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三毒,哪个最严重?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本源法师:贪嗔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三毒,哪个最严重?

  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它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苦海,为众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佛教三毒之贪

  贪是指众生生活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诸根,接触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产生种种快乐的感受,这种感受即是五欲,众生对此五欲生起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即名为贪。换言之,即对外界一切喜爱的人、事、物产生执着之心,想要无厌足地追求和占有,即名为贪。

  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佛教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其与嗔、痴一起列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

佛教三毒之嗔

  嗔,又叫嗔恨、嗔恚,是指仇视、怨恨、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云: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嗔所产生的作用与贪恰恰相反,贪是因为对人、事、物的喜好所产生无厌足的追求和占有,嗔是因为对人事物的厌恶所产生的愤怒、恼恨的心理状态与情绪。

  在佛教看来,贪嗔痴三毒中,嗔恨的危害最大。《大智度论》有言,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所以,佛教将嗔恨视作为修行的大敌。

佛教三毒之痴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云: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进而产生我执、法执,而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的纷纷扰扰,均由此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云: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云: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痴为一切烦恼之所依,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的。《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的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

  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通过修学戒定慧来去除贪嗔痴等烦恼。按照大乘佛法修行的方式,具体而言,即是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慈悲对治嗔恨,以智慧对治愚痴。法藏比丘久修菩萨行愿,故无染恚痴心。

摘自:【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本源法师

【文章原创作者:阿里云代理 http://www.558idc.com/aliyun.html 复制请保留原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