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宗教的关系,就如同人和饮食一样,是彼此分不开的。宗教如光明和如水,人不可或缺;宗教亦如艺术,是人生活中离不开的美感。
信仰佛教,主要意涵在于向“佛陀”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学佛。学佛必须听经闻法、参加集会共修,所以要经常亲近寺院道场。寺院是修行佛道的所在,佛教借助寺院安僧办道,弘法利生,因此欲得佛法常住,必须修建佛寺。
然而,长久以来听到有人质疑:佛教为什么要修建那么多的寺院?如果把建寺的钱省下来设校办学,或是从事慈善救济,不是更有意义吗?
事实上寺院的功能并不亚于任何一所学校。世间的学校,传授的是知识学问,知识是外来的,是世智辩聪的学问;知识有善恶,一些作奸犯科的人,知识愈多,危害社会愈大。
相对的,佛教寺院提供的是般若智慧,佛教的三法印、四圣缔、十二因缘、慈悲无我、因果业报、缘起性空等思想义理,都能让我们开启智慧,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解脱烦恼,获得心灵的升华。因此世间的知识易求,佛法的生命智慧难学。佛教最大的功能就在于以文化教育来传播佛法,让人明因识果、去恶向善、转痴成慧,这正是佛教不同于一般慈善事业的可贵之处。
慈善工作虽然也能以金钱物质救人于一时,但其同时有利有弊,而且有限。唯有佛法布施才是无限的,才能使人终生受用。慈善救济虽然能够拯救肉身生命,济人燃眉之急,但是无法熄灭贪嗔痴三毒。唯有佛法真理的弘传,才能进一步净化心灵,拯救法身慧命,其影响及于生生世世。所以佛教教育才是最彻底的慈善事业。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古老的寺院里都有法堂、藏经楼,尤其汉唐时代,佛教寺院堪称文化中心。寺院也是莘莘学子读书的最佳环境,历代名将宿儒如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等,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最佳例子。
不仅如此,寺院还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是修养性灵的安乐场,是采购法宝的百货店,是悲智愿行的学习处,更是一所所治疗心灵的医院、维护社会正义的因果法庭、启发道德良知的教育学院、提升文化修养的艺术中心。
因此,寺院就是我们法身慧命的长养处,是我们第二个家庭。所以我经常勉励信徒,每星期至少要回“家”一次,向佛菩萨报到、学习。
总之,寺院是维系佛法信仰的中心所在,有寺院就有信仰,有寺院才有常住三宝,才能让佛法常住世间。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走近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