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信佛的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作者/心上莲花群泥人天

  之前的二十年我没想过自己会信佛。

  我努力地想了想在2014年之前我和佛教究竟有没有过交集,倒还真想到了一点线索。小时候看电视,我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姑奶奶今天就送你上西天。” 我记得当时不理解“姑奶奶”是怎么个意思,所以就记住了这句话,顺便记住了“西天”这个地方,后来我便嚷着要上西天。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电视里怎么说,我就怎么学,我以为那是个好地方。当下佛教净土大兴,净土法门要求“信愿行”具足,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发起求生净土之心(笑)。另一个线索是在初中的时候,一次写作文,我忘记作文题目是什么了,只记得我模仿了心灵鸡汤之类,写了点什么酸酸的话,然后在前面冠以“佛曰”。当时我对那篇作文还是挺满意的,我还概括总结了一下,以后写类似的作文,前面就加上“佛曰”,尽显逼格(貌似后来没用过了)。再后来不知道是在历史课本上还是别的书里,看到过对佛教的评价,说佛教是统治阶级用以奴役和愚化劳动人民的工具,那时我深以为然。再加个《西游记》,这些就是从前我对佛教的全部印象了。

  各人信佛的因缘不同。说来惭愧,我的因缘源于对鬼神问题的疑惑。高中一次放假回家,我偶然在饭桌上听到奶奶说起她去看神婆的经过。我相信只要是上过学,哪怕是只读到小学二年级,都会明辨是非,判定这是迷信。当时的我必定也是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奶奶去邻县看神婆了,据说那人很有水平,作为文化人(汗,高中生而已),打击封建迷信、帮助奶奶认清真相自是义不容辞。到了那里,我很不屑地往旁边一站,看着神婆,期待着揭穿她的鬼把戏。那人问过生日和来处后(仅仅这两个信息)便开始看香,然后一件一件的事情开始说——注意,不是套你的话,是主动给你说,包括你的隐私之事。当时我就震惊了,抱着打假的心去的,结果我被“打”了。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记得大一的时候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神婆在看香时进入了某种冥想状态,使得其推理分析能力大幅度提高。”当时我很认真地把这个结论记在了本子上(笑)。不久自己就把这个结论推翻了,怎么可能嘛,什么信息都没有,能力再强也分析不出个什么。那个时候我对无神论的观念开始动摇了。期间我在网上接触到了很多信息。比如混糗百的时候,偶有糗友发过这方面的帖子(水漫漫讲过她小时候掉魂的经历,还有一个糗友讲自己用一杯米给孩子叫魂的事)。渐渐地我接受了鬼神的存在。

  说到这可能有人问,就凭网上的这些东西,你就信了?其实我是有几个基点的,一个是上述的神婆经历,另一个是一位好友给我讲述的家人“附体”的事情。这两件事足以撼动我曾经的无神观。网上的那些事只算是开阔视野吧,其荒诞程度不出我身边的这两件事。

  大学时我接触过不同的宗教。我本科是在东北读的,我觉得那里信仰基督教的比较多,我的同学中就有几个,我还随他们一起去教堂做过礼拜,不过没有产生什么感觉。有一年暑假我和一个同学去了成都,在当地一所著名的道观里遇到了一位醉酒道士,我向他请教了三清殿前两只塑像,没想到这位师父来了兴致,邀我们到他的住处一聊(我想聊道教的,可是他不怎么谈这个话题),结果道士没聊尽兴,又带我们去吃火锅,还没尽兴,接着转场酒吧(汗,我第一次去酒吧是和道士一起去的)。我记得当时我尴尬地叫着“师父”,没想到这位师父很江湖气地说:“叫我大哥就行。”从那以后我对道教无感(绝不是毁谤道教,各个宗教或者社会团体、政党总会有害群之马,在此仅为叙述我的经历)。

  后来在考研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帖子,作者讲了自己做灵媒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历程,于是去图书馆借来了《古兰经》,不过也是看后无感。更主要的是当时正在复习考研,学习为重。但有一点要说明,那个帖子的后面有网友跟帖时讲了一个冯冯居士与《楞严咒》的故事,我当时看的有点粗,看成了作者与《楞严咒》了。我就在网上买了本中华书局出的《楞严经》,在里面果然找到了楞严咒,只是对当时的我来说那还只是两千六百多个字的乱码,然后这本书就被我束之高阁了。

  一天早上,我在自习室里复习,书看着看着就走神了,开始回忆往事。过去的事有好的有坏的,但是我的注意力渐渐都集中在了不好的事情上,我也就感到越来越苦闷。那是我感觉最坏的一次,当时我无比忧愁,具体愁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是莫名其妙的烦(这个倒和学习无关,当时复习的还是很顺利的)。我就问自己,这可怎么办,愁成这样子,还怎么复习。且不论复习,活着都觉得没意思了。

  突然,脑子里蹦出了两个字“讲经”,豁然开朗,我可以下载些和尚讲经的音频听听嘛。后来回想起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个“讲经”的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呢?按佛教的说法是宿世的善根萌发,按唯物的说法是自己穷途末路时灵光一闪想出来的。我倾向于前种,不过这个并不重要。中午回到寝室,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网上搜了搜,发现有人推荐慧律法师讲的《楞严经》,那时我还不知慧律法师是何许人也,但知道我有一本这样的书,于是就下载来听了。你问我听的效果怎么样?我说非常好,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一个场景:我从自习室出来,下楼梯,在楼梯拐弯处我觉察到自己感觉是非常爽的,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想说是“清净”,又因为见到过很多人描述佛法时用过这个词,我觉得略有矫情,但是除了这个词我没想到其它更合适的形容词。

  当时为什么爽我也不清楚,要说是听经解决了生活中的某几个具体问题,也不合适。因为法师讲的内容跟当时的我并无关系。就像之前的烦恼来的不明不白,之后的快乐来的也不清不楚。从那以后,午睡前以及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听慧律法师讲《楞严经》,心里再没有产生过波动,顺顺利利地复习和考试。我学佛后听说有的人第一次听《心经》或者《金刚经》时会感到心很静,我还纳闷自己怎么没有这种感觉。前段时间,回想起第一次听《楞严经》,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也体验过,那种感觉就是所谓的“法喜”

  要说明的是虽然听了一段时间的讲法,但我对佛教并未产生兴趣。寒假时我继续纠结于鬼神的问题,当时我已相信鬼神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相信上帝、玉皇大帝、龙等传说的真实性。还是在网上,我看到一种说法是佛最厉害,这时我心里才动了个念头,要不信佛?开学后我在网上发现有经书可以结缘,就在“莲峰古寺法物流通处”请了一些经典。(很多佛教书籍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的,除了刚刚说的外,还有“弘化社”等。书都是免费的,有时需要你支付邮费,有时连邮费都不用出。另外当地寺庙也会有的。)这一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最起码的,佛教解决了我之前一直对于鬼神问题的困惑。佛教中的神奇,佛法的博大精深也虏住了我的心。当时我有点羡慕那些皈依过的“正规军”,想着自己何时也能皈依。不久机会来了,我在网上注意到五台山竹林寺将会在暑假举办第十届“清凉之旅” 夏令营活动。我异常激动和兴奋,报名时间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报名表发了过去。等待了将近两个月,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七月底我到了五台山。在五台山的十天我终身难忘。报到当天,在去竹林寺的路上,我碰到了一位僧人,我向他问路,就这样聊了起来,师父邀请我去他所在的黛螺顶寺。在竹林寺报到完后,我就去了黛螺顶寺,找到师父。师父先带我去观堂吃过斋饭,便带我去他的寮房。在那里我们聊了三个小时(传说中的青年问禅师吧,哈哈),那时我尚未皈依,对佛教有很多问题,师父耐心地为我一一解答,过后还带我拜了一圈佛,临走时师父还给我提了一袋供果。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对那位师父充满感激之情。回过头来说说夏令营的事情。我们过着和出家师父们一样的作息时间,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洗漱完毕就上大殿做早课。我还记得早课之前钟头师父那叩钟偈唱诵得极为好听,庄严而悠长,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那美妙的音律。我记得寺里的斋饭也很好吃。在夏令营的几天里,我们听法师开示、拜三昧水忏、抄写佛经、体验禅修、参加传灯法会和竹林夜话,还一同拜访了梦参老和尚。对我最重要的是我在妙江大和尚下皈依,正式成为了一名三宝弟子

  从皈依到现在有半年时间了,我越来越庆幸自己遇到了佛法。大学四年我吃了很多苦头。虽说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当时我的三观尚在形成,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疑问,比如“人活着为了什么”等等(问题听上去有点装逼有点傻,请见谅,彼时三观尚未形成)。对于这类问题又不好和他人交流,我只能根据已有经历进行思考。有的时候自己琢磨出点东西来我就会觉得很高兴,可是或许某件事情的发生就会推倒我之前的想法,然后我便会陷入苦闷。对自我认识的变化、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等等也会造成情绪的波动。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我可以想象自己的结果:一切就这样波动下去,直到哪天不想再波动了就将某个错误观念体系奉为圭臬,就这样变成某一类人。幸好,我遇到了佛教。当初我只是因为对鬼神的好奇才接触佛教,没想到佛教倒带给我超乎想象的利益。

  其实我本来打算谈一谈我对佛教的理解,可是发现以我目前这拿不出手的水平怎么说都不足以显示佛教的伟大。那我倒不如说一些具体的事例。佛教提倡奉行五戒十善,其中有一项是不嗔。嗔是什么意思?通俗点说就是脾气大、易愤怒。假如有人惹到了你,一个正常人的表现当然是生气愤怒,甚至还想打他骂他。那学佛后就不会生气了吗?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怎么能不会,多的只是在生气时能迅速觉察到“咦,我怎么生气了,噢,不能起嗔恨心的”,一觉察到这一点,火气便立马消了大半。禅修要求关注内心,把禅的功夫用在生活中就可以时时觉察到情绪的变化,这不就是情商较高的一大表现吗?从前我的脾气不好,经常会觉得看哪个人不爽。爸爸教我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我试了,对我无效。佛教教我要意识到两点:首先,要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其次,要明白我们都还是凡夫,是凡夫就会受到贪嗔痴三毒的侵害。哪怕一个人穷凶极恶,杀人如麻,他首先也是个好人,只是被愚痴和愤怒所蒙蔽。一明白这两点,我便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时候再看什么都是美好的、阳光的。把这个应用到人际交往中,你会享受到更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这或许就是佛教所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了吧。

  实际上佛教绝不仅仅是为了修身养性。只不过是各位朋友喜欢积极上进的内容,那么佛教就会用世间法的智慧来吸引各位。佛教是多面的,号称有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经常在佛教中出现,这并不是一个实数,只是形容很多。)哪个人是什么根性,佛教就用哪一面来度化他。其实佛教只不过是世尊发现了真理,然后因材施教地告诉人们真理是什么,怎样去实现。只是这个真理同我们接受过的教育太不一样了。比如佛教讲因果不空,讲六道回,今天谁相信?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这个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大家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要抵制一切封建迷信,结果是遇到这方面的事情时大家就会下意识地、不加思考地对其排斥,那么这本身算不算是一种盲目呢?再有,很多人或许有过比我还要传奇的经历,只是当时百思不得其解,过后听到一句“对这种事情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便奉为准则。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欠思考的表现,那句“准则”也是个伪命题。就对于“有无鬼神”这个问题,我不相信有模棱两可的答案,要么有,要么无。从未有过怪异经历的人认为无,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实践出真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会有这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有过这样经历的人,草草将自己的经验归因于幻觉、心理作用,我觉得却是不负责任的。正是这种不彻底,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小资化地学习佛法。何谓小资化?读过几本经书便妄谈空有,看过几则禅宗公案便谈禅说玄,把佛法仅仅作为提高逼格的工具,而对于持咒礼佛等却又不屑一顾。

  理想中的佛教徒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应当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成为佛教徒的标志。为什么皈依这么重要,不皈依就不能学佛了吗?圣严法师曾经在《皈依三宝的意义》中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皈依之于三宝弟子就像注册学籍之于学生。没有注册学籍,你也可以旁听,只是终究不是正规的,也拿不到毕业文凭。其次应当奉行五戒十善(注意这个不是成为佛教徒所必须的,只是较为提倡的。我于五戒中尚未受不饮酒戒,就是考虑到交际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其实平常生活就是一种修行。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一不是机会。比如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能不能将嗔恨心化为慈悲心,对其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到五戒十善,现世必获安乐,亦可保证我们在下个轮回中不堕三恶道。最后,通过一系列佛事,比如持咒、禅修、诵经和念佛,种出世的因,解脱生死,脱离轮回,才是根本。

  不过我也想说明另一类学佛较为极端的情况。按宗性大和尚的话说就是“把自己弄得佛里佛气,而于日常生活搞得一团糟”。这是呆子的行为,没能把理论化为实用。你自己弄成这个样子,还要让别人怎样对佛教起信?我曾经看过一篇帖子,他跟我这的情况正好相反。作者号称学佛十年,反倒开始诽谤佛教,据我看多半是因为厌恶这种不好的学佛习气

  其实这篇文章里,我还想写更多的东西,比如举出几个确凿的证据证明鬼神的存在,可是再确凿也只是落于文字,没有经历的人到底还是不会相信。之前说的,我们先入为主的思想使得我们惯于以无神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还想聊一聊想象中的佛教和真正佛教的区别,比如说出家师父们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有的也玩微信,这个画面对很多朋友来讲好没有现实感。其实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印象中的佛教多半是来自影视剧,而影视剧中的和尚多半又是在古代,所以我们想象中的和尚也应该是青灯古佛的那种感觉,甚至还会点绝世武功。实际上时代在发展,为什么和尚就不能现代化?我微信里就有在五台山上认识的师父,我于佛法有不懂时也可以时时请教,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合适。

  一篇文章能表达的东西到底是有限的。如果各位看完之后能对佛教的认识略有改变,我就很知足了,要是再能起个去寺庙转转,或者看看相关的书或帖子的念头,那我就谢天谢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