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佛教词汇,原来是这个意思

发布时间:2021-11-2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佛教

  求 佛

  求佛,并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发财、健康,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

  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来藏祈求。求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通过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积资净障,降伏客尘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

  佛 像

  佛像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看到佛像,就联想到佛在经典里面对我们许许多多的教训。

  有时候把它忘掉了,一看到佛像提起来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照佛陀的教训去做?

  磕 头

  磕头,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是为了制伏傲慢心。

  佛菩萨是觉者,我们磕头是为了众生觉悟,是生惭愧心的时候。很多众生还有从无始劫以来形成的高慢心,每当我们磕头的时候,为所有众生去掉这颗高慢心。

  木 鱼

  佛门法器中的木鱼,是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诵经时敲打鱼头,其用意在于:鱼有一特殊习性,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敲打木鱼来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要懈怠

  另有普贤警众偈的经文:“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香、花、水果、灯、烛、水

  香真正的意义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开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烧香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

  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花代表因,代表修德。供花是给人们自己看的,提醒人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修德。

  花开了以后,才会结果,花开得好,果才能结得好。因此,只有常修善因,将来才能够得到好的果报。

  水果表示成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从佛理上讲,果代表性德,是圆满智慧之果。

  灯代表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所以我们看见一切光明的时候,就要想到应向智慧的路上走。

  烛代表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佛教给人们,要想求智慧,就要能够舍己为人,去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体力、自己的技能服务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而不求报酬。也就是要人们提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水代表心境。水很纯净,代表心要清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所以供养这杯清水,看到它就想到我们的心也要像水一样清净、平等。

  这是供具里面最最重要的,你甚至可以不烧香、不点蜡烛,也没有鲜花和水果,但是不能不供养一杯清水。看到水就要想到自己在一切境缘当中,诸如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中,要知道修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业 障

  业障在于自心的执着,如果我们对相上不执着、不分别,那么,我们内心里面的业障就不存在。

  什么事情看不开就会有业障,要是什么事情都看得开,那么业障就不存在。烦恼也是一样,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东西。克服心里障碍自然消除,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因 果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因的话,是没有果的。

  当这个果结了后,我们要找因,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件事,或许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我们种下的因。

  当果出来后,我们不要沉浸在悲伤里,我们只能找方法,去面对。我们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不对的改正,对的就吸收。  


  修 行

  修正我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

  “行”是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是“修行”,把佛法当作镜子照自己,千万不能照别人!自己度自己!

  发现自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就是开悟。悟后起改,改正了错误就是“修行”。

  持 戒

  因为我们常常造恶业,佛教我们“持戒”,断恶向善;学佛皈依佛法僧三宝自觉求受佛陀正戒,以戒律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制约心的粗显活动,令不作诸恶。

  学佛是为了能够更加智慧的去生活,当破戒比守戒更加智慧时,我们应该破戒,功大于过。  


  口 业

  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

  口业里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妄语包括谎言、恶口(即骂人的话)、两舌(也是不实之言,即对人三面两刀,挑拨离间之类)、绮语(即淫秽的语言,或者其他无礼仪不正经的语言)。

  布 施

  布施主要表达了一种慈悲心意,布施能克服我们内在的悭贪和吝啬,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对财物的贪着。

  一个肯布施的人,他对财物的贪着就会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经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贪着心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淡,而一个贪着非常重的人,他看什么都好,什么都舍不得。因为我们有贪心,所以佛教我们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

  忍 辱

  忍辱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是一种智能、力量、承担,真正懂得忍辱的人,在大众利益之前,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我们有嗔恚、所以佛教我们修“忍辱”,忍辱是对治嗔恚。

  精 进

  精进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我们有懈怠、懒惰,所以佛教我们用精进来对治懈怠、懒惰。  


  禅 定

  “禅”是外不着相,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为禅;“定”是内不动心。

  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

  我们散乱,所以佛教我们用禅定来对治自己的散乱。

  般 若

  佛教用般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

  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我们有愚痴,所以佛教我们用般若对治自己的愚痴。  


  开 悟

  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开悟是开智慧,名事理的意思,不论身在何处都能用安静平和之心对对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开悟者能够正确地圆融地对待生活,因为他体证宇宙世间和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后,知道什么才是真实无虚,而什么是虚妄烟云,所以就能够正确和圆融地对待生活。

  莲 友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必须是无贫富之别、无贵贱之分、爱我恨我、逆我顺我,皆永为其友,随时帮助,从不舍弃,历久弥新,才称得上莲花一样的朋友。

  这实在是最吉祥、最美丽、最尊贵的称呼。真心普愿、恒愿一切众生念佛成佛,不论其贫富贵贱、作恩作怨、逆我顺我,常做此想,是即莲花之德。

  随 喜

  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对于一切众生的善根,我们要随喜;对声闻缘觉的有学、无学道的善根,我们也要随喜;对所有佛和菩萨的善根,我们还是要随喜。

  随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对境,一切善法应该随喜,一切恶法不能随喜,否则自己照样有这些过失。  


  随 缘

  随缘,要能随顺缘,也要能随逆缘。如果只能随顺善缘,不如我意的缘我就变了脸,那叫随什么缘?如果能随顺逆缘,则逆缘也能化为顺缘,恶缘也能化为善缘。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在修持上要中心有主,不随境转,在生活上要随顺因缘,一切不勉强。至于其间的分寸,就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了。

  回 向

  “三个殊胜”中的后行回向殊胜,就是把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

  我们做功德,种善根,积福德,都不是为自己解脱,自己成佛,而是为了众生,所以要把自己所做的这些都舍给众生,让众生得到利益,使它们成为众生解脱成佛的因缘。

  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求回报,就是回向。括干家务,只是付出,不求回报,不要看别人的脸色。

  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心,我们为家人做事的时候,为大众做事的时候,为他人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

  如果有要求,求回报,想得到一些好处,这样统统都是发心不纯正。发心一定要纯正。不求回报地去付出,这才是菩萨的行为,这才叫回向。  


  放 下

  放下,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学习,而是放下知见。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修行,而是放下强行。

  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有智慧的放下、真正意义的放下!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放下妄求。

  无 明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痴的别名。

  我们的世界,如果没有光明,就会一片黑暗。我们人生路上,没有智慧,人生就一片黑暗,这里的黑暗即为无明。“无明”就是我们完全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念 珠

  念珠是念佛、持咒、诵经时用以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精进的法器,同时又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

  “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功 德

  功德,功劳和恩德,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

  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  


  打 坐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打坐也是一种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逆 境

  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就是人生的低谷。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但除了经历种种困难,身边美好的画面也从未断过。

  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尘土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我们的人生轨迹又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外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加 持

  加持即是转变被加持者的心,也就转变了他们的力量。

  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在于帮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过难关,加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面对现实,不是叫他躲债、逃债、逃避现实。

  加持最主要是给予加持者一个好的心态和自信心,相信这一切都会顺利。

  罪 业

  《地藏经》上讲得清楚,“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  


  忏 悔

  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

  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之心,痛改前非,保证永不再造。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没有悔过之心。忏悔不单是嘴中说,更重要是行动,所谓身口意皆应忏悔。

  涅 槃

  涅槃,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一般指一种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状态。

  涅槃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槃就是不落入对立,是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

  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家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槃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

  这是佛弟子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槃的智慧心,菩提心。

  超 度

  超度含义有三:

  一者,令现生中迷妄者、邪见者导归正见,在思想上纠正之、破迷启悟,此为思想之超度;

  二者,另现生中能依正见而起修,因修而得悟,得悟而入涅槃,从而得以解脱,此为现生超度;

  三者,肉体灭后,家眷以虔诚之心请出家人念佛诵经、做佛事等以求亡灵得以归往生净土,此为善后超度也。

  放 生

  放生就是救护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得以重拾生机,救他们的命!

  将被捕获的鱼、鸟等生类放之于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宰割、烹食,便称之为“放生”。

  放生主要体现在对生命尊严的维护,体现了佛门广大慈悲的救度精神。  


  菩提心

  菩提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学佛要找到佛的根,佛的根是发菩提心。

  只要有一个众生,你不喜欢他、讨厌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

  清净心

  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是一种“不迷于万法万相”的境界。

  在工作中、爱情中,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念佛求的是清净心。持戒念佛得清净心,愈念心愈清净,妄念少了,烦恼轻了,智慧自然就长。

  心清净,身一定清净。心是身的主宰,身心清净,外面的环境就清净,境随心转。

  本 性

  人一出生就具备的遗传既有的特性,叫做本性。但是,人的本性染上了虚妄后,本来具有的德行和才能被虚妄盖住了,再也显现不出来了。

  人的本性就好比一面镜子,本来是光明的,但是染上了尘垢,就会被尘垢所蒙蔽,尘垢就好比镜子的虚妄,当镜子被尘垢蒙蔽之后,就失去了表面的光滑,反射光线的能力,不再光明。

  那么为什么人的本性会染上虚妄呢?其实虚妄本身就存在于人的本性里,就比如金子是与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熔炼出来才能成为金子。镜子去掉一分尘垢,就会多一分光明,去掉十分尘垢,就会多十分光明。

  人的本性去掉一分虚妄,即会得到一分的德能(德行和才能)。去掉十分虚妄就会得到十分的德能。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