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法师们、大德居士,同修们好,感恩佛缘不可思议让我们大家有缘相聚,感恩诸佛如来,感恩三宝佛法僧慈悲加持,感恩为正法久住,感恩群主师兄发心建立弘法平台让我们以此因缘共同参学佛法。今日继续共修学习(佛教成佛经典)【法华经】讲义。学习的依照版本是宣化上人讲解的《妙法莲华经》浅释。
共同学习佛教大乘了义经典《妙法莲华经》,共修回向力量不可思议。 诸佛慈悲,义工们每日辛苦法布施的大乘经典法要包括《地藏经》讲义、《金刚经》讲义、《楞严经》讲义和《法华经》讲义。
在佛陀正法网义工同修们不辞辛苦法布施群生学习影响带动下,每日共修后总是有受益的同修们,随喜赞叹欢喜学习,每日促进觉悟提高。来自不同类型群体的群主们主动请求参与;同时又有多位群主反馈在更多的群里自发主动发起共修法华经浅释后,群员们欢喜共修《妙法莲华经》的力量,踊跃积极参与。
感恩各位赞叹发心参与《妙法莲华经》浅释共修的群主和各位同修们积极法布施利益有缘众生,截至今日据详细统计总共参加共修的有两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个群体,赞叹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殊胜的法缘,顶礼感恩。
佛陀正法网弘法团队法布施义工们,为报诸佛深恩,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发心和愿力,自发每日工作之余,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在诸多群体里无偿义务发送的法布施学习资料【早上四点零六分开始共修《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上午十点左右共修学习佛教佛理基础知识、中午十二点共修《金刚经》、晚上八点左右共修《法华经》讲义】我们法布施同时和大家一起学习共修,自发自愿弘扬正法不求回报自觉觉他,以续佛慧命佛子应当的佛弟子本分发心,弘扬佛陀正法法布施群生。
我们合十礼敬诸佛菩萨摩诃萨,合十礼敬十方大众,愿所有众生悉发菩提心,从迷信学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
愿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给三界六道一切法界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同时希望诸位有缘参加共修的同修每日如法正修,正信佛教佛法,实修实行,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共修促进正信正见学佛觉悟提高。
《妙法莲华经》浅释 —— 宣化上人于美国万佛城讲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共修经文讲义资料:
【佛陀正法网】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123)
法华偈
六万余言七轴装 无边妙意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 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 口内醍醐滴滴凉
我们自己饮水,现在我们知道,水,乃至于一切万物,都有见闻觉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给它善的讯息,它确实会变得很善很美,这是博士给我们做实验的。譬如比如我们平常喝的这杯水,你在水上贴个「感恩」,贴个「爱」字,这个水的质量就特别好,你要是相反的,贴个我「我讨厌你」、「我恨你」,那水的质量就特别不好,甚至于常常喝人会生病。然后你就懂得为什么大悲水能治病,就是这道理。
现在我们晓得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用大悲咒水晶杯,这就是大悲水。什么时候贴上去,一个小时以后你再喝,它确实就管用,你不会念也没关系,水会看,所以这个方法很好。
结缘 大悲咒水晶杯 敬请加微信18680571807 长期结缘 全年流通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一)辞无碍辩。好像我们讲的〈归去来辞〉,陶潜虽然要藏起来,但是他还写出一篇〈归去来辞〉;有这个辞了,他就藏不住了。到现在,一般人还读他这一篇文章,所以他这也就是辞无碍辩;就是所说出的话很流利,这种的辞句非常动听,人人都欢喜听。辞无碍辩,本来人不相信佛法,他讲法讲得是非常动听;所以令众生由言辞方面,就生了一种信心。
(二)法无碍辩。一样法而发挥成万法,以万法又收归一法。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就是一个理,而发挥出无量无边的道理;无量无边那么些个道理,还归回去,仍是一个道理。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怎么样有的一切?因为由“一”积聚而成的;怎么样又有个一?由这个一切而显出来有个一。法无碍辩,就是法无定法,不论你横说、竖说,怎么样说都是法。
(三)义无碍辩。义,就是义理。义理的意思多得很;多得很,所以这个意义,也有无碍辩。
(四)乐说无碍辩。对说法没有兴趣的人,他不说法;有兴趣的人,他说起法来,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道理讲得是无穷无尽的。
又于其上,张设幰盖:又在这大的车上边,铺张幰盖。张,是铺张;幰盖,是以绸缎作成很美丽的一种盖,用来遮着车的。这也是比喻,比喻佛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是给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舍”是舍给一切贫穷的众生,“喜”是欢喜教化一切的众生。
佛所以具足最大的德行,也就因为“慈悲无量,喜舍无量”。在一切德行之中,慈悲是最高的、也是最大的,它能覆护一切的众生;所以在经上说,你慈悲,若能具足十力、四无所畏,这就叫如来的慈悲。佛的慈、悲、喜、舍,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幰盖”就是譬喻佛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修四无量心这种行门,所以成就清净的梵行,这叫张设幰盖。
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这是说,四无量心是要修万行来庄严。珍奇杂宝,也就是种种的行门;而严饰之,是用来庄严这个车,令这个车美观。这也就是说,在大乘法里边是要具足六度万行;以一切的法门,来庄严、帮助这大乘法。
宝绳交络:这也是比喻。本来宝绳是很宝贵的绳子,在这儿就比喻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是这四弘誓愿,不是就这么念念就得的,必须要身体力行;你如果不去做,就这么念念,那是没有用的。你要回光返照,问问自己:
“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么我有没有度众生呢?我要是度了众生,这是行菩萨道;我要是没有度众生,应该怎么样?应该去度!可是你度众生也不要着到度生之相,不要说:“这个众生是我度的,那个众生是我度的。”不要有这个相,所谓“离一切相,扫一切法”。
“烦恼无尽誓愿断”,天天要问一问自己:“我誓愿断烦恼,现在我断了没断?”没有断,就要断的;你若不断,烦恼就不会没有的。说断烦恼,怎么样断法呢?这一点也不困难,并不是要你用刀,一刀把这个烦恼斩去了;你若知道“烦恼即菩提,冰就是水、水就是冰”这个道理,只要你把你烦恼的冰,化成菩提的智慧水,那就是断了。并不是叫你在菩提之外,另外找一个烦恼;在烦恼之外,另外找一个菩提;不是的,它是一个的。你会用,它就是菩提;你不会用,它就是烦恼。重点在这个地方!
我们为什么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呢?你若把众生度尽了,你就是佛;你若没度尽众生,那你就是众生。众生和佛也是没有分别的,只要你觉悟,就是佛;你迷昧,就是众生。所以你不要在你自己以外,另外去找众生度去,那是向外驰求;你把你自性的众生度完了,那就是度众生。
《六祖坛经》上,六祖大师不是说“自性众生誓愿度”?怎么没说“他性众生誓愿度”,而说“自性”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是一个的,没有你、我、他;所以这都在自性里头包含着。“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的烦恼你要断。佛和众生没有分别,你若修,“觉者佛也”,你觉悟了,就是佛;“迷者众生”,迷了就是众生。觉悟和迷也没有分别,你不迷就是觉,你不觉就是迷,也没有分别;和那个冰、水又是一样的。
“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无边,我学了没学?“我一天就是睡觉来着,什么也没有干!”那你就没有学啊!没有学,就没有用处,还要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成了没成啊?没成!你想不想成啊?那等我考虑一下!你考虑一下?那又要等了三大阿僧祇劫;你若不考虑,不要等三大阿僧祇劫,或者明天你就可以成佛。因为你不需要考虑,所以这是很决定的:“我一定要成佛!”一定要成佛,就会成佛吗?有志者事竟成,“佛”就是等着你去成的嘛!你若不想成,那谁也不能勉强叫你成;所以一定要自己欢喜去修佛法、成佛道。没有成,就要去修行;不修行,是到不了佛的果位的。
垂诸华缨:垂,就是向下低垂;诸华缨,就是很多华穗,好像幢幡垂着的穗。这个车上有这一切的华和缨,这也是譬喻四摄法、四摄的神通。摄,是摄受。什么叫四种摄受众生的法呢?
(一)布施。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一切众生,你想要叫他开佛的智慧、入佛的智慧,你先要知道他欢喜什么、愿意什么。他所欢喜的,你先用这种的方法去引度他;一切众生,都欢喜钱,所以你就先布施给他一点钱,这是财施。布施给他,他一想:哦!我现在正没有钱用,有人布施给我一点钱。他心里就很欢喜,你再给他讲一点佛法,他就容易接受了,这就是“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财施是第一,法施是第二;本来法施是第一,但是你若把它放到第一位上,因为对方没有欢喜,你给他说法,他就不听的。所以先布施给一点钱,然后给他说法;他就好高兴了:“啊!你说得有道理,真是头头是道!”这是法施。然后再给他一个无畏施,告诉他:“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忧愁!你明白佛法了,自然就会遂心如意,一切的恐惧都没有了!”
(二)爱语。在佛法里讲爱语,这个“爱”要把它看做一种慈爱,就好像父亲、母亲爱护子女那样的爱护;又怕他冷着、热着,又怕他渴了、饿了,照顾小孩子照顾得很周到的。这种爱,是一种慈悲、爱护子女。小孩子就欢喜人家说爱他,所以做父母的对子女说:“我对你真欢喜,是很怜爱你的!”那么佛法里头要有这种爱语,就是你说话,不一定要说情爱怎么样子的,就是说些令他欢喜听的话,这都是一种爱语。你对于众生一说这个爱语,也把众生就摄来了!这也可以摄的。你布施可以摄持众生,爱语也可以摄持众生。
(三)利行。就是你做种种的善事,来利益众生。
(四)同事。你想要教化这个众生,就要和这个众生是一样的,先和他做朋友。他做生意,你也做生意;他读书,你也去读书。总而言之,和他做一样的事情,这叫同事;和他做一样的事情,和他做朋友,久而久之,就可以度他信佛,度他反迷归觉。
所以菩萨教化众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对于一切众生无微不至那种的心,比父母对子女尤其真诚、尤其真挚。菩萨行菩萨道,令一切众生生一种欢喜心;所以菩萨对于众生,就是明明这个众生有过错了,他都想把他度过来,原谅他、包涵他。将来这个众生,也一定会改过自新;不会永远都沉迷不醒的。于是也不见众生的过,不论哪一个众生有什么过错,菩萨都原谅他、慈悲他、不怪他,这就是四摄法。
《妙法莲华经》偈语摘要
佛陀正法 觉悟众生 弘扬正法 不求回报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十方万源 同圆种智
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妙 法 莲 华 经
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种。
持法华之报。一时皆悉知。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
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
终始不忘错。以持法华故。悉知诸法相。如所知演说。
此人有所说。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于众无所畏。
持法华经者。意根净若斯。虽未得无漏。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经。安住希有地。为一切众生。欢喜而爱敬。
能以千万种。善巧之语言。分别而说法。持法华经故。
——《妙法莲华经》偈语摘要
佛陀正法本意原创视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