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上生、下生经》
此二经是指《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生经》、《佛说弥勒下生经》。兹分别介绍如次: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本经又称《弥勒上生经》、《观弥勒上生经》、《上生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观弥勒经》、《弥勒菩萨般涅槃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464)译。京声,匈奴人,北凉王沮渠蒙逊从弟,封安阳侯。博闻强识,涉猎群书,善于谈论。少时,曾度流沙到于阗国,从天竺法师佛陀斯那受《禅要秘密治病经》。后归返河西。宋元嘉十六年(439)南奔入宋,常游止塔寺,翻译经文。所译经书现存有《禅要秘密治病经》、《八关斋经》等十六部十七卷。
本经是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是弥勒经典中最晚译出的作品,也是弥勒净土信仰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六部是:《观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弥勒来时经》、《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大成佛经》)
内容主要叙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陀天,为教化诸天,昼夜六时说法;天宫的庄严妙丽,清净快乐及往生兜率陀天所须具备的资粮、称念弥勒菩萨名号的功德利益等。
一、弥勒菩萨的得名由来及本愿
弥勒菩萨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意译作慈氏。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据《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载,弥勒菩萨的本生是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为佛弟子,曾发誓愿:“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断肉戒。”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又窥基大师所著《观弥勒上生经疏》卷上载,弗沙佛时,有一比丘入慈三昧,身相安静,放光照耀。法爱国王见此慈定巍巍,发愿学习慈定,生生不绝。法爱王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从发心起,常号慈氏。其次,《大日经疏》卷一载,慈氏菩萨是以佛四无量心的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所以称为慈氏。
据《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载,弥勒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因此,佛陀授记弥勒后当来世人民无有垢秽,奉行十善,于淫、怒、痴不以经心时,必得成佛。
二、兜率净土的特色
□慈悲喜舍:弥勒菩萨常怀着四无量心,特别护念摄受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以愿在堪忍的秽恶世界,建立庄严美好的净土,加被欲界的众生,使不离娑婆而生净土。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当初同时修行,而佛陀早已成佛,弥勒迄今犹在内院中修习菩萨道,这是由于发心不同所致。本经明标弥勒菩萨是“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实为利益他人,修广大菩萨行,留惑润生,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是欢欢喜喜,随缘随众的慈悲喜舍。
□近易普及:兜率净土离娑婆世界很近,同样在欲界,修行比较容易,只要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上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不必像极乐净土,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的程度。而且,往生兜率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和出离心,只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弥勒菩萨也常普应众生的根机,说人天、二乘、菩萨不同的法门,普及一切众生,让人人都能获益。
□见佛闻法:得生兜率净土者,可以面见弥勒菩萨,听他说法而得不退转,见佛闻法的速度比极乐净土快速,兜率净土犹如一座华丽巨大的讲堂,除了弥勒菩萨昼夜六时说法,也有天女、乐器、树声、水声等各种声音,时时在演说佛法妙音。
□回智向悲:兜率净土的殊胜,是由弥勒菩萨的慈心度众所形成,他不住常寂光土,不住净智庄严的世界,而在欲界天中建立净土,广度一切有情,是因为欲界众生沈沦欲海太深,不易超脱,弥勒菩萨才以他无边的智慧,回向娑婆世界的众生,让大家得以度化。
三、兜率净土的修学法门
往生净土的法门很多,兜率净土法门是比较容易修学的。除了具备信愿行三种最基本的资粮之外,在行持方面必须具足以下的条件:
□六事行法:
□精勤修行各种功德,恭敬三宝,孝顺父母,感念师长,悲悯一切众生。
□威仪不缺,严守戒律及自住轨则。
□扫塔涂地,修饰道场。
□香华供养,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用品供给所需要的人。
□读诵经典,演说修习十法门。
□五种因行:
□受持八关斋戒。
□出家众受持具足戒。
□身心精进,不求断结。
□修十善法,并一一思惟兜率净土的妙乐。
□日常修持法:
□称念弥勒如来名号。
□发上升兜率净土的愿心。
经中描述称念弥勒菩萨名号者,可以除却生死重罪。设若未能往生兜率净土,将来龙华三会时,也可以值遇弥勒菩萨,发无上心。
弥勒菩萨住在以大慈心建立的兜率净土,为众生讲说佛法。经中描述他是位没有断除烦恼,没有修习禅定的出家人。他之所以表现出这种风格,主要是让大家知道,菩萨的修行应着重于现实世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慈悲、智慧等等。若修习禅定,令自己断除烦恼而不广度众生,便会落入小乘,不能慈悲具足、福德圆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弥勒菩萨积极救世的大乘菩萨精神。
本经收录于《高丽藏》第十一册、《碛砂藏》第十一册、《龙藏》第三十六册、《卍正藏》第十七册、《大正藏》第十四册。注疏计有:
□《弥勒经游意》 一卷 隋.吉藏着
□《弥勒上生经宗要》 一卷 新罗.元晓着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赞》 二卷 唐.窥基着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又称《观弥勒菩萨下生经》、《观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弥勒当来下生经》、《下生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师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师事竺高座。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并博览六经,涉猎百家。是时,关内京邑虽礼拜寺庙、图像,但各种大乘经典未备,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随师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携回大批梵本经文,居于长安、洛阳,专事译经。所译经典有《光赞般若》、《正法华》等大乘经典一百六十五部。是西晋时代最伟大的译经家,世称敦煌菩萨。
本经是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也是古来说弥勒下生的诸经中,最受重视的一部经。
本经内容主要叙述弥勒菩萨下生、成道、说法等事。
一、弥勒菩萨的下生
弥勒菩萨下生时,阎浮提的依正情形:
□国土丰乐:弥勒菩萨未来下生的翅头城,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其地极为香净,东西南北千万由旬,山河石壁自然消灭,四大海水各减一万,地平如镜。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
□生活净化:多诸珍宝,时气和适,四时顺节,树上生衣,轻细柔软,自然生粳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弊华果树枯竭,秽恶亦自消灭,其余甘美果树,香气殊好者,皆生于地。男女之类意欲大小便时,地自然开,事讫之后,地复还合。
□经济净化:金银珍宝、砗磲玛瑙、真珠琥珀,各散在地,无人省录。
□政治净化:大法王蠰佉出现于世,以正法治化,七宝成就,不以刀杖,自然靡伏。
□人群净化: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别,人民大小皆同,一向无若干之差别。
□身心净化: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嫁。人身中无有百八之患,贪欲瞋恚愚痴不大,殷勤奉持十善。
□种姓:父为大臣,名修梵摩,颜貌端正,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母名梵摩越,如天帝妃,无女人八十四态,无有疾病乱想之念。
二、弥勒佛的教化
□出家证道:弥勒菩萨由母亲右胁出生,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家未经几时即出家,于龙华树下证无上道果。
□说法化众:弥勒菩萨成道后,为诸人天说施论、戒论、生天论、苦、集、灭、道等法。为蠰佉王、父母、善财等广说三乘诸法,令证阿罗汉道。又大迦叶行十二头陀,于过去□佛时,善修梵行,将辅佐弥勒劝化众人。
□得度因缘:本经云,凡是于释迦牟尼佛处,供养三宝,行四等心,受持三皈五戒,兴建寺庙,修补故寺,受持八关斋戒,香华供养,闻法悲泣,专心听法,善修梵行,书写读诵经典者,将来都能在龙华三会时得度。
□龙华三会:最初一会有九十六亿人证阿罗汉,于弥勒菩萨率领徒众到摩竭国界毘提村的禅窟见大迦叶时得度;第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度;第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度,当时比丘皆姓慈氏,如同现在佛弟子姓释一样。此三会大众都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弟子。
本经的当机众为阿难尊者,是本经的一大特色;其他经典多以舍利弗为当机众。此外,据说本经是僧伽提婆所译《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的别生经,而于唐代误以竺法护为译者,又竺法护译出的《下生经》早已散佚。
本经收录于《高丽藏》第十一册、《碛砂藏》第十一册、《龙藏》第三十六册、《卍正藏》第十七册、《大正藏》第十四册。异译本有姚秦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及唐代义净翻译的《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注疏有:
□《弥勒下生经疏》 一卷 新罗.憬兴撰
□《弥勒下生经义疏》 一卷 日本.善珠述
□《弥勒下生经述赞》 一卷(不全) 作者不详
弥勒信仰
中国一般寺庙供奉的笑口常开胖弥勒像,是五代时的契此和尚,因传说是弥勒化身,所以后人塑像供奉之。而往生兜率天的信仰,自古与阿弥陀信仰同为佛教徒所重。
在印度早期就有以弥勒菩萨为信奉对象的宗教信仰,如《阿毘昙八犍度论》卷二十七,记载当来弥勒成佛之事。又据《名僧传抄.法盛传》载,佛灭度后四八0年,可利难陀罗汉上升兜率天绘弥勒之像,至忧长国(《佛国记》之陀历国)东北,造牛头栴檀弥勒大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灵运传》载,那烂陀寺供有弥勒像。《大唐西域记》卷七、卷八亦载,战主国都城西北的伽蓝供奉弥勒像。摩揭陀国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东方有精舍,以白银铸十余尺高的弥勒像。
中国关于弥勒信仰的译经,始自西晋,先后共十余种译本,可归纳为“上生”、“下生”、“本愿”三系统。兹列举如下:西晋大安二年(303),竺法护译的《弥勒下生经》、《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译的《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南朝刘宋时,沮渠京声(?-464)译的《弥勒上生经》;东晋时,译者不详的《弥勒来时经》;北魏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508-535),菩提流支译的《弥勒菩萨所问经》;唐代大足元年(70),义净译的《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代景龙二年至开元元年(708-73),菩提流志译的《弥勒菩萨所问经》等。由以上诸多译经,可知弥勒信仰之普及。
弥勒信仰又分为二派,一派为上生信仰,信仰现今于兜率天说法的弥勒菩萨,而欲往生兜率天;另一派为下生信仰,相信弥勒将来下生此世界时,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以救渡众生,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听受说法而成佛,所以有龙华三会的说法。上生信仰者,始有道安(34-385),据《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所载,前秦苻坚遣使西域,携回弥勒结珠像等,道安开席讲法时,常罗列尊像。继有戴顒,据《法苑珠林》卷十六记载,东晋戴顒依据梦告,造立弥勒像,后安置于会稽龙华寺。又据《名僧传抄》载,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法祥建弥勒精舍。此外上生信仰者尚有道矫、僧业、慧严、道汪、道法、法盛、昙副、昙斌等。至唐代,玄奘、窥基亦宏扬兜率上生信仰,而成为法相宗的传统。下生信仰也甚为普及,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载有刘宋明皇帝初造龙华誓愿文、京师诸邑造弥勒像三会记、齐竟陵文宣王龙华会记。南岳慧思作立誓愿文,叙述弥勒下生之说。
另据历代史书所载,藉弥勒下生信仰,而曲解经文,纠众判乱者亦不少。隋代大业九年(63),宋子贤自称弥勒出世,集愚民叛乱,袭击炀帝銮驾而被捕。又陕西扶风人向海明亦自称弥勒出生,号召谋反。唐代开元(73-755)初年,贝州(河北)王怀古自称新佛(解作弥勒佛),举事被捕。唐僖宗(873-888在位)时,弥勒教徒于西蜀地方扩展势力,组织弥勒会。北宋仁宗(022-063在位)时,贝州之王则率领弥勒教徒叛乱。南宋及元代的白莲教也混入弥勒教,假藉弥勒下生之名谋反,迄至明、清时代,尚流行于各地。
由于弥勒信仰的普及,历来关于弥勒的造像,多不胜数。南齐建武年中,僧护曾发愿于剡县石城山雕凿千尺弥勒像,然愿未果而入寂,后由僧佑于天监十五年(56)完成,世称三世石佛、剡县大佛。北魏献文帝时,凿造大同云冈第十三窟弥勒洞,安置十六公尺高的倚像,迁都洛阳后,又造龙门石窟,内有太和、景明、永平等年间所造的大小弥勒佛像数百尊。此外,山东历城黄石崖、千佛山也有许多北朝所造弥勒像。中国弥勒的造像形式,甚至透过朝鲜半岛影响及于日本。
中国弥勒信仰于南北朝时开始,逐渐盛行;至唐代后,由于《阿弥陀经》的译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者亦多,所以弥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不过十九、二十世纪的民间宗教社团犹深受弥勒信仰的影响。又古来韩国、日本的弥勒信仰也颇为盛行。
□试述兜率净土的特色。
□如何修学兜率净土法门。
□试述弥勒佛下生时,阎浮提情形。
□如何得遇龙华三会?
□试举例说明古今有那些高僧大德发愿往生兜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