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九)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九)

宣化上人讲述

1.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2. 阿难说:我现在仔细观察,世尊所说觉性,既不生,亦不灭,就是自然。但又远离一切虚妄相和颠倒相,又好像不是因缘,而和外道所说的自然,是一样了。究竟是自然?还是因缘?我实在分不清楚,故请世尊再开示,使我不会入邪道,而能得到真正妙觉明性。

3.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4. 佛告阿难,我用权巧方便、观机示教,和种种真实的譬喻来告诉你,你还不明白,迷惑为自然。怎可把我所说的道理和外道的理论来比较?根本是不一样的!

5. 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6. 阿难!你说我的道理,和自然是一样,那么我问你,你要分析得很清楚来答复我。如果认为是自然,那一定有自然的本体,好像山是自然生的,山就是自然的本体。海是自然生的,海是自然的本体。见性觉缘,圆满周遍,不生不灭,如果是自然,那么应该有一个自然之体啊!

7.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8. 你现在用心来观察,在妙明见性中,用什么作为它的自然体呢?这见性是以明为本体?还是以暗为本体,还是以空为本体?还是以塞为本体?

9.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10. 佛再向阿难解释,假若你要用明来作见性的自然本体,就应该看不见暗,暗体应该断灭。若以空为本体,就不应该见到塞。照这个道理分析下去,如果用暗相为本体,那么有明相时,见性应该断灭,怎能还看见明相呢?

11.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诣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12. 阿难言,佛之意一定认为微妙见性,不是自然体。我现在又想出这个道理,见性是从因缘而生的,但心里还不大明白,故要再请问世尊,这个义理如何?怎样才能和因缘性相合呢?

13.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14. 佛说:你认为见性是因缘,因它是从因缘而生,那么我再问你,你现在因看见明、暗、空、塞等相,见性是在你面前。但你这见性,是因明而有,还是因暗才有?因空而有,还是因塞才有?

15.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16. 阿难,假若见性是因明而有,那么明相就是生见性之因。等到暗相生的时候,明相当然断灭。你的见性,亦就随明相消灭,就不应该看见暗。如果因暗有,有明就无暗,你之见性,亦和暗一齐消灭,就不能见到明。照这个道理分析下去,如因空有见,塞时当然没有见。因塞有见,空时当然没有见。但现在不是这样,明时有见,暗时亦有见,空时有见,塞时亦有见,所以你说因缘,亦是不对的。

17.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18. 上面说因,现在问缘。阿难,我再问你,这个见性是缘明而有,还是缘暗而有,缘空而有,还是缘塞而有?

19.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20. 阿难,假若见性是缘空而有,那么空就为发见之缘,等到有塞时,见性当然随空消灭,怎么还可以看见塞呢?如缘塞有,那么有塞当然就无空,因见性已随塞消灭,怎能还可以看见空呢?如是乃至缘明和缘暗,它的道理是和空塞一样的。

21.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22. 照这道理就应当知道,这个精觉而妙明的见性,它的觉体是不变的,所以不是因缘。它的妙用是随缘的,所以不是自然。

23. 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24. 在见精上,连不自然都没有,哪里还有是,有非呢?根本上是没有非,没有不非,没有是亦没有不是,不能用妄心来计度的。

25.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26. 离开一切妄情计度之心相,即离开执著因缘和自然之妄心,就是真如妙法。

27.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秖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28. 你现在为什么还是在妄想中用功夫,用世间的自然和因缘,不实在的戏论名相,来分别我的妙法妙定?这就好像用手来撮拿虚空,终是徒劳无益,虚空哪里可以随你捉住呢?

29. 这好像从前有一位禅师,名叫邓隐峰,他参禅参得有点定力,有一天,寿限到了,无常鬼就要来捉他去见阎王,他便对鬼说:“朋友!请你等一等,我有些事待办,办妥后即跟你去”,鬼以为反正都可以捉到他,便给他一点方便,他便把腿盘起,对鬼说:“你今捉得虚空去,回头再带邓隐峰”。即是说,你若能把虚空捉去,再来带我见阎君,说后便入无相定。鬼到处找他,亦找不到,终无办法捉到他。所以定力是最重要的。

30. 什么是定力?就是不为物所转,而能转物。上面经文说:“若能转境,即同如来”,遇到什么境界,不但不被境界所转,还能转境界,这就是如来。参禅一定要修到有定力,有了定力第一步功夫,要不被情欲所转,见有若无,对境无心。要测验自己是否有定力,见到美色当前时,要能如如不动,不为所转,这才可以修成金刚不坏身。

31.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32. 阿难向佛说:世尊!您说妙觉见性,不是因,亦不是缘。但为何世尊往日,常和比丘宣说:见性具有四种因缘,就是因空、因明、因心和因眼,这个义理怎样解释呢?

33. 没有空、没有明,根本就看不见。没有心、没有眼,更加看不见了。所以要有这四种缘才能看见。但这只是眼根中的眼识,而不是眼根中的见性。识是分别计度,性才能圆融无碍

34.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35. 佛说:我往日所说的世间一切因缘相,只是权巧方便,教导初机,引导小乘学者,并破外道妄计自然之说,而不是真正第一义谛啊!

36. 什么是第一义谛?《维摩经》上说: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维摩居士把眼睛一闭,口亦不开,什么都不说。文殊菩萨即刻明白,第一义谛即是不二法门

你们知道便可,不可以学维摩居士亦向人这样表示,就是第一义谛。不够这种程度,没有开悟,不可以冒充的。好像有人,看了六祖坛经,一知半解,就拿来做口头禅,逢人问法,便举一指,伸一拳,瞪瞪眼,这真是无惭无愧!还未开悟,不是过来人,是绝对不可以装模作样,冒充开悟的。昨天有人来见我,说他已开悟,我叫他讲解,七种立题,六种成就。他一题亦不题,一就亦不就,哑口无言,不知怎样作答。这是开什么悟?开悟的人,心已光明,什么道理都通达,就是不知道的事,亦可以讲出理由来的。中国古语说:“凉水冲茶,硬冲。”未开悟而冒充开悟,这真是佛教的败类。

37.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38. 阿难,我再问你,一切世界的人类都说,我为能见,物为所见。究竟怎样才可以说看见,怎样才说不能看见?阿难不假思索即答:世间的人,都是因为藉著日光、月光和灯光的缘,才能看见种种物象色相,这叫做见,如果没有这三种光,就不能看见。

其实上面已说得很明白,有眼人和无眼人同在暗室中,都可以看见黑暗,这就证明见性是离根离尘,不必藉明缘而能灵光独照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