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尊者法救 维只难
前言:
《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经》泥洹品第三十六
三十有六章。泥洹品者。叙道大归。恬惔寂灭。度生死畏。
忍为最自守 泥洹佛称上
舍家不犯戒 息心无所害
无病最利 知足最富 厚为最友
泥洹最快 饥为大病 行为最苦
已谛知此 泥洹最乐 少往善道
趣恶道多 如谛知此 泥洹最安
从因生善 从因堕恶 由因泥洹
所缘亦然 麋鹿依野 鸟依虚空
法归其报 真人归灭 始无如不
始不如无 是为无得 亦无有思
心难见习可睹 觉欲者乃具见
无所乐为苦际 在爱欲为增痛
明不清净能御 无所近为苦际
见有见闻有闻 念有念识有识
睹无著亦无识 一切舍为得际
除身想灭痛行 识已尽为苦竟
猗则动虚则净 动非近非有乐
乐无近为得寂 寂已寂已往来
来往绝无生死 生死断无此彼
此彼断为两灭 灭无余为苦除
比丘有世生 有有有作行
有无生无有 无作无所行
夫唯无念者 为能得自致
无生无复有 无作无行处
生有作行者 是为不得要
若已解不生 不有不作行
则生有得要 从生有已起
作行致死生 为开为法果
从食因缘有 从食致忧乐
而此要灭者 无复念行迹
诸苦法已尽 行灭湛然安
比丘吾已知 无复诸入地
无有虚空入 无诸入用入
无想不想入 无今世后世
亦无日月想 无往无所悬
我已无往反 不去而不来
不没不复生 是际为泥洹
如是像无像 苦乐为以解
所见不复恐 无言言无疑
断有之射箭 遘愚无所猗
是为第一快 此道寂无上
受辱心如地 行忍如门阈
净如水无垢 生尽无彼受
利胜不足恃 虽胜犹复苦
当自求去胜 已胜无所生
毕故不造新 厌胎无淫行
种燋不复生 意尽如火灭
胞胎为秽海 何为乐淫行
虽上有善处 皆莫如泥洹
悉知一切断 不复着世间
都弃如灭度 众道中斯胜
佛以现谛法 智勇能奉持
行净无瑕秽 自知度世安
道务先远欲 早服佛教戒
灭恶极恶际 易如鸟逝空
若已解法句 至心体道行
是度生死岸 苦尽而无患
道法无亲疏 正不问羸强
要在无识想 结解为清净
上智餍腐身 危跪非实真
苦多而乐少 九孔无一净
慧以危贸安 弃猗脱众难
形腐销为沫 慧见舍不贪
观身为苦器 生老病无痛
弃垢行清净 可以获大安
依慧以却邪 不受漏得尽
行净致度世 天人莫不礼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36泥洹品
【译文】
泥洹品大意是讲:佛教的最终旨归乃是恬淡清净的涅槃境界,救度世人对生死的畏惧。
「忍」是最好的自我守护(法宝),涅槃(是)佛称赞的最上(境界):出家而不冒犯戒律,止息心(念)无所加害於人。㈠
没有疾病是最大的利益,知道满足是最大的富有:(诚实)厚道是最好的朋友,涅槃(无余)是最大的快乐。 ㈡
饥饿(不满足之感觉)是最大的疾病,各种作为(之心)是最大的痛苦;如若得知道层道理,证得涅槃是最大的快乐。(三)
向往善道之人很少,趋向恶道之人甚多:如若的知这层道理,证得涅槃是最大的快乐。 (四)
善因结善果,恶因得恶报;善因得涅槃,因缘果报皆这样。 (五)
麋鹿依归旷野,禽鸟在天空飞翔,万法归依分别义,真人最终证得涅槃。㈥
万物缘起无自性,物无自性便是空,空无自性无所执,亦无思惟之本体。 (七)
心(念)渺难见,习气可睹心:了悟欲望是祸根,便已具备真见识:世间一切无所乐,乃为除灭人生苦。 (八)
执著於爱欲,徒增人生苦:(心智)明净不染客尘,明净心智能御欲:不去亲近世间物,乃为除灭人生苦。 (九)
见解之外有见解,所闻之外有所闻,此念之外有彼念,心识之外有心识:明白此理无执著,除灭心识至寂寞。 (十)
一切皆可舍,亦是有所得:除灭对身心的执著,消灭产生痛苦的因缘,心识彻底除灭尽,人生痛苦皆了脱。 (十一)
有所倚托便会有所作为,虚心无想则必然安静:有所作为则难以靠近(佛法),因而也就没有安乐:不近尘世一切乐,乃为获得寂静(境界),寂静本身已寂灭,便已斩断轮回流。(十二)
斩断轮回流,便无生死忧:断灭生死苦,便无此与彼;此彼分别断,乃为今生来世皆寂灭,证得涅槃无所念,乃为除灭人生苦。(十三)
比丘亦有世人般的生命,有了这生命便有作为(之)行:生命(轮回)已斩断,无所作为无所行。(十四)
只有一无所念者,精进可致无为境;斩断轮回无躯体,无所作为亦无作为处。(十五)
轮回不止劳碌不休之人,便是不得佛教精义者。若已解悟佛教精义便无轮回,没有轮回的生命体便没有人世的一切作为。(十六)
管摄生命有基本纲要,万有皆从有身开始;不断造作导致生死轮回,万法开花导致万法结果。(十七)
万有皆从食因缘生,食因缘导致忧乐起:若有除灭因缘者,无须思惟轮回道。(十八)
尘世诸苦断灭尽,诸行寂灭(心意),湛然清明安乐:比丘心(念)已觉解,不再堕入地狱(的轮回之中)。(十九)
心意湛然非虚空,一切名相皆断灭,没有「想」与「不想」相,没有今世来世相。(二十)
没有日月流逝忧,不为未来去思想:我已泯灭往返相,无去无来心寂然。(二十一)
不死也不再生,此等境界是涅槃:此等相状即无像,无苦无乐为解脱。 (二十二)
不为所见生恐惧,无所言说,则言说必然诚信无妄:斩断「有执」的飞快利箭,射中愚人无偏斜:这是天人界的第一等快乐,这一佛道的寂静无可比拟。(二十三)
承受侮辱其心如大地般宽厚沈默,践行「忍」道犹如阀门般紧牢:心念清净犹如清澈(泉)水了无污垢,此生已尽不再堕入轮回之道。(二十四)
名利皆赢不足依恃,虽得名利反受其苦:应当追求永胜道,一胜永远无烦恼。(二十五)
宿业完毕不再造新业,厌倦轮回就要禁止淫行:焦枯种子不发芽,意根除尽如火灭。(二十六)
人的胞胎是污秽的海洋,为何还要乐於淫行?即使上界有善处,不如涅槃境界美妙。(二十七)
悉知佛法断尘缘,不再执著世间相;抛弃一切进入涅槃,这是众多解脱道中最为殊胜之道。(二十八)
佛向现世展示的真谛法门,智勇之人能够奉持践行,道行清净无瑕疵,自己觉解佛法可以了脱尘世,获得安乐。(二十九)
践行佛道先远欲,趁早服膺佛教诲:断灭欲望万恶除,犹如飞鸟从空过。 (三十)
若已解悟「法句」义,身心皆依佛道行:如此能度生死海,诸苦灭尽无忧患。(三十一)
佛法公正无亲疏,正道不问强与弱;关键在於除心识,烦恼解除心清净。(三十二)
上等智者厌弃易於腐臭的身躯,这一危险脆弱之身并非真正实有:此身苦多而乐少,九穷皆是污秽处。(三十三)
智慧之人以危脆交换安稳,舍弃假有之身摆脱众多苦难:形躯腐烂犹如泡沫霎那熄灭,慧见此理舍弃身躯永下贪。(三十四)
细观身躯实乃盛苦之容器,内装生老病无常诸痛苦:舍弃污垢身躯践行清净佛法,便可获得最大的安乐。(三十五)
依靠智慧却邪欲,斩断六根烦恼可除尽;行为净洁可以了脱尘世苦恼,天人众皆会礼敬此等之人。(三十六)
【原典】
泥洹品第三十六三十有六章
泥洹品者,敍道大归,恬恢寂灭,度生死畏。
忍为最自守,泥洹佛称上!舍家不犯戒,息心无所害。 ㈠
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①,泥洹最快!㈡
饥②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③此,泥洹最乐!㈢
少往④善道,趣恶道多;如谛知此,泥洹最乐!(四)
从因生善,从因堕恶;由因泥洹,所缘亦然。(五)
麋鹿依野,鸟依虚空,法归分别⑤,真人归灭。 ㈥
始无如不,始不如无⑥,是为无得,亦无有思。(七)
心难见,习可观;觉欲者,乃具见;无所乐,为苦际⑦。(八)
在⑧爱欲,为增痛;明不染,净能御;无所近,为苦际。(九)
见有见⑨,闻有闻,念有念,识有识;覩无著,亦无识。(十)
一切舍,为得际,除身想,灭痛行;识已尽,为苦竟⑩。(十一)
猗则动,虚则静;动非近,非有乐;乐无近,为得寂;寂已寂,已往来。(十二)
来往绝,无生死;生死断,无此彼;此彼断,为两灭⑾;灭无余,为苦除。(十三)
比丘有世生⑿,有有⒀有作行;有无⒁生无有,无作无所行⒂。(十四)
夫唯无念者,伪⒃能得自致;无生无复有,无作无行处。(十五)
生有作行者⒄,是为不得要;若已解不生,不有不作行。(十六)
则生有得要,从身有已起;作行致死生,为开为法果。(十七)
从食因缘有,从食致忧乐;而此要灭者,无复念行迹。(十八)
诸苦法已尽,行灭湛然安;比丘吾已知,无复诸入地⒅。(十九)
无有虚空入,无诸入用入,无想不想入,无今世後世。(二十) ;
亦无日月想,无往无所悬;我已无往反,不去而不来。(二十一)
不没不复生,是际为泥洹;如是像无像,苦乐为已解。(二十二)
所见不复恐,无言言无疑;断有之射箭⒆,遘愚无所猗;是为第一快,此道寂无上。(二十三)
受辱心如地,行忍如门阈;净如水无垢,生尽无彼受。(二十四)
利胜⒇不足怙,虽胜独复苦;当自求法胜,已胜无所生。(二十五)
毕故不造薪(21),厌胎无淫行;种燋不复生,意尽如火灭。(二十六)
胞胎为秽海,何为乐淫行?虽上(22)有善处,皆莫如泥洹。(二十七)
悉知一切断,不复著世间;都弃如灭度,众道中斯胜。 (二十八)
佛以现谛法,智勇能奉持;行净无瑕秽,自知度世安。(二十九)
道务(23)先远欲,早服(24)佛教戒;灭恶极恶际,易如鸟逝空。(三十)
若已解法句,至心体道行;是度生死岸,苦尽而无患(三十一)
道法无亲跊,正不问赢强;要在无识想,结解为清净。 (三十二)
上智厌腐身(25),危脆非真实;苦多而乐少,九孔(26)无一净。 (三十三)
慧以危贸(27)安,弃猗脱众难;形腐销为沬,意见舍不贪。 (三十四)
观身为苦器(28),生老病无痛;弃垢行清净,可以获大安。 (三十五)
依慧以却邪,不受(29)漏得尽;行净致度世,天人(30)莫不礼。 (三十六)
【注释】
①厚为最友:忠厚是可靠的朋友。
②饥:不满足。
③谛知:真正的知道。
④少往:很少有人向著某处走去。
⑤法归分别:即指修道方法分别有四圣谛、八直道,不以佛之一音一法解决所有问题 、第七十七页。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第一版。
⑥始无如不,始不如无:此两句甚为难解。姚秦译本此章云:我有本以无,本有我今无,非无亦非有,如今不可获。依此,则大意为,当初之无如万物不是当下表象之有,当初什么也不是之万物如同无一般;不,乃是无自性,是空;无,是无所有。此乃以无解空,属早期翻译之结果。
⑦际:应作除。下文际皆作除。
⑧在:执著於。
⑨见有见:见解之外亦有见解。意谓对某一见解仍然可以提出见解。下文句式同此。
⑩竟:完结、了结。
⑾为两灭:两,两两相对之意也。来与往,生与死,彼与此,皆「两」也。然关键在於生死轮回,故「两灭」在此即指断生死轮回。
⑿有世生:拥有同世人一样的生命。
⒀有有:前面「有」字为动词,後面「有」字为名词,指存有著的生命。
⒁有无:存有的生命没有了。无,消失了、没有了。
⒂无作无所行:没有任何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做事的欲望。
⒃伪:人为的努力叫「伪」。此处意指自我努力
⒄生有作行者:生命不断轮回并制造出各种行动之人。
⒅无复诸入地:诸,之於之合音。地,尘世之中。全句意为不再踏入尘世之地面。
⒆断有之射箭:此乃譬喻之语,把涅槃(即灭道)看著是斩断有执的一支利箭。它即使是射向愚蒙之人也同样不偏不邪。承第二十二章义。
⒇利胜:在利益方面获得了胜利。
(21)薪:《中华大藏经》作「新」,宋本《法句经》亦作「新」。当依作「新」解,更 新之意也。
(23)道务:即务道,努力地寻求大道,致力於佛道。
(24)服:服膺、听从。
(25)庸身:人死身坏,故曰腐身。
(26)九孔:阳窍七阴窍十,两眼、两鼻、两耳、口、大小便之出处。
(27)贸:灭换、换取。
(28)苦器:盛苦之容器、器皿。
(29)不受:不接受,即指不接六根之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