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弘扬观音;菩萨慈悲精神

发布时间:2021-11-2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之说,由此可见观音菩萨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的慈悲精神使观音信仰在中国乃至亚洲广为流传、深深扎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就算不信仰佛教,多半也知道观世音菩萨。

  杭州灵隐寺在己亥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来临之际,先后举行朝礼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慈悲济世放生、梵呗佛乐弘唱等活动,弘扬观世音菩萨慈悲无量的济世利生精神。

  本文从慈悲济世、平等应化、行愿利物、勇猛无畏四个方面,对观音精神的现代意义进行简略阐述。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萨,也是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道的人。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他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佛经上提到,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音菩萨悲天悯人、寻声救苦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法门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我们的心目中,他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

  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教化的精神,不但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坚信仰,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多方面的光荣。学习观音精神,我们需要把握好四个要点。

  1、慈悲济世的精神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说,观音菩萨深明五蕴皆空之理,发愿度尽一切苦厄,为众生解除疾苦。观音菩萨的形象,在其示现的三十三种相中,往往是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

  观音菩萨能体察到众生的苦痛,常常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能获得清凉滋润,心生欢喜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曰:“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即是说,观音菩萨功德广大,常常幻化成各种面目示人,遍及世界各地,度化众生,使其脱离苦海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菩萨的使命。观音菩萨的这种慈悲无量的济世利生精神,就是一种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的贡献和付出,值得今世之人效仿。

  现在社会很多人没有道德底线,不愿意付出,总想着得到与获取。如果人人都能践行观音菩萨的济世利生精神,愿意放下个人利益、荣辱,服务于社会大众,这个社会风气就能够得到净化,我们生活在其中,就会时时与温暖、温馨、幸福和愉悦相伴。弘扬观音菩萨慈悲无量的济世利生精神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2、平等应化的理念

  观音菩萨被赞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菩萨的慈悲是无量的、广大的、平等的。观音菩萨的慈悲,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是对一切众生都给予平等布施,不分贫富贵贱、高低胖瘦,同时也不求众生的回报。

  菩萨的慈悲即拔苦予乐。所谓“无缘大慈”,就是无条件、无要求的慈爱。所谓“同体大悲”,就是无时间、无空间的阻碍,悲爱一切众生。根据佛教大乘经典,《法华经》《华严经》等记载,观世音菩萨为了达到慈悲救世的愿望,他能够以种种不同的化身而应化利物。《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就说他“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他能够以比丘、宰官、居士、男女等各种身形而显世应化。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曰:“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即是说,诸佛菩萨均是平等地对待世间一切众生。

  《佛说法集经》中,观音菩萨曾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即是说,悲心人人都有,但是没有菩萨的广大,菩萨慈悲行愿,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就是在践行佛法,就是荷担如来使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曰:“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这同样是说观音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理念,即便是沦入“下三道”——地狱道、饿鬼、畜生道的众生,也能得到观音菩萨的救度。

  时下社会,人与人之间往往缺少平等,富人看不起穷人、身强力壮者看不起老弱病残者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争执不断、抱怨丛生。若人人都能以观音菩萨的平等理念自律,不轻视别人,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就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安乐!无要求的慈爱。弘扬观音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应化的理念,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3、行愿利物的能力

  信愿行是修学佛法的一个宗要,源于净土念佛法门,但实际上所有法门都是从信愿行入手的。对于佛教修行而言,信愿行是根本。从起信到发愿,最后落实到行动上,观音菩萨特别注重行愿。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这句偈诵是观世音菩萨慈悲行愿的真实写照。《普门品》曰:“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是说,观音菩萨因行愿深厚、广大,具有广泛利益众生的大威神力,所以众生要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只要至诚称念观音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当今社会的人们,多缺少一种行愿的精神,很多人都给自己设定有目标,并制定有实施目标的计划,但常常因为执行力不够,或中途放弃执行而使得目标难以实现。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的每位公民,都需要有观音菩萨的行愿精神。只要具备了这种行愿精神,心系同一个目标,思同思、愿同愿、行同行,就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助力于目标和梦想的实现。这种行愿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复兴、对一个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弘扬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的行愿利物的精神有利于民族复兴、社会进步。

  4、勇猛无畏的精进

  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现三十二化身,施十四种无畏,化身千手千眼,时时刻刻在为救度众生而舍身忘我地工作着,而且从不求回报,只希望度尽众生,将众生从苦难中救助出来。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曰:“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即是说,观音菩萨无时无刻不在示现,不断地去度化众生、成就众生。观音菩萨的这种勇猛精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时下社会,物欲横流,人心已被甚嚣尘上的物欲所蒙蔽,更有甚者不思进取,妄想不劳而获、“空手套白狼”,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如果人人都能像观音菩萨那样,寻声救苦、精进不怠、勇猛无畏,就不会被空虚和妄想所桎梏,定能勇往直前,收获累累硕果。同时,这种勇猛精进的进取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还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牵引力,引导广大众生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圆满人生,成就别人,成就自己。

  慈悲伟大的观音菩萨,以慈悲心、智慧心、勇猛心广施善巧,其慈悲无量的济世利生精神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理念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其“千处祈求千处应”的行愿精神有利于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勇猛精进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庄严国土、圆满人生。

  继承和发扬观音菩萨悲天悯人的精神意义殊胜

  弘扬和践行观音菩萨勇猛无畏精进的进取精神

  有利于庄严国土、圆满人生。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