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卷七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你真是天天诵持〈楞严咒〉,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破戒本来是无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还能恢复你戒根清净。能念,不是就能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的三昧。就像方才我说的,这个咒就是从你心里念出来的,你这个咒又能回来到你心里。这所谓“咒心心咒,心咒咒心”,心和咒合成一个,没有分别;所以你若要忘,也忘不了了,这叫“不念而念,念而无念”。怎么叫“不念而念”?你想不念,自然而然也要念咒。
现在我们到讲经的时候才诵〈楞严咒〉,这不过给你们各人引导这么一个路;不是说要单单在讲经的时候,才可以诵〈楞严咒〉,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念这个〈楞严咒〉背诵〈楞严咒〉。你念得把一切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念没有了,就是一个诵持〈楞严咒〉的心,这叫“打成一片”,成一个了没有第二念了;“凝成一团”成一个了,团结起来了。你这思想念头团结起来了,就像流水源源而来,前浪推后浪,浪浪不断;这样子,念得这个咒就像流水;又像刮风,那风来,你看不见,但是它有风来。“水流风动演摩诃”,水流的声音,和风动的声音,都是大乘法,都是〈楞严咒〉的咒心;你能念到这个样子上,那时候,你就是破戒了,也还能得到戒根清净。
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没有受戒的,就令他得到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不向前进步,不研究佛法的,你一念这〈楞严咒〉,念的时间久了,也自然生出一种精进的心来。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你看,没有智慧的人,就是愚痴的人,都可令其开智慧!
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修行不得清净的,一定也破戒开斋,一切胡闹了很久,但因为不忘〈楞严咒〉,所以速得清净,很快又恢复清净了。好像我知道我们这里边有一些个人,想学佛法,但是都是身心不清净的。可是你不清净没有关系,只怕你不学!你若学了,终究有一天你就会很快清净,很快你就明白了!只怕你不学。你若说:“我也不愿意清净,我就愿意懒惰、我就愿意什么也不知道。”那就没有办法了!
不持斋戒,自成斋戒:你如果念〈楞严咒〉,你念得打成一片,凝成一团,风也刮不透,雨也下不漏了。这时候,风雨都没有办法间断你念〈楞严咒〉的这一念,你就不持斋戒,也就是斋戒了!为什么?你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妄想心,也没有贪欲想吃什么,吃肉吃鱼,吃好东西;没有那个心了!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阿难:可是这又说明白了,阿难啊!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这个善男子他念这个咒的时候,设犯禁戒于未受时:假如他在没受戒以前犯过禁戒。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那么由他持咒之后,所有的一切破斋犯戒这一些个罪,也不管它是轻是重,就甚至于本来这四波罗夷罪是不通忏悔的,但是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不问轻重,这些个罪一时都消灭了,就像用滚汤泼雪,雪就都化了。“波罗夷”是梵语,此云叫“弃”就是不通忏悔。
前边文说,犯罪无论轻重,都可以一时消灭。这一段文,是说纵经饮酒:就纵然你这个人欢喜喝酒,食啖五辛:吃这个五辛。“五辛”就是五种辣的东西,又叫“地物荤”就是葱韭薤蒜,还有兴渠,这几种都是野生的东西。葱,就是做菜用的青葱、洋葱。韭,就是韭菜;韭菜中国很多,在美国很少的。薤,也是一种野生的东西;蒜,就是大蒜(蒜头);还有兴渠,这种东西也是野生的,都是辣的东西。这五辛,因为气味不好,吃了有不很好闻的一股气味。所以在佛教里头这个也都戒了,你吃斋的,这都要戒除了它。种种不净:吃这些个,都是不净的东西。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你要是能常常诵持这个〈楞严咒〉,所有一切的诸佛、菩萨,一切的护法、天龙鬼神,都不责怪你。那么说不责怪,我就可以随便用这个东西了吗?也是不用最好了!
设着不净破弊衣服:你要是穿不清净的破弊衣服就是穿的旧衣服,不是穿的新衣服。因为前边那儿说,你要听经修这个法,要穿新的衣服。那么现在,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你要是没有新的衣服,就穿旧的衣服也可以的。你所有一行一住,悉同清净:因为咒力的关系,你就是穿的旧衣服、破衣服,也和你穿新衣服是一样的清净。那么前面讲到坛场里边,为什么又要穿新衣服?这不过就是表示我们恭敬又恭敬,清净又清净;所以你就不穿新衣服也一样的。
纵不作坛:你就不造这个坛。不入道场:不必一定在道场里边;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亦不行道:你也不修行。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你能诵持这个〈楞严咒〉,你这个功德,就和入坛行道那种功德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所以你看,〈楞严咒〉这种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消雪。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如果犯了五逆堕无间地狱的重罪。什么叫“五逆”呢?这五逆在佛教里头的罪是最大的,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父”把父亲杀了。“杀母”把母亲杀了。“杀阿罗汉”把证阿罗汉果的人杀了。“破和合僧”,譬如这些僧人住在一起,住得很平安的,你想办法令这些僧人不和,这叫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你故意把佛身上或者用刀剁伤了,或者把佛的什么地方给损伤了,令他出血了,这就是出佛身血。那么说,佛入涅槃了,我没有见着佛,我这可没有机会来出佛身血了。你就是把佛像毁坏了,这也叫出佛身血。所以果逸要寄一张佛像给她的亲戚,我叫她用硬纸把它包好了,不可以这么随便就寄;因为你要是令这张像毁坏了,这都叫出佛身血,都是有过的。
“无间重罪”就是无间地狱的罪。十恶尚且没有那么重,唯独这五逆的罪是最重了;你若造五逆的罪,一定堕落到无间地狱里去。这个无间地狱,以前讲过,说一个人在这个地狱里也是满的,你再多人也是满的,它没有一点的空间的地方。“无间”就是这时间上非常长远的,没有一点余闲的时候。“重罪”这个罪最重了。
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诸比丘”就所说的出家受了具足戒的男人;“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人。比丘有三个意思,就是乞士、怖魔、破恶,以前都已经讲过了。什么叫四弃呢?就是“杀盗淫妄”这四戒,叫“根本戒”;梵语就叫“波罗夷”,中文就叫弃。四弃,就是你若犯了这四种的戒,就抛弃到佛法这个大海的外边,不可以再入了。比丘是四弃,而比丘尼就有“八弃”;这再加上什么呢?再加上“触、入、覆、随”。
“触”就是身体相触。在戒律上说,若以淫欲心与男人身分相触者,这就犯波罗夷罪(弃罪)。无论男人、女人,比丘、比丘尼,或者和在家人身体相触的,你若有一种淫欲心,这就是犯罪了;你若是没有淫欲心,这不犯罪的──就看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
怎么叫“入”呢?入,就是出入;因为你做比丘尼了,无论在任何地方谈话,必须要在光明正大的地方,不要到屏处。屏处,就是坐到屏风的后边,旁人看不见,或者好像厨房等隐蔽之处;总而言之,就单单两个男女,或者比丘尼、或者比丘,入到那个房里边,没有其他的人,就一男一女。这在比丘就比较轻一点;若比丘尼就不可以单独一个人和另外一个男人那么去谈话;若谈话,这就犯了入的弃罪之一。
“覆”覆讳过失,就是掩藏着他人重大的过失;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坦白,不告诉人,这是一种覆,这也犯弃罪。“随”不得随被举罪的僧人,供给他衣食。
诵此咒已:如果你念完了这个咒,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像上边所说五逆、无间重罪和四弃、八弃这种种的罪,就好像沙聚到一个沙堆上,但是猛风把这个沙都给吹跑了;这所有的罪业,就算是你以前犯过四弃、八弃和这五逆的罪业,都可以灭除了,连像一根头发那么多都没有了。这表示:这个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议。
阿难哪!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假设有这一类的众生,从无量无数、很远很远的时间,这么多劫以来,无论他造什么罪,所有一切轻、重的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从前生来,也没能有机会去忏悔。“忏”就是忏其前愆;“悔”就是悔其后过。“忏”是印度话,叫“忏摩”,也就是改过的意思;“悔”是中文。“忏悔”两个字,是华梵并举,中文和印度文两种合起来。
若能读诵书写此咒:或者能读这个〈楞严咒〉,或者能背着本子诵,或者能写这个咒。诵这个咒,必须要长远,不是诵一遍、两遍;能长长久久地诵这个咒,那是最好了。或者在身上带持:带在身上,要带在心的上边,不要带在心的下边。因为你带在心口上边,这表示恭敬。你若带在下边,这对咒不恭敬;不恭敬,不单不能有功德,而且还有过失的。因为你对咒本身就不恭敬了,所以这个咒就是有功效,也减少了。若安住处,庄宅园馆:或者放到自己所住的地方,或者一个庄子上,或者住宅,或者一个园,或者一个馆。如是积业,犹汤消雪:像前边所说的,这种生生世世所积累到一起的罪业,就好像热汤消雪那样,一点都不会存在的。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最后嘱咐!
宣化上人释:
佛告诉阿难说,诸佛不打妄语,假设有人,杀、盗、淫、妄,这叫四重罪;十种波罗夷,就是你受菩萨戒,就是那十种。犯波罗夷就是弃罪——撇弃到佛法大海之外,不通忏悔的这十种罪。
你能以一念这么短暂的时间,将《楞严经》〈楞严大定〉这个法门,在末法的时代开示没有学过佛法这些个人。这个人的罪业,应念就消灭了;变他所受这个地狱的苦因成安乐国了,不会再有痛苦了。
这个讲《楞严经》的人,他所得的福报超越“前之施人”——就是前面用尽虚空、遍法界的七宝来布施给微尘数的如来、诸佛,供养承事的这个人。可是你能讲《楞严经》,能给不懂佛法的人说这种的法门,你所得的福报,就超越过这个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像这样子,重重加起来,乃至算数和譬喻也算不出来究竟是多少,没有法子算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