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活中的因果:戏里红楼戏外人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红楼梦》中有作者的生活痕迹,但毕竟是小说,所以不能以小说家之言评断祸福。但看小说的人的欣赏倾向,却代表了一种观念。什么样的心性,就会理解与欣赏什么类型的人。看小说的人,从来都是对黛玉的蕙质兰心欣赏之至,却忽略了才气之下掩盖的种种造就她悲剧人生的性格缺陷。

  比如书中有一个情节,周瑞家的顺着道将十二枝宫花送给各房姑娘。见了迎春与探春,“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到了惜春那里,惜春与周瑞家的“大家取笑一回”,相互开着玩笑。贾家的三位小姐在这位下人面前都没有拿什么主子架子,反倒是很谦恭与随和的,这也可以看出其平时的为人。

  周瑞家的在黛玉处得到的待遇却迥然不同。找到黛玉,说明来由,黛玉只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需要说明的是,周瑞家的是顺着道一路送过去的,做法与言语上也都没有礼节不周之处。

  看到这里,换了你是周瑞家的,你是愿意尊重贾家的三位小姐,还是黛玉?当时的情形是“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受不受人尊重是自己造就的。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黛玉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造成黛玉悲剧人生的原因。这宫花是薛姨妈送给各房姑娘的,别人都高高兴兴,黛玉的第一反应却是自己又受了歧视,反而因此平添一肚子烦恼,也同时将这种烦恼转嫁到了别人身上。

  林黛玉因家庭变故,投靠外婆与舅舅。贾府是将她当女儿养的,待遇与贾家三位小姐完全等同,一进门就分配了十多个下人侍奉着,后来又与贾府小姐一起搬入大观园,独住潇湘馆,可以说是受人恩深。但在小说中,却从来看不出黛玉有任何感恩之念,反而处处多心、多疑,总觉得或怀疑别人对不住自己。受人一滴水,也要知道来处,也要知道心存感恩,亲人之间同样如此。

  在小说中,上文中“黛玉冷笑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动辄讥讽与伤害他人。如李嬷嬷所说的:“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就是十不善业中的“恶口”。黛玉是小姐,下人自然没人敢驳她的面子,其他人也懂得尊重人,但只怕心里头各有各的想法。

  黛玉的悲观也是造成她的不幸的原因之一。在贾府享受着千金小姐的福报,却因太多猜疑与敏感,平白承受着心灵上的煎熬。正是青春年少,花样年华,却无视春色满园,总有“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的悲忧。什么样的心境,自然会感召什么样的命运。乐观的人,命运往往向着乐观的方向发展;悲观的人,命运也会向着悲观的方向发展。黛玉寄人篱下,有点小心眼与伤感,有点小儿女性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却走得太过了,拿小性子当可爱,拿猜忌当饭吃,终于造就了自己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本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书中的百态人生是一面镜子,看书的人落在什么境中,就照出什么样的心。欣赏黛玉的,自有几分黛玉的小女儿心性;喜欢宝玉的,自然见了男儿就觉得有三分浊气;有薛蟠的心性,理所当然会认为这厮有趣得紧;有了焦大的心性,就会大赞焦大骂街着实痛快。百样看法,百态人生。什么样的心,自然造就什么样的命。所以相亲的人,只要与对方去看几次电影,看他(她)在剧情中欣赏的人以及所欣赏的处事态度,就基本不会看走眼了。

  我看过一个专就周瑞家的送宫花一节进行讨论的帖子,回复的楼盖了几百层,多半觉得黛玉这种做法理所当然。戏里红楼戏外人,看法显现心性,心性决定命运,这也是这个时代为什么有这么多悲剧的注脚之一。

追思:什么叫性情中人?就是完全被性情控制的人,性情流到哪里,他乖乖地跟到哪里,性情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这就是性情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