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不应该泄漏佛这种秘密的因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我灭度以后,就命令这一切的菩萨和阿罗汉。

  “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他们用这个应化身,去生到这种苦恼众生的世界。在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他或者去做人身,或者去做畜生身,或者变种种的形相,而恒顺众生,去普度一切的众生。菩萨都一样去做畜生的,你不要以为这是骂人说“畜生”;菩萨做畜生,是行菩萨道,要去教化那些个畜生。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做鹿王,度这个鹿群。

  这些菩萨和阿罗汉,他们变化的化身,“或作沙门”:或者就做出家的比丘沙弥,或者“白衣居士”:或者做居士。居士叫“白衣”,就是不出家而护持三宝的人。怎么叫“居士”呢?居士就要护持三宝的。出家人自己不种田,“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要在家居士来供养的;所以或者变化为在家的居士。

  “人王、宰官”:或者做人间的国王,或者做大官。

  或者“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像这样子,乃至妓女,或者守寡,没有丈夫的女人。“奸偷屠贩”:或者做奸;“奸”,就是很不正当、很不守规矩的;所以男人对女人有非礼的行为,这叫强奸。“偷”,就是偷东西,也是不守规矩。“屠”,就是杀生,做屠户。“贩”,就是贩卖,或者贩卖人口、贩卖鸦片,都不一定的。

  “与其同事”:菩萨和阿罗汉为什么做这一些个人呢?他就因为想度这一类的人;想度这一类的人,一定要用“四摄法”。

  怎么叫“四摄法”?

  (一)布施(布施摄)。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有钱拿出来帮助人是做财施;懂得佛法,给人讲说佛法,这是做法施;或者有人有惊慌恐怖了,你能保护着他,安慰他,令他不恐怖,这是一种无畏施。

  但是你做这种种的施,不要自己有一种贪心,有一种获报的心,不要想:“啊,我现在做这个布施,我将来得到多少多少好处?”不要有这种心。做就做了,就忘了它,就没有了它。

  要三轮体空,也没有一个施者,也没有受者,中间也没有一个所施物;能施、所施,能受、所受,都没有的。做完了,我做这个布施就是我应该做的,不要想:“啊,我这回做了功德了!我这个功德将来发芽结果,那我得的果报可就大了!”不要存这个心,要无心布施。

  说法也是这样子,你给人说法,不要想:“喔,我给人说法,这回我可有了功德了,我这功德可大啰!你们谁都应该供养我了!”不要存这个心。

  凡是你做布施,不应该为自己的利益来做着想,不要说:“喔,将来对我有什么利益,我才布施!对我没有利益,我就不干了。”不是这样子!这是布施。

  (二)爱语。好像佛赞叹阿难说:“善哉!善哉!”菩萨赞叹人说:“喔,你真是goodboy!(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这么样聪明,你真是有善根哪!”这赞叹人,叫“爱语”。

  (三)利行。就是他做什么,你要对他有利益。这是对别人有利益,不是对自己有利益。

  (四)同事。就是他做什么,你也做什么。

  譬如菩萨要度这个淫女;这个妓女她很有善根,她现在根机成熟了,应该度她。好像本经这摩登伽女,过去就是个淫女,但是她根基成熟了,所以阿难尊者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她也就追去了;追去了,佛一给她讲法,她就证了三果阿罗汉,以后又证了四果。那么菩萨也去变个淫女去度淫女,因为和她们是同类、朋友,她讲话,大家相信的。

  好像在大学里做一般同学,你说:“我欢喜信佛,这佛法是最妙的了!现在我研究什么什么经典。”这个同学一听说:“那我也去了,我也想研究研究!”这样大家都一齐来研究《楞严经》了。一样的嘛!这就是你不知道其中哪一位是菩萨?哪一个是罗汉?但是你自己可不要告诉人,你自己不要说:“我是菩萨,你们大家要听我的话!”为什么?这佛不许可的。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叫“四摄法”。用四摄法和他做同一类的人,在一起做事。

  “称赞佛乘”:可是一同做事是一同做事,但是在这做事里头,遇机会就讲佛法给他听,说:“佛法真是太好了!这佛法太没有比的了!”

  “令其身心入三摩地”:令他这一听,就好像要吃糖那么样子,有瘾了。就好像这个Lisa见着我,就:“Givemeonemorecandy(再给我一块糖)!”这么样子,这个佛法就比方是糖一样的,令你同事想左吃一块,右吃一块,再吃一块:“那你再给我讲一点!你再给我讲一点!”就这样子。

  讲到这儿,我再给你们讲一个公案。

  在以前,中国有个和尚,他的名字叫杜顺;他有的时候讲经说法,有的时候教人打坐参禅,有的时候又教人念佛,用种种的方法来教化众生。

  杜顺和尚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跟着他学佛法学了十几年了,天天都对师父的行为很注意,看看这个师父到底是个什么?是不是菩萨?是阿罗汉?或者是佛啊?就注意观察这个师父。跟着师父学佛法学十多年,觉得这个师父杜顺和尚平平无奇的,人家吃饭他也吃饭,人家穿衣服他也穿衣服,人家睡觉他也睡觉,和一般人没有分别。那这大约不是佛,也不是菩萨,也不是罗汉了,与人没有分别嘛!于是就和他师父告假,说要走了。做什么去呢?就要到五台山去拜文殊菩萨去,求文殊菩萨给他开智慧,想要开悟

  他向师父告假,就是辞行,说:“师父!我在这儿学了这么多年,我觉得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什么也不明白;我现在要去拜拜文殊菩萨了!我自己很愚痴的,想要开一点智慧。”他师父说:“好,你要去朝山,这是应该的!你去啦!但是我有两封信,你给我带着,交给两个人。这两封信,一封信就交给猪老母,一封信就交给青娘子。”这公案我以前讲过,不过有人没有听着的,再多讲一次。

  那么这头一封信,就顺路投给青娘子。到那儿一打听,这个青娘子是个干什么的呢?就是个妓女。这个青娘子是个妓女,当然会说话啦!这个徒弟想:“唉,我这师父怎么和妓女还有来往?是不是他的情人呢?就这么远叫我给捎信来!”就给这个信,说:“我师父杜顺和尚有一封信交给你!”青娘子说:“杜顺和尚有一封信给我?那好!我看一看!”拿过信一看,看完,说:“好了!他走了,我也走了!”坐在那个地方就死了,就是入涅槃了。

  这青娘子走了,这徒弟说:“奇怪了!怎么她看完这信就死了呢?我看一看究竟!”原来这个青娘子是谁?就是观世音菩萨。那信上就说:“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了,我要走了,你也跟着我走了!”喔,这青娘子所以也就入涅槃了!他说:“啊,我若知道这是观世音菩萨,我就跪到她面前不起身,不等她入涅槃!你说,我求她教我开智慧,教我开悟,这多好呢!可惜错过机会了!”这叫“当面错过,交臂失之”,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当面错过了!

  他继续拿着第二封信去给猪老母送去,到那个地方,地址一打开,问“猪老母”,没人知道。走到一户人家的猪圈,有一只母猪在这儿讲话了,说:“你找猪老母做什么?”他一看,喔,这是个什么怪物啊?说:“我找猪老母!我师父叫我把一封信交给猪老母。”这只猪就说:“喔,我就是猪老母!你就交给我好了!”这信交给这个猪老母,猪老母好像识字,也好像不识字,就这么念,一看完了信,说:“喔,他的事情办完了,我也回去了!”也就坐在这个地方就圆寂了。他拿那封信一看,才知道这个猪老母原来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他说:“普贤菩萨来做猪?这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还怀疑呢!

  他也不知道,他师父“事情办完了”是怎么样?于是就去朝五台山。见着一个年纪很老的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

  “你来干什么?”

  “我来拜文殊菩萨!我想求文殊菩萨帮我开智慧,令我开悟!文殊菩萨有大智慧,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我现在想求他开我智慧!”

  “喔,你拜文殊菩萨?你拜你师父,就是拜文殊菩萨啊!”

  “为什么?”

  “你师父杜顺和尚就是文殊菩萨转世,他到这儿游戏人间,来教化众生。你拜他做师父,跟他十多年,你怎么还一点都不知道呢?”

  “我师父是文殊菩萨?我看他不像呢!”

  说完了,一回头,这个老和尚没有了。这老和尚到什么地方去了?就写几个字,说:“文殊师利菩萨现在指示你,赶快回去拜你师父杜顺和尚,他就是文殊菩萨化身。”这个徒弟,你说怎么样啊?这一回相信了,当面遇着文殊师利菩萨来指示他回去拜他师父。于是乎,又慌慌张张就往回跑,跑到寺里一看,喔,这个杜顺和尚已经坐在那个地方入涅槃很多天了!这也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你说,拜了文殊菩萨做师父,然后跟了十多年,也没有觉得这是文殊菩萨,所以就又去舍近求远,跑五台山那儿去拜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明白指示他这条道路,回去见文殊菩萨也跑了!你说这见谁?

  “终不自言”:无论是菩萨、是罗汉、是佛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算是佛亲身来到这个世界上,如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或者是消灾延寿药师佛,或者是宝生佛,或者是成就佛;无论是哪一尊佛、哪一位菩萨、哪一个罗汉,他始终不会自己说。说什么呢?说,“我真菩萨”:“我真是菩萨!你应该相信我的,我真是菩萨!”不能这样子讲的。“真阿罗汉”:“你认识我吗?你知道我吗?我就是真阿罗汉哪!你知道吗?”不会这样讲的。他一这样讲,就知道这是魔王的眷属了。就有人赞叹你,说你是菩萨或者是罗汉,你自己也不应该承认说:“喔,我是菩萨!我是罗汉!”不应该承认的。

  “泄佛密因”:为什么?你不应该泄漏佛这种秘密的因。

  “轻言末学”:“轻言”,就是很随便地说;你很随便地就泄漏了你的来历了。那要怎么样才可以说呢?等到死的时候可以;不死的时候,不可以的。“泄则不住,住则不泄”,你的来历是哪一位菩萨化身,你若泄漏了,那就赶快走,就赶快死去!若没泄漏,还在这儿可以逗留几天。为什么?你若是泄漏了不走,那麻烦事情就多了!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