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年轻人为什么无能?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你的家庭之中除先天条件之外就如同一张白纸,任家长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去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同是家长经过多年的书写绘画,其作品却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也就是说,多年辛辛苦苦培育的孩子,我们自己觉得尽了父母的职责,但最终总会觉得自己当初没教好。原因在于你是否掌握传统家庭教育的理理念和原则,是否从孩子出生到孩子考大学之间,都抓住了孩子发展的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去调教孩子。

  《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学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文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家长们,这可是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所造成的结果。

  弟子规解译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反观当下众多家庭,由于溺爱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成了“六位大人争宠”的对象,对孩子的关心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对他们是任劳任怨、百般呵护,怕孩子累了、渴了、饿了、冷了、热了、摔了等等,家长处处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去感受独立,体会生活的艰辛,自立能力当然得不到锻炼,慢慢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习惯。

  现在很多大学的老师也发现这样的感慨:“许多大学生是大学的学历,中学生的能力,小学生的心态,幼儿园的受挫能力。”试问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担负起未来家庭幸福的使命。我们的传统的“养儿防老”逐渐就会变成了“孩儿养到老”。

  人伦道德

  每天以“爱的名义”剥夺着孩子成长的权利,使孩子完全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由于家长的溺爱,让孩子变成无能儿。

  所以,家庭是教育核心,家庭教育不光是智育教育,而更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身体力行的教育。从小开始,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拿一些小东西、收拾床铺等。除了训练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比如:自己吃饭,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等等。

  “子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要知道,母亲的怀抱再温暖,也不如给他一双强健的翅膀,这样即使不在他身边,他也能飞翔;父亲的肩膀再结实,也不如给他站立的力量,这样即使老去,他也能独立行走;无论父母多么有智慧,多么有能力,都不如教给他智慧和能力,这样才能让他独立面对世界。

  目的是培养孩子,让他摆脱依赖心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孩子需要的就是锻炼自身的独立性,这也是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