的时候不避权贵,不管你是皇亲国戚也好,还是什么大官也好,凡是你犯了错误他就批评,就向皇上禀报,正气十足。所以京师称为他是铁面御使,他是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人,不讲私情,只讲公理。

  这位赵阅道早年就崇信佛法,跟一位法师叫佛慧禅师很熟。赵阅道对三宝非常恭敬,每次见到佛慧禅师都虚心的请教佛法,不厌其烦。而禅师对他反而是呵斥,从来不好好的跟他回答问题,只是骂他,而且不给他机会去辩驳。这赵阅道他修养也很好,你看他身为大官,在禅师面前就做一个小学生,挨批挨骂都不敢,不会去反驳,为自己辩护呀,甚至顶嘴呀,不敢,这是尊师重道。为什么他能尊师重道呢?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你在家能够孝养父母,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恭敬,自然你对老师,禅师就是老师,你就会有恭敬心。你不敢跟父母顶嘴,你当然也不会跟老师顶嘴,你就会一切顺从、听话、老实,那么你在朝廷做官也自然能够忠君爱民,所以一切德行全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

  赵阅道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学佛也非常有成就。你看它这里讲每天都是「焚香告天」,实际上他就是用《感应篇》,用这个功过格对照自己,一天犯了哪些过错,绝不苟且,犯了过错一定把它记录下来。那么今天行了善事也把它记录下来,这叫功过格,功就是善,过就是过错。把一天的善恶记录等于说我们现在讲做日记,日记应该怎么写啊?不是写你今天去哪儿玩了,见到什么人聊什么天了,不是写那些废话,就写你今天修行。行了什么善,犯了什么过,有什么心得,写这些,修行日记呀。那么他写在黄纸上,然后每天晚上在他的庭院里头设上几案,焚上香,把这个纸焚化,禀告上天。请天地鬼神来监察他,他讲的这些全是真实的,不敢欺瞒天地鬼神。晚上不敢写的,白天就不敢造,用这种方法来激励鞭策自己断恶修善。这是他那种改过的方法,纯用真诚心。

  古人都敬畏天地,都敬畏鬼神,他们知道真的它们都有。有一些人他有天眼他能看到,像有些小孩,受的污染不多,心思比较纯净,他就能看到。看到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去问大人,大人也觉得小孩是不是胡说八道,以为是幻觉,实际上不是幻觉,真的看到。但是他慢慢长大了,知道的事儿多了,心就不清净了,慢慢就看不到了。就是那天眼就没有了,这是他道德的天眼,刚刚生下来他这天眼能保持。但是慢慢就没有了,为什么?心污染了。想要保持没有别的,那就得修行,保持自己的心地纯净纯善,你才能够保持这种本来天性中带来的这种功能。

  赵阅道学佛也很用功,修行改过也非常认真。结果有一次,跟同僚一起吃茶宴坐,忽然听到一声雷鸣,当时赵阅道听到雷声当下大悟,开悟了。结果说了一首偈子,佛慧禅师听到这首偈子给他印证,这第一次赞叹赵阅道,说赵阅道撞彩了。撞彩了意思是说他已经打开他的玄关了,开悟了,碰上了。开悟确实要碰上,但是我们自己要做好我们这个准备。怎么才能开悟呢?把心里空了,你才能开悟,什么妄念都没有了,心全空了,这就是法器。这个法器还没开悟,但是遇到一个因缘的时候,比如说赵阅道听到雷声,他就开悟,震开他的悟门了。有的人可能看到了雨打芭蕉开悟,有的是他的老师给他点了一句话开悟了。每个人开悟因缘不同,但是条件是一样的,就是我们的心是空的,完全清净,没有妄念,这时候就能开悟。那你要想没有妄念,下手处就得学赵阅道,用功过格检点内心,先断恶修善,把心中的恶念都洗刷干净,然后善念也自然就很容易洗刷掉了。当你把善念都放下了,不思善不思恶,这时候遇到了开悟的因缘就能大悟。

  所以赵阅道后来官做到了很大,做到了太子少保,等于是太子的老师了。然而他的修行并没有间断过,他在自己家里面筑了一个小屋,在一个高处筑了一个小屋。每天退朝之后就在那里独坐禅修,真的是非常的精进持戒也很精严,生活非常简朴。后来七十七岁的时候,就在他自己住的这个「高斋」,他自己命名叫「高斋」,就是高处一个小屋,坐化。他预知时至,坐化之前写了一封遗书给佛慧禅师,感谢他。跟禅师说,"非是平日警诲,至此必不得利益",就是说"如果不是师父你平日每次对我的那种警策、教诲甚至是棒喝,到这个时候,就是临死的时候,功夫必不得力"。意思说现在功夫得力了,也是靠师父对我这一生的那种教诲。所以这是一个真的开悟的大德,在《五灯会元》里头有对他的记载,这属于禅宗祖师级的人物,虽然他是在家人。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你想修行有成就,那下手就是用功过格《感应篇》,天天都是「字字反入身来」,反省检点。我们想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用这种方法,所以我们学《感应篇》决不会耽误我们修净土,反而是辅助我们能够更好的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