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其身最殊妙 能令见者生欢喜
这四句偈颂是讲“布施波罗蜜”。“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凡是事情做完了,或者成功了,都叫到彼岸——这是印度当时的辞语。
为什么要布施?因为众生有六种蔽,遮住自己的菩提路。
悭吝蔽:就是舍不得。一分钱也不肯布施于人,所谓“舍钱如割肉”。无论什么事情都精打细算——对己有利益的事情,就去做;对己不利的事,绝对不做——算得清清楚楚。这是吝啬的思想。
从前有位悭贪吝啬的人,他的朋友过生日要送礼物。他想,无论送什么东西,都要花钱去买,既浪费金钱,又没有纪念的价值;不如在纸上画一个大寿糕,又省钱又有纪念性。于是他便画了一个生日祝寿糕,到朋友家去祝寿。见到朋友就鞠躬作揖地说:“恭喜!恭喜!祝你生日快乐,万寿无疆!我没有特别的礼物相赠,送个饼为寿礼。”他的朋友更悭吝,接过来一看,生日寿饼是画在纸上,便对悭吝人说:“等老兄生日时,我送这样大(用手在虚空中划一个大圆圈)的寿饼,现在就送给你,作为暖寿的礼物。”这个人连一张纸也不舍得,一文钱也不花,就做了人情。这是悭吝的笑话。
犯戒蔽:信佛人受戒之后,不保守金刚宝戒,常常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犯这五种根本大戒。
瞋恚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缘无故便发脾气,无明火三丈高,自己还不知道,以发脾气当作家常便饭。
懈怠蔽: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不如睡觉舒服,这就是懒惰的表现。
散乱蔽:一天到晚打妄想,精神不集中,无心修行。一旦懒惰就散乱,散乱就无智慧,无智慧便得不到解脱。
恶慧蔽:智慧也有善恶之分别。用到正当地方是善智慧,用到不正当地方是恶智慧。好像不良少年,他们就有恶智慧,所行所做,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
有了这种的蔽,就不能行布施。他在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布施给你?你为何不布施给我?”好像出家人,不想布施于人,专想人布施自己。一天到晚打居士的主意,这位居士有多少钱?那位居士有多少钱?算得非常清楚,尽打这种妄想。
昔于众生起大悲:佛在往昔因地修行的时候,对于众生生起一种大悲心。“悲能拔苦”,众生有苦,便布施予乐,令众生离苦得乐。
修行布施波罗蜜:佛所修行的法门,就是布施。愿意把众生的苦统统拔去,令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
修行布施要相续不断,无论是大布施或是小布施,都要布施。要有三轮体空的思想。布施的人、所施的物、受施的人,这三种要空,就没有执着。如有执着的话,就没有功德;乃是求名利的布施,是有所企图的。
布施有三种。
(一)财施:财施又分为两种:内财和外财。内财是头目脑髓,外财是国城妻子。外财容易布施,可以把国家、城市布施于人,又可以把太太和儿子都布施给人。但是内财就不容易布施了。可是行菩萨道的人,因为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舍得布施。
(二)法施:就是讲经说法,这是以法供养。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以法施胜于财施。财施是有形布施,法施是无形布施。若无财无法可施者,可以布施其力,将身献于佛,为佛教而工作。只要虔诚而无所求,或扫地、或清洁厕所,也是功德。庄严道场、美化环境,也是布施,布施劳力。
(三)无畏施:令人不生一种恐惧心,常常感觉很平安。好像有人发生意外的灾难,要用言语来安慰、要用行动来援助,令难者得到安全感——这是佛教慈悲大无畏的精神!
以是其身最殊妙:因为佛修行布施波罗蜜,所以佛身相好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这样殊胜的妙相身。
佛修行布施时,任何的东西都布施于众生。众生需要什么,佛就布施给众生什么;甚至自己的身心性命,都可以布施。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多么伟大!不像我们这些愚痴的人,以为布施是吃亏的事。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钱布施给他?这是划不来的事。”不应这样想,要知道布施有无量的功德!所谓“吃亏就是占便宜”,明是吃亏,暗是便宜。这种境界,只有布施者,才能体会其真理。
能令见者生欢喜:能令所有看见佛的众生,都生出一种大欢喜心。因为佛在因地修行时,广结善缘,所以人人见佛都欢喜、恭敬、供养,爱恋不舍。
【编注】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世主妙严品〉(宣化上人讲述)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文殊师利菩萨·佛学平台」
携善者同行,与智者为伍
普为一切阅读、分享、转载的善友回向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顶礼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从朝至暮一句佛号勿令间断
ná mó ā mí tuó fó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一句佛号 从朝至暮 勿令间断
文章整理 | 妙如 编辑排版 | 妙音.妙道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