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老师答疑:有观众问学习《弟子规》是不是毁坏佛法?
【《教孩子的学问(第6集)送子受圣贤教育比登天还难》摘录】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它有很多部分讲的就是伦常。有观众就来信,他就讲,他说,问学习《弟子规》是不是毁坏佛法?他说这个《弟子规》相当于学习世间的一个行为规范,他说好的行为规范可以做一个好人,但要按照佛法的《十善业道经》来说,要求的会简单的很多。
陈老师:他说的意思就《十善业道经》更高?
传统文化老师:对,更高。
陈老师:《弟子规》太低了,对不对?
传统文化老师:对,是这个意思。
陈老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十善业道经》师父老人家排列的顺序在第三位,比十善业再低一点的是《太上感应篇》,这道家的,你更好做,佛家那高一点,就像大学一样,《感应篇》是中学,《弟子规》是小学,这是最初级的,所以他说的对,那个确实是高,那他的问题是什么?
传统文化老师:他就问,他说学习《弟子规》是不是毁坏佛法?
陈老师:学习《弟子规》是建立佛法,那佛法在第三层,《弟子规》在第一层,你说咱们这个楼不从第一层盖,也不从第二层盖,直接盖第三层,你问他这楼怎么盖法?那第三层是好,看得远,风景好,那楼怎么盖?没有第一层。它不是破坏,它是帮助,甚至说它是必须的。《弟子规》说白了,师父常常讲,就是净业三福的头一福「孝养父母」,对吧,孝养父母就是《弟子规》啊,你把它做到了不就是净业三福头一福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它都是靠这个当种子,《弟子规》作种子、作基础,你说它是破坏佛法,那就是误会了,它破坏何在?哪里破坏?
传统文化老师:做一个善男子善女人之前,他得先是一个好人。
陈老师:他得先是个好儿子、好孙子,是不是?他在家里边是个好宝宝。你说他连好宝宝都不是,你说他长大了成个好学生,那怎么可能呢?好孩子都不是怎么能成好学生呢,好学生都不是怎么能成一个、到社会上变成一个好人?学校他都不好嘛,没基础嘛,这是常识。善男子善女人那就更了不得了,那要求就更高了。
传统文化老师:这位观众他就讲,他说读《弟子规》一百遍不如读《心经》一遍的功德大,他说行《心经》可以成佛,行《弟子规》不能成佛。
陈老师:读《弟子规》一百遍是成佛的基础,这刚才已经讲过了。你能不能教给三岁的孩子上来让他读《心经》?你告诉他这一遍《心经》比那个《弟子规》一百遍还管用,真的管用吗?他连人道的基础都没有。
学佛我们知道,整个的六道里边最低的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一道比一道苦,畜生道还算好;上面是三善道,最低的是人道,人道、修罗道,上面是天道。它有一个次第,你说那个孩子他刚三岁、五岁,读《心经》啊,好!他人道的基础都没有,你让他直接做佛菩萨,这是不讲道理嘛。
话又说回来,你这么执着于佛经,你看不起《弟子规》,那好,我看他那个信上也写道,他说“我把《弟子规》力行了三年,我都做到了,我觉得还是佛经好。”我告诉你,你误会了,《弟子规》三年,你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说《弟子规》不如佛经,说明你那三年学错了,你没做到啊。
那何以见得呢?《弟子规》头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什么意思?我们在讲席中多次跟大家讲,对于一般的小孩子你叫他他答应,「父母呼,应勿缓」,水平再高一点的,咳嗽一声,孩子就过来了,为什么呢?父母是不是身体不大好,着凉了要感冒。你看,你没跟他用语言说呀,高了,比前面的高多了,这还是仅仅是耳根,那人有六根,你学佛你都知道。眼根,能看得到父母,有什么问题看得出来;耳根,听父母的声音;鼻根,能闻到父母的气味;舌根,能够尝,饭菜吃喝这些都能尝得到;触根,一摸能摸得到父母;意根,心里想父母怎么样:六根。那么我就请问你,你这六根都能做到「应勿缓」吗?父母稍微有一点问题,你六根都管用。听一下、闻一下就知道父母身体怎么样,他有哪些需求。
这《弟子规》你小看它,你先做到你再讲这个话,你做得到做不到,实话讲。
所以中医讲「望闻问切」,头一门「望」,那是最高级的医生啊,拿眼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病到什么程度、病因何在;「闻」又降一等,他不但看,还得加一个,加一根;「问」那就得详细了解了;「切」就是得搭脉了,一级比一级要多,只用一「望」,那高啊,那境界太高了。
所以《弟子规》头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你的眼根耳根,六根能不能伶俐到我刚才说这程度?你说我还做不到,那你好好学,你没有资格说它低,你都没做到嘛,你怎么能贬低它呢?
话又说回来,「父母呼」那「父母」是什么意思?你说是爸爸妈妈,那你还在小学一年级。更高的是什么呢,更高的父母还有什么?生我养我,对,还有什么生你养你?大自然,那是你父母啊,大自然呼唤你,你知不知道,更高的父母啊。不知道,六根看了大自然没感觉,也不知道问题何在,所以你还要好好学《弟子规》,要练哪,这是一层水平。
再高一层,什么是你的父母?佛法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说明你现在父母生你之前你还有一个出处,有你啊,那个你是从哪儿来的?那个生你的才是真正的你的父母,那父母是什么?是师父常常讲,自性,是你的自性啊,它变现出来的。佛法常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从哪儿来?从心来的,心是你的父母啊。那好了,「父母呼」,那个父母是心,心在呼唤你,你能做到「应勿缓」吗?怎么个应法你知道吗?不知道,好好学《弟子规》。
这头一句话,六个字,学一辈子。说实在话,它的境界是华严境界呀。
你这就知道了,你怎么敢说《弟子规》读一百遍不如《心经》一遍,它是平等的嘛,哪里来个一和一百?都是我们执着,看这个高看那个低,造业,说出来这些话,说这些话要承担因果责任。为什么呢?很多家长一听,算了,不要学了,背《心经》吧,你就误人子弟了。
你不知道师父老人家常常讲,《弟子规》放在这里,《四库全书》一千五百卷放在这里,那得半个书架子才能装得下,半屋子呀,这边是一千零八十个字,师父说放在天平上一称,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师父甚至说,《弟子规》做到了,它重,为什么呢?《四库全书》看了是知识,没做到,它还不如《弟子规》,不如一千零八十个字重。
今天我再补充一句,头六个字你做圆满了,那是什么人?那是菩萨,众生有求,他怎么样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来回应你,那是菩萨,等觉菩萨的境界,观音菩萨的境界,「千处祈求千处应」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还有大众、众生呢,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在呼唤你,你看得到吗?那不是菩萨境界是什么境界?所以这六个字就是华严境界。
你心里边还有这个好那个不好,那个高这个低,说实在话,你那个《心经》你读一百遍也不管用,因为心是妄心嘛。你心是佛菩萨的心,六个字你做到就管用,《弟子规》不会背没关系。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明白,要多听老法师讲经,这些道理你自然就懂,随便说很容易就会误导大众,让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就毁掉了。
我们见过有的孩子会背《无量寿经》,管用吗?不管用,照样忤逆父母。人道基础都没有,你背《无量寿经》有什么用?
《无量寿经》的基础是净业三福,头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这次第说的多明显,「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弟子规》,这师父告诉给我们,「慈心不杀」是《感应篇》,讲因果报应,「修十善业」那是佛家的,一级比一级高。你如果站在三楼,你说第一层是太低了,你看不起它,那你是怎么上到第三层的,你是飞上去的?你让所有的孩子天下孩子都飞上去啊?这不讲道理呀。
好的东西要一步一步才能得到。有的孩子根性不一样,尤其是有很多人确实根性好,根性好也得从人道开始,为什么呢?你要做一个好榜样,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学周围的人就都不学,影响周围的人,是不是?所以再好的根性,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他也跟大众一样,一起学,你不懂他也不懂。他什么都做得圆圆满满,你不敢靠近,为什么?这是圣人,跟我不是一类,非我同类。他跟你就不亲切。所以说,对于那些聪明伶俐根性好的孩子就更要让他从最基础开始。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确实见过一个孩子,十岁的女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有五年多了,这个孩子她的父亲就是让她先背《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背了有两年半的时间,背下来了,然后把它放下,又开始去背《楞严经》,《楞严经》又背了两年多的时间,又把它放下了。这个孩子呢,我们就发现十岁的孩子不会笑,这是第一;第二呢,因为这个孩子的父母从小又是夸赞她,都是在这种夸赞中长大的,这个孩子是极其的傲慢虚荣,而且就是表现的欲望特别强。
陈老师:我常常在这个答问当中跟各位汇报师父老人家讲的这个话,「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让孩子那么小就背《无量寿经》,居心何在?你父母安的什么心?名闻利养的心,贪图你看我这高,求好的心。其实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心里边掺杂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掺杂贪嗔痴慢这些东西在里边。他自己不知不觉,就把这孩子毁掉了。
这些东西你说她会背,《无量寿经》也好,《楞严经》也好,她会背,她会拿毛笔写,然后呢?没有人道的基础,这不行啊。这是个小怪物啊,何以见得呢?你说咱们家现在要吃午饭了,这一桌子饭菜是咱们活命的基础,对不对?那饭菜从哪儿来?你去问她,她给你背一段《无量寿经》,饭菜就来了?没有人道的基础嘛,你还是得伺候她嘛。
所以传统文化一定要知道,空中楼阁害人害己,全家人害掉了,她会表演她会背,管什么用啊?所以一定要记得《朱子治家格言》开头就讲,洒扫应对,这些怎么样,让孩子「必亲自检点」,她得做呀,是吧。「父母呼应勿缓」,「亲所好力为具」,她都能做到,父母想要这个,马上给你做到,父母要下班了,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亲所好力为具」,父母要吃饭了,做了一桌子饭菜,她会呀。父母回来了,我给你背一段《楞严经》,她长大了当老师,谁会跟她学?你会把你的孩子找这样的老师去吗,送这样的学校去吗?她又会把你的孩子教傻了,又教成这么一个,这不是报废的人嘛,佛经上可没这么教人哪。
佛经上刚才我们讲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怎么尽孝?背段《无量寿经》这叫尽孝?那你看看《弟子规》那些事情,一百一十三件事她会做吗?这个都不会做,你背那干嘛呀?先要把人当好了,同时再背,那行,那可以,但是它还是有点高。
先要「明伦」哪,都是什么关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应对呀?不要看他小,一两岁他就知道应对啦,给爷爷吃好不好?他就冲你瞪眼,他就藏起来,这就不行,这就是个小混蛋,这应对这就错了,这就得教他,你这么自私的一个人,一岁他就这样,你长大了他能好吗?那个自私只能是与日俱增,你想要的根本得不到。
所以不能贪图形式,穿上你们这样的衣服,干干净净,往那儿一站,弹段古琴,跳段汉朝的舞,琴棋书画,那些东西叫才艺。「不力行但学文」,文学文艺,「长浮华成何人」,你小看《弟子规》,这一句话就告诉你将来孩子的灾祸报废是从哪儿来的。
教孩子的学问(第6集)送子受圣贤教育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