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梁武帝笃信佛教,修了不少寺庙,供养了大批僧尼。那时,印度的达摩大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梁武帝立即请他进宫,与他讨论佛学。武帝首先就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即,佛法的真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几乎所有学佛的人都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人的觉悟必先从人生意义的追问开始。在以后的禅宗公案中,不少徒弟问过这样的问题,而每个师父均有不同的回答。

  达摩的回答是“廓然无圣”。廓然无圣的意思是空空寂寂,并无佛圣。

  武帝有点奇怪,就问:“对朕者谁?”既然空寂无圣,那么,在我面前的是谁呢?

  达摩平静地说:“不识。”武帝无法继续对话,因为达摩的思路与他完全不同,那好像是来自另一世界的声音。

  武帝岔开话题,说:“朕自登九五以来,度人选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武帝这样问的时候,心中一定觉得自己功德圆满,他为佛门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难道没有功德吗?

  但是,达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没有功德。”

  武帝不太服气,问为什么。

  达摩就解释说:“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在达摩看来,梁武帝的行为,还是世间因果,做点善事,就有了善的果报,所以说是人天小果,但不够究竟,不够彻底,并不是最终的解脱

  那么,真正的功德是什么呢?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觉得达摩所说,离自己太过遥远,变了脸色,再没有兴趣谈下去。

  达摩也知道与武帝之间没有默契,就在那年的10月19日,悄然渡过长江,进入中国的北方。

  韦刺史不能明白达摩的说法。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为什么达摩还要说他没有功德?

  惠能解释说:达摩讲的并没有错。武帝心中有邪念,他想凭借这些行为求得福报,先有了一份私心,而功德只能在自己心中求取,那么何谓功德?又怎么在他人心中求取呢?见到自性叫作功,有平等心就叫作德;心念行云般舒展、自然,毫无挂碍,又恒常地显现本性的真实妙用,就叫作功德。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思绪,从不间断,又从不偏离自性,这就是功;每一种持心,每一种行为,都率性而为,平和正直,这就是德。

  梁武帝不明白福报与功德之间的区别,达摩不断点拨他,他却不能省悟,终究无法走上解脱之路。他的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许多人帮助别人,捐出自己的钱物,确实是在做好事,问题在于,梁武帝与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做好事时起心寻求回报,所以,仍不是最终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