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圣谛?四圣谛的内容和佛讲四圣谛的理由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什么是四圣谛?四圣谛的内容和佛讲四圣谛的理由

  谛是真理的意思。佛经上说,若能如实知见四谛,便是圣者,因此称为四圣谛。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生老病死的解脱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这个源泉流出来的。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信众世间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具体地说,就是:

(1)苦谛:

  说明世间是苦果。人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流转。只有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人生有八苦:

  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

  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直到晚年境遇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人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换就是病苦。

  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

  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别离分散,所以苦。

  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

  五取蕴苦:我们对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产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2)集谛:

  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人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人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人们受种种苦。

  佛说世人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教导人们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然而这个八万四千是表示多数,它说明众生有很多烦恼,人们不可能全部认识,只要认识主要的烦恼即可,它们是六根本烦恼,其中严重的三大烦恼是贪、嗔、痴,称为三毒;在这三毒中最严重的是贪。

(3)灭谛:

  说明解脱与证果。它说明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灭是指灭除惑、业、苦,断去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灭,即是涅槃

(4)道谛:

  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称为道。人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人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广义地说有三十七道品,狭义的说有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若就因果性质而言,苦、集二谛是迷界的世间因果,是流转门,集是因,苦为果;灭、道二谛是悟界的出世间因果,是还灭门,道是因,灭为果。

  若依因果的顺序来说,四圣谛应该是集、苦、道、灭,但是因为果易明而因难晓,佛陀为顺应众生的根性,因此先明示苦相,令众生生起厌离之心;再示苦因,使正确明了苦之来源,及苦因为可断者,继而示以涅槃乐相,令生欣慕,然后再说离苦之法,令其修行,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四圣谛的内容好比是治病的过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灭,如病已痊愈;道,如治病的药方。

  四圣谛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临涅槃时又再三叮咛弟子们,对四圣谛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圣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尤其在初转法轮中,佛陀更三度演说四圣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行相。

  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圣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谛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圣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同样证悟四圣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本文转自:美国cn2站群服务器 http://www.558idc.com/mggfzq.htm提供,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