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修行要有道心,学生读书要能专心,成人做事要能真心。心,好比一座宝山,蕴藏无比丰富的资源,只要用心开采,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只是,日常之中到底要如何“用心”呢?
有四点建议:
第一,用善心为法
世间一切森罗万象皆称为“法”,法有善、恶,就看我们取什么样的法。《七佛通诫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古德作“功过格”,日日自我反省;童子军日行一善,作为实践的方向;我们又怎能妄自菲薄?因此,我们要发起善心,鼓励安慰,给人信心;点头问好,给人欢喜;随口功德,给人希望;举手之劳,给人方便,这都是用心可做的善事。养成习惯,内外一如,必定能为生活带来无限的和乐光明。
第二,用律心为戒
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戒律如交通规则,即使平坦如高速公路,如果不遵守,随时有发生车祸的危险。同样的,在人生旅途上,如果不持戒,随时会有犯过招祸的可能。因此能在行为举止上,遵守戒律,就能维护身心清净,不违过失;能在待人处世上,守戒自律,就能不侵犯他人,自他和谐,人生才能幸福平安。
第三,用道心为体
愿意与人共患难的人固然难得,有时当别人欢喜快乐时,也要能随顺众生,跟着大家一起同乐。如果别人欢喜,你却哭丧着脸,不但自己痛苦,也破坏别人欢喜的心情。因此,当别人快乐时,不能破坏他、忌妒他、伤害他,而要懂得随喜赞叹,懂得助人之兴,懂得与大家共安乐,这种人也可称为修行之人。
第四,用仁心为用
仁就是慈悲,慈悲是净化的情、升华的爱,是无私而智慧的布施、奉献和服务,是不求回报成就对方。有仁慈心的人,处处为人着想,时时护念众生。古代高僧大德,如智严躬处疠坊、高庵看病如己,不舍一人;甚至像智舜割耳救鸡、僧群护鸭绝饮,悲悯苍生疾苦的精神泽及傍生,不但为时人所崇仰尊敬,也为后人立下仁慈心的楷模。只要每个人多用一点心,这世间会更净化,人间会更美好;让我们一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