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可不知的正知见

发布时间:2021-11-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在《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尊者舍利弗准备给五百大阿罗汉宣讲佛法,即苦集灭道、生死轮回、布施禅定修行福报,即积累资粮,为未来解脱修行,圆觉自性而打下基础。
此时文殊菩萨抢先给这一群人讲了无相大乘法,核心是人无我,法无我。
当下这一群人,目瞪口呆,纷纷离席,并且口出恶言,说我们再也不想见到文殊,任何地方也不愿意听闻文殊的讲道。
文殊听了,笑呵呵的说:“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此刻舍利弗很恼怒,斥责文殊说:大士,您怎么可以这样断人慧命?将这些渴望佛法的信众,因为不能受持大乘佛经,从而失去了修行解脱的机会.
这个时候,佛陀听到舍利弗的言语,就给他说:舍利弗,不要如此说,文殊菩萨所讲妙法,是对的。这些人虽然现在听不懂大乘无相法,可是他们的闻性未曾坏灭,大乘法我二空的种子,会因为今天听闻了文殊菩萨的教诲,从而种在阿赖耶识中,未来因此机缘,可以在转生中,再次听到佛陀、大菩萨讲解无上解脱密意,得此成佛
就算是此刻,这些人因为心生恐惧,恼怒身心,诅咒佛法,谩骂尊者,未来因此果报会入地狱,偿还诽谤佛法的罪业,可是因为亲身听闻了无上大乘佛经的奥义,以此殊胜功德,可以瞬间从地狱中解脱出来。可是如果这些人未曾听闻大乘佛法,一直信受的是小乘佛法着相修行,这些知见的种子,种在阿赖耶识中,会导致他生生世世的轮回,纵有修行的福报,终究不得解脱。

佛陀说:舍利弗!宁造五逆重罪,不可成就我人众寿阴界入见。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持戒,着于持戒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持戒也。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于定,着于定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禅定也。不得以有所得心依于佛,得于法,于僧断事成就身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一体三宝也。

佛陀说,宁可犯下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造下无间地狱的重罪,也不能在知见上,产生“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为何?因为重罪可消灭,知见则难改。世界为众生心灵色尘之体现,生死聚合,命运起伏之觉受,是心灵习气所体验,而心灵体验与觉受,是随着思维知见而形成的,知见犹如轮船之舵,左右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方向。

给你们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做一个利益别人的好孩子,要为他人考虑问题,要有爱心、同情心,要勇敢,要有责任心,不要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自私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要做一个对于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在这种教育观念下长大的孩子,性格光明,心态积极,向上乐观,心灵抗压的能力会很强,遇到挫折、矛盾,能够很快化解,无论身处顺逆境界,心态依旧乐观健康。这就是知见左右了心理体验,从小形成的思维,渗透在潜意识中,左右着心灵觉知,影响着情感觉受。

如果我们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孩子,你一定要警惕世界上所有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是黑暗的,很多人都是坏人,他们接近你,是为了残害你,他们无论给予你任何的帮助,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欺骗你,他们会利用你的善良与单纯,对你进行伤害,你不能够相信任何人,所有人皆是恶魔的化身。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内心会充满紧张、恐惧、敌意,与社会格格不入,在一切环境中,抑郁孤独,身心冷酷。因为恐惧外界的一切,而身心极度敏感,稍有压力,如同世界末日来临,神经崩溃,歇斯底里,幼年时期的负面信息教育,直接导致成年后精神领域之阴暗,这又是知见改变身心的例子。

宇宙世界皆是众生心灵所幻化,生死命运本为因果轮回,身心世界皆是因缘聚合,妄念所现因果,一切因果核心,皆是心灵“取受”,自性幻现觉明,攀缘六根色尘,而现世间诸相,心灵深处觉明,被思维知见左右,而体验取受分别,所现善恶诸境,知见左右心灵分别,决定了世界诸相之性质,继而决定了相续因果之性质;心态是光明健康,积极向上,宽容祥和,则心灵在无始劫妄想习气相续而成的因果境界中,则能以心转物,相由心生,心转相性;心性淡漠宽仁,仁慈纯善,虽因果业障现于身心,因心善忍则皆为善缘;心灵动机转变了业境内涵,决定着因果相续未来发展的方向,心性境界之提升,根本上改变了业障轮报原有的性质,恶业因心转为善业,善业因舍转为道业,道业因空,转为觉悟,觉悟因无所得,转为自性圆觉,此为转识成智,离幻即觉;因正知见而观诸法性空,因离舍心而现身心幻灭,幻灭无所得故,寂灭现前,圆觉十方。

因知见而改变生命,根本之原因,在于众生自性从未离舍诸幻,与身心幻垢,世界尘相中,随顺生灭,相伴因果,未曾离舍,刹那彰显,如如圆觉。

---------------------

法界众生世界,皆源自于如来妙明真心。“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我们就是佛陀的知觉,这一点,人们现在可能很难体会。举个例子,你的面前放了一个杯子,杯子放在桌子上,桌子放杯子的这一块地方,就非虚空。当你把杯子拿走的瞬间,放杯子的这个空间,就显现出来了虚空。请问,这个虚空,是杯子产生的?还是虚空本有的?如果虚空是有自性的,是实体,那么杯子就不可能放在虚空中,能够明白吗?

如果虚空有自性,有实体,那么就如同海水一样,放进去一个杯子的同时,杯子的质量与体积,就会排出同等质量的水。虚空若是实有,则杯子拿掉后,虚空应该缺一块,为何虚空未曾生灭增减?虚空若是非有,因为杯子而现虚空,那么,当我们将杯子拿掉后,虚空也应当消散,为何虚空依旧不动?

虚空非有自性,亦非无自性,而是众生自性所现;世界乃众生色尘妄念,因果聚合,妄念攀缘而现色尘诸境,彰显世界诸相;心意触灭,则见诸法空相,觉身心幻垢,则照诸相性空,性空不动,觉照世界为自心现量,世界众生,因缘诸相,如同空华,生于虚空,乱起乱灭,而虚空不动;众生世界,相续生死,因果轮回,而空性不动,众生性空本无生灭,于生灭中随类各应,因缘显发,应细微觉性,而体现“空性”不动;应觉空明幻,而现“识性”投射诸幻境界;应色尘因果聚合轮回,而现“见性”无染清净;以众生见闻觉知表现,在六根门头放光明,于行住坐卧间,恒常寂静。

于因缘色相业境中,无取无受,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自性如如圆觉,圆觉不动,则远离“空、有”二边见,不堕外道邪见

这里,就是划分一切外道魔法,与正等正觉佛法的界限。

外道认为,宇宙是有自性的,或是无自性的。有自性的,说宇宙是基本元素,地水火风四大,与觉性的产物,觉性称为上梵,四大称为下梵,觉性如同魔术师,将四大聚合,变化成为宇宙万物一切存在,觉性称为摩耶,这是古印度婆罗门的精髓,上梵也称为大梵天,梵天之觉性造就宇宙万有,生出一切众生。

还有一种无因论,认为宇宙无有自性,一切皆是空的,空无一物,就是终结,所以他们说,宇宙没有缘起,一切皆是自然产生,自然生灭,灭后无有相续,所以没有神灵以及鬼魂,一切事物皆没有存在的原因,空,就是最根本的真相与终极。这一点,就是佛教中,落入外道边见的顽空,断灭空。

佛说,一切物质皆是缘起性空,宇宙实相即是众生的心灵,宇宙中一切生命与物质,皆是妄念因缘,体现因果相续,物质即是妄念,众生妄想相续,聚合因果而现世界。物质世界的表现,皆是众生妄幻心灵的投射,妄念本质空性,因而世界诸相本质皆空,生死流转,因果轮回中,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一切色相,本质虚妄,心即是相,相即是心,心物一元,皆是幻垢,本无实性,幻垢寂灭,犹如虚空中云彩消散,空性不动,即见自性如来。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棵树,我们的理性知道,这一棵树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没有空间,没有水源,没有种子,就没有这一棵树,也就是说,这棵树,是诸种因缘相续聚合的结果。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理解到的,感受体验到的,皆是这棵树的相,也就是一系列因果的表现。

这棵树的实质,是性空的,实无有一棵树的自性存在,实无一棵不变、不动、有实性的、永恒不灭的树存在,这棵树,仅仅是因缘相续,因果所现,缘起性空,实为幻灭。树的本质是空性,这是一个实相,对吗?可是,是谁看到了这个实相?若无一个看到实相的“看”,实相从何发生?这就牵扯到了佛教的核心-----自心现量。

树的本质是性空,我们所看到的树,仅仅是因缘聚合之色尘之相。好了,世界万物,山川大地,花鸟鱼虫,微尘苍穹,一切诸相,皆与此树性质相同,皆是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包括我们现有的身心,我执,思维,感受,以及体验,本质皆空,皆为幻垢。

犹如空花生于虚空,空花虽灭,虚空不动,虚空如同众生本性,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一切妄想因缘皆因本觉妙明真心中升起,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我们“看”到世界,因为有眼睛,有光线,有空间,有被看到物体表面所折射的光线,反射到眼睛中,在大脑皮层光信号转化形成电信号,传递给脑中的松果体,在松果体中,电信号转化成为光信号,再一次成相,我们所谓的看到,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缘和合体现出的看,却实无看与所看之自性存在!好了,将看到,这一系列因缘聚合的条件,拿掉任何一个环节,关闭光线,或者阻塞虚空,或者闭上眼睛,将任何一个因素去掉,“看到”这个所谓的状态,就无法聚合。

可是,你闭上眼睛,看不到光明,却依旧“看到”了黑暗!关闭光线,阻塞虚空,虽然睁着眼睛,也“看不到”景象,但是你依旧“看到”黑暗!所谓的看到与非看到,不受眼睛与光线的限制,而是心灵深处,觉照诸相之“见性”所用,并非情感、思维、身体,以及世界外界,诸种条件所形成;见性随顺缘起生灭,以因果聚合而现不动,在内心深处显现色尘诸相,却无取无受;因众生幻想聚合色尘之程度不同,从而在心灵深处体现诸种境界的不同,却在任何境界,一切色尘诸相因缘表现中,清净无染,相续生灭中,周遍圆觉,如如不动。

你从黑暗处,进入家门,开灯后,眼前一片光明,此刻是谁看到了光明,光明因何起?你们会说,是眼睛看到光明,是灯泡带来光明,是空间没有阻隔而现光明,其实你们都错了,你什么都没有看到!是你的妄念相续,记忆看到了色尘,是你的习气聚合,心灵体验觉受了色相。若心灵对于光明没有取受,则六根不受光明相,若你从未认识光明,就算眼根见到光明,也不会识别,而心灵取受光明相的体验深处,空照体验却无染体验的“性空”即是见性;在意识分别光明相,黑暗相之前,离意识分别,明照意识而性空不动的,即是见性,见性即是如来藏中妙明真如,以阿赖耶识现于身心而无所证,于识性中蕴含觉性空明,体现自性无生无挂。

什么是识性?心灵的本体即是识性,何为心灵?见性攀缘六根色尘,色尘相续形成体验境界即是心灵,当我们静心净化六根,离舍欲望攀缘,心灵色尘诸境诸相即能分解,离相的心,则现内在清静觉明,此名见性。识因色有,色因识生,所以万法唯识三界唯心,觉因明现,明因空生,空因觉妄,觉即妄尘,非实有;所以如来所言一切法,皆无自性,离幻即觉,离思维言说,言语道断,如如不动。

见性,实无自性,无染无挂,于诸法生灭,如如不动,于诸相轮转,清净无染。见性本空,本无生灭,因众生妄想相续,聚合成境,而现见性不动,见性因众生幻垢妄想蒙蔽,即是“识性”,则显三界六道世界万有,众生轮回生死诸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见性,即是圆觉自性之展现,也是如来圆觉自性之彰显,因为见性本空,离生灭幻境,于诸相诸色相续而现,所以,佛陀又说,形成世界的因素有七种,地,水,火,风,见,识,空。

觉明为咎,妄为明觉,见性本空,性空觉明,空明觉照。觉性即妄,妄觉成空,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众生世界本为幻垢,实无众生世界,皆由无始劫妄念习气而生,源于如来妙明真心。如来藏中本无菩提与涅槃,本无生死与轮回,皆因妄想尘劳而现世界。众生国土皆因幻垢,世界万物皆是色尘,众生身心本为妄念,因缘相续而现世界。但是,如来藏中,本性妙明,未曾更改。随顺众生因缘和合,随类各应,周遍世界色尘因果,清净无染,以色尘因果众生见闻觉知体现,以众生行住坐卧彰显,却无取无证。

犹如空花幻生虚空,空花生灭空性不动,妄爱空花则生取舍,生死轮回沉沦苦海;如来明灯,以幻修幻以指标月,拈花微笑禅宗传千古,一部华严庄严佛净土弥勒唯识开创中观论,文殊深观昌盛密教宗,阿弥陀佛接引无量众,精勤戒律是为律宗门,一切法门皆是渡河筏,众生见性世界皆空,无心即名道,无证即法门。

你是凡夫时,他就是神佛;你是物质精神实有体时,他就是空性灵觉;你是修行者时,他就是出离心;你是有成就者时,他就是清静布施心,无求无得,寂静轻安;你是得道者时,他就是心意深处无生不动,空明觉照;你是觉悟者时,他即是你,你却无我,因你无我故,而无人相,无众生寿者相,寂灭普照,妙明轻安,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随顺色尘因缘,于因缘相续应缘显发,于成住坏空如如不动,圆觉周遍;在三界众生生死幻灭,因缘聚合,因果轮回,见闻觉知中,以“见性”不动体现,见性本空,空性与佛无二同体,见诸法空性即见自性,这即是“奢摩他”,止观修行可以直达如来实地。

在法界觉性光明,众生觉空一性,法性明空,觉照诸幻,以“空照”体现自性寂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性空离觉,觉空而照,是故觉空皆幻,身心本妄,不随幻故,性空不动,此名“三摩地”,观幻,证无生法忍,修行此大观幻,可以直达如来实地,寂静涅槃。

十地菩萨法云地,圆成自性以空所空灭,体现自性圆觉,觉性实无可得,实无光明可得,空十方界,觉满十方,光明周遍苍穹微尘,即是一念妄想,世界生于虚空,虚空藏于觉性中,犹如沧海一微泡,犹如片云点太清,此空性为始觉,幻境世界之原始,觉尘妄想之源头,自性圆成,寂灭无生,性空无所得故,生灭寂灭,寂灭现前;包藏虚空之空性,刹那间,犹如雨滴落入大海,恰似微尘回归苍穹,犹如乳儿奔向母亲的怀抱,空明觉性汇入无量大觉中,始觉与本觉相汇,寂照圆觉。突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寂灭随顺,圆觉普照,无生周遍,此为圆觉自性,如来实地,众生本性,诸法实相,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如来寂灭海,众生饮此海水,当下即得解脱,圆证菩提,如来妙明,常乐我净。

众生若想登如来寂灭实地,必从因地起行,何为因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流转生死。”无生法忍,离相寂灭,以正知见的种子,种于思维意识深处,得到正法善因的循环,勤苦修行,不堕二乘佛法善恶果报,明心见性一世解脱,就算是此生未能圆证菩提,因为今生听闻大乘佛法的因缘,形成解脱无明黑暗的种性,未来不久,必定因此因缘,而获得正法,受十方三世无量如来灌顶加持,见证自性,圆觉菩提,超脱生灭轮回,这就是正知见的意义。

文殊师利说:无闻、无见,一切心灭:闻而未闻,见而未见,一切妄想计着心灭,离一切言说章句,方能了达佛法不二真如境地,内外所有相其实都性空不可得;故而为因缘和合,性本空,故而一相。一切万法相本自清净,不落内外,高下,有无,空有二见中,虽然不二但也不是相同,所谓不同不异。修行人能如是这般观万法万有,就会心不动如山,信心退转,见证不生不灭得诸法实相,就是法忍;若不内观虚空自性,攀缘经书的文字相去修行,皆会被众生自心贪欲,习气因果,扭曲佛经文字,堕落入外道修行,一生勤苦修行仅仅是获得福报资粮,若想彻底解脱轮回死苦,终无出期。

知见要比天空高,而心地修行,取舍善恶要比面粉细,若行者空谈自性,以空性作为修行的目标,则是入魔,因为空性不在外界,不在思维,不在情感,不在禅定,不在经书,空性,就在众生心灵深处。离舍我,人,众生,寿者诸相,空心净意,你能够切实放弃多少我执,自性圆觉,即会在心灵清净体验中,自然升起,修行不在口头禅,不在思辨,在于动机取舍,以正知见的指导,去引领心灵,心意处灭时,身心如幻,不辨真实处,如如圆觉,即见诸佛。

问:自性无实,却可见之妙,求见自性,于妄中得见乎?

答:见因妄想起,妄想本无生,见妄想生灭而不动,即证自性之见,妄想空灭,则见性无生,无见周遍,空照无照,则觉遍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