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毛泽东母亲与佛教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伟人毛泽东、毛泽东母亲与佛教的故事

毛泽东的外祖母与母亲都笃信佛教。在毛泽东出生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已生过两胎,均夭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格外疼爱。她唯恐这个儿子再夭折,多方烧香拜佛,并念佛吃斋,她坚持吃“观音斋”的历史从这个时候开始。文氏还不放心,为了儿子“根基稳固”,她将毛泽东寄居娘家,拜后山龙潭口一块巨石为干娘。文氏娘家有个龙潭,内有清泉流出,四季不竭,且挺着一块石头,高二丈八,宽二丈,石下传说镇有一妖怪,石上建有小庙,人们称为“石观音庙”,远近闻名,经常有人前来祷告。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就和文氏把他抱到“石观音庙”烧香叩拜,拜石头为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小时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 随母亲信佛 ,文氏虽未读书,但佛教思想对她影响极深。毛泽东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从小也跟随母亲信仰佛教。1909年,因为母亲生病许过愿,毛泽东曾到南岳朝山进香。毛泽东还经常和母亲一起到附近的凤凰山的佛寺里去拜佛。他自家的堂屋也供着神龛,1959年6月,毛泽东重返故居时,还指着堂屋正中摆过神龛的地方风趣地说:“这是我初一、十五工作过的地方!”

长大后的毛泽东对佛教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1917年的夏天,还在长沙求学的毛泽东就曾和好友萧子升一起去过沩山的一座寺院,并在那里与方丈老和尚有了一席终生难忘的对话。毛泽东说的“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草根百事可做。有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令方丈浑身一震,老和尚闭目合掌嘴里动了一会,便抬头要求萧子升皈依佛门。有雄心壮志的萧子升自然不肯,方丈遗憾地说:“只怕萧施主今日不留沩山,日后也难留中国。”15年后,萧子升盗卖故宫文物,携款潜逃,真的流亡国外终老不能归国。

“毛施主,贫僧敢有一问”,方丈终于闪目望着毛泽东,“佛教何以在中国千年不衰?”“自然有人信它了。”毛泽东答。“简单了”,方丈说,“第一,它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人生哲学,对世间的普遍真理有重要的阐扬。第二,历史上中国的帝皇有宗教的天性或哲学倾向。”毛泽东不以为然:“我以为不是天性,是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帝皇有宗教的天性,”方丈坚持道:“特别是唐代帝皇,封孔子以王的称号,封老子为道家始祖,又派玄奘取回佛经,寺院遍及全国各地。这样,儒教、道教和佛教共存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是的,中国没有象其他国家那样的宗教战争,一打就是几百年,”毛泽东说,“几个宗教和谐地共存,对国家来说不是坏事。”“阿弥陀佛”方丈望定毛泽东郑重地说:“只望毛泽东施主记住这句话,日后不要忘记。“这是什么意思?”毛泽东不解。“阿弥陀佛”方丈闭目垂首,再不作答。显而易见,方丈已经预见到毛泽东以后的生命历程,期待着他能将“儒教、道教和佛教共存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

这次邂逅和对话对毛泽东触动很大,以至于三十多年后仍然历历在目念念不忘,卫士长李银桥于1948年4月9日亲耳听了毛的讲述,并记录在1989年出版的《卫士长谈毛泽东》一书中。那时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经山西挺进河北,因风雪阻路顺便拜访了五台山的一些寺院。上山的路上,毛泽东触景生情想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忍不住哑然失笑。毛泽东对任弼时说:“寺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引以自豪。”次日饭后,毛泽东游览了宏大壮观的寺院,迎着瑞雪和旭日感慨,“古人灿烂的文化,都是和宗教紧密相联的哟。” 毛泽东走上钟楼,细细品读着巨钟铸刻的经文,对周恩来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近两千年,他和儒道学说相融,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加以保护和研究。”毛泽东又说:“几千年来,佛教在哲学,建筑,美术,音乐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这是全人类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

佛教讲慈悲、布施、平等、博爱,这些思想在毛泽东母亲身上有完整的反映。她心地善良,对贫苦人富有同情心,经常瞒着丈夫给贫苦乡亲接济粮食。在饥荒时,穷人乞讨,她更是多加布施。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有《祭母文》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并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就对弱者极具有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解放后,毛泽东经常给父老乡亲和师友,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多次寄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叙旧,设宴款待,送给许多礼物。而他自己则节衣缩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当俭朴。这些无疑是幼年受母亲影响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