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观经》: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
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有众生恩。
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
我们在多生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曾对我们有恩,因此要报答众生恩。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呢?就如偈中所云:「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意思是对待世间众生,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视自己如一切众生的儿女,应当对众生奉献、孝养,行仁慈。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就算受人打骂也不怀恨,为什么?一切众生就像是父母,儿女受到父母打骂,怎能心怀怨恨、处处计较呢?还是要忍耐接受。
在这首偈语里,一方面说做子女的要孝养父母,另一面也提到,对一切众生莫起瞋恨心,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比方说:
第一、能息事宁人:
所谓「忍一口气海阔天空,退一步想风平浪静」,很多人我是非,只要能忍耐,纠纷最后就能无形中化解。
第二、能增长德慧:
对于别人无理的吵闹,如果能够忍耐、接受、化解,不仅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提升自己的道德,增长智慧。
第三、能消灾免难:
人生最大的修养就是忍辱,布施、持戒的功德,都远不及忍辱;忍的功德很大,可以让人消灾免难。
一个老是不能忍耐的人,会经常招灾惹祸,能忍下一口气不计较,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如何报答众生恩?
《心地观经》这首偈语明白指出:对众生应奉献、孝养和慈悲;若众生无明,对我们讥讽、打骂,则不必太过计较。
只要能坦然以对,以忍为力,必定有助于人格提升,消灾免难,增进福德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