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布施时,而生随喜心;随喜之福报,与施等无异。──《因果经》
我们常听到「乐善好施」这句话,称赞一个人热心行善、喜舍布施。布施,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看到,也最为一般大众所认同的善行。社会上,善心人士对慈善救济充满热忱,欢喜参与,大力布施。同样地,在宗教里,佛教徒对信仰很虔诚,也常到寺庙里布施植福,甚至天主教徒、基督徒,也常到教会里奉献布施。
布施不一定只限于钱财,像见人微笑是布施,见人行礼是布施,说好话使大家欢喜,这都是布施。况且,钱财的布施有时甚至还不及出力的布施,社会有好多人发心做义工,譬如到慈善机关或寺院道场做义工,帮忙扫地、倒茶,服务大众。这些义工给人关怀,给人温暖,让整个社会更美好,这比出钱布施更重要。
除了出力的布施以外,说好话也是一种布施,有的人觉得自己不擅言辞,没关系,看到他人在布施行善、做好事,心里跟着欢喜就可以了,这种随喜的功德与布施者的功德,是平等无差的。物质的布施,是有形、有相、有为的,而心意的祝福,却是无形、无相、无为的,功德也很殊胜。信佛教不一定要出钱,人家出钱做功德,你心生欢喜,功德是一样的,随喜并不困难。
所以,学佛不难,只要肯布施欢喜心,就能得到功德。真正的布施,是布施欢喜,把欢喜布满人间。一个人就算布施了很多的钱财,做了多少小时的义工,说了多少的好话,可是心里不欢喜,那也没有用。因此,所言所行能做到皆大欢喜,那么所说所做所想,就都合乎佛法了。
这首偈语告诉我们,见到旁人布施,要心生欢喜,这个随喜的福报,与布施平等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