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尘垢品第二十六原文和白话译文

发布时间:2021-11-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作者:尊者法救 维只难

  前言:

  《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经》尘垢品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尘垢品者。分别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污辱。

  生无善行  死堕恶道  住疾无间

  到无资用  当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污  可离苦形  慧人以渐

  安徐稍进  洗除心垢  如工炼金

  恶生于心  还自坏形  如铁生垢

  反食其身

  不诵为言垢  不勤为家垢

  不严为色垢  放逸为事垢

  悭为惠施垢  不善为行垢

  今世亦后世  恶法为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于痴  学当舍恶

  比丘无垢  苟生无耻  如鸟长喙

  强颜耐辱  名曰秽生  廉耻虽苦

  义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洁生

  愚人好杀  言无诚实  不与而取

  好犯人妇  逞心犯戒  迷惑于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觉是

  不当念恶  愚近非法  久自烧没

  若信布施  欲扬名誉  会人虚饰

  非入净定  一切断欲  截意根原

  昼夜守一  必入定意  着垢为尘

  从染尘漏  不染不行  净而离愚

  见彼自侵  常内自省  行漏自欺

  漏尽无垢

  火莫热于淫  捷莫疾于怒

  网莫密于痴  爱流驶乎河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众人尽乐恶  唯佛净无秽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世间皆无常  佛无我所有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26尘垢品

  【译文】

  鹿垢品的大意是公开分别清(行)与浊(行)的不同,学习(佛法)应当与白无瑕,不要做出一些污辱之事。

  活著时没做一件好事,死後就会堕入恶道(之中);(生命)迅速地向地狱靠近,一旦堕入地狱就只有受苦受刑。 ㈠

  应当追求智慧,以正确的意(念)安定昼(心):除去污垢勿要污染,可以远离诸种苦相。㈡

  智慧之人渐次地修行,安稳徐缓精进助善;洗除心(念)中污垢,犹如工匠锻链金子一样(使之纯净)。㈢

  恶(念)生於心中,结果还是自坏其身:犹如白铁生銹,反而自己吞食自身。(四)

  不诵(佛经)便是言语污垢(不净),不勤劳(持家)便是家庭污垢(不净)不严格守戒便是身处污垢之中,放纵自己行为便是众多污垢事件之一。(五)

  怪吝便是惠施(品德)之污垢,不善之行便是(人的)品行之污垢:当今之世及後来之世,恶法总为恒常的污垢。 ㈥

  污垢之中的污垢,没有超过痴(意)之污垢了:学习(佛法)应当舍弃恶(念),比丘是没有(任何)污垢的人。(七)

  苟且(偷生)就会没有廉耻,就像鸟儿长了张长嘴(随意诋毁他人);强作(欢)颜忍受屈辱,(这样的人生)可以称之为污秽的人生。(八)

  廉正有耻即使(清)苦,(但於)道义而言则清清白白:避开屈辱不生虚妄(之言),(这样的人生)便可称之为乾净的人生。(九)

  愚合之人喜欢杀生,没有一点诚实品德:不去施与却要妄取,喜欢骚扰他人之妇。(十)

  放纵心意违犯戒律,迷惑於酒(醉)之中:这等人世世代代,都在自我挖掘毁灭生命之根本。(十一)

  人们若能觉悟这种道理,不当再去以恶为念:愚合就十分靠近非法之境,久而久之就自然焚烧毁灭。(十二)

  假如相信布施(行为),是要宣扬自己的名誉:贪婪之人(就会)虚饰其行,并不能够进入清净安定之境。(十三)

  斩断一切欲念,截断妄意之根源,尽夜持守一心,必然进入禅定(的意念)。(十四)

  粘著於欲望便是尘世心态,顺从世俗之习便会生出烦恼:不被世俗所染不为世俗之行,(心意)清净从而远离愚闇。(十五)

  看见人们相互攻伐,常常应当自我反省:意根烦恼就会自我侵伐,烦恼除尽就没有世俗污垢。(十六)

  (即使是)火也比不上淫欲(之火)躁热,再快的速度比不上怒意(迅速地引发)出横祸:所有的罗网比不上痴意之细密,爱意流淌的速度甚於流淌的河流。(十七)

  (心灵)虚空门外就没有(送往迎来)的大车印痕,沙门之辈(心中)就会除却各种妄念:庸凡众生都以恶(行)为乐,只有佛清净没有污秽。(十八)

  (心灵)虚空门外就没有(送往迎来)的大车印痕,沙门之辈(心中)就会除却各种妄念: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不定,佛已破除了对我之所有的执著。 (十九)

  【原典】

  尘垢品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尘垢品者,公别①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汙辱②。

  生③无善行,死堕恶道;往疾无问④,到无资用。㈠

  当求智慧,以然意定;去垢勿污,可离苦形⑤。 ㈡

  慧人以渐⑥,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链金。 ㈢

  恶生於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四)

  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⑦,放逸为事垢。(五)

  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⑧後世,恶法为常垢。 ㈥

  垢中之垢,莫甚於痴;学当舍恶,比丘无垢。(七)

  苟⑨生无耻,如鸟长喙;强颜耐辱,名曰秽生。(八)

  廉耻虽苦,义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日洁生(九)

  愚人好杀,信无诚实,不与而取,好犯人妇。(十)

  逞心犯戒,迷惑於酒;斯人世世,自掘身本。(十一)

  人如觉是⑩,不当念恶;愚近非法,久自烧没。(十二)

  若信布施,欲扬名誉;贪人虚筛,非入净定。(十三)

  一切断欲,截意根源,尽夜守一,必入定意!(十四)

  著欲为尘⑾,从染垄漏⑿;不染不行,净而离愚。(十五)

  见彼自侵⒀,常内自省;行漏自欺,漏尽无垢。(十六)

  火莫熟於侄,捷莫疑⒁於怒;网莫密於痴⒂,爱流駚⒃於河。(十七)

  虚空无辙迹,沙门无外意;众人尽乐恶⒄,唯佛净无秽。(十八)

  虚空无辙迹,沙门无外意;世间皆无常,佛无我所有⒅。(十九)

  【注释】

  ①公别,《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写作分别。依文意当作「分别」。

  ②汙辱:即污辱、污秽耻辱。

  ③生:活著的时候。

  ④往疾无间:无间,指犯有五逆罪者,其所作之业导致无间地狱之苦果。堕入地狱称为无间业。

  ⑤苦形:苦态,如老苦、病苦、离别苦、爱不得苦等等形态,简称苦形。

  ⑥渐:慢慢地浸染、熏陶。

  ⑦色垢:指身体处於污秽之中。

  ⑧亦:和;连词。

  ⑨苟:苟且。

  ⑩觉是:对这些有所醒悟。是,这些,指上文所说的道理。

  ⑾著欲为尘:执著於欲望便是尘俗生活

  ⑿从染尘漏:顺从世俗的各种影响便会有尘世之烦恼。

  ⒀自侵:各自互相残害。与「自寇」意相同。《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⒁疑,《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写作疾。今依「疾」,全句意通。捷莫疾於怒,意谓愤怒情绪来势敏捷,速度最快,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种心理变化的速度。

  ⒂痴:是意识高度密集,集中关注某一对象,故以纲喻。

  ⒃駃:「快」之异体字。

  ⒄乐恶:以恶为乐。

  ⒅我所有:全称「我所有之观念」,简称我所有。即是我之所有,我之所属意。佛教把自身看著我,自身以外之物皆为我所有。而我与我所则被认为是与一切世俗分别的基本分别,所以为破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