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还有『恶趣,魔恼』,这都是我们现前所遭遇到的。「恶趣。趣者,谓众生趣往之处」,这个趣是趣向,你到哪里去了。人死了,神识离开身体,他到哪里去。这个趣向就是六处,就叫六道,他到哪一道去。「有因必有果。从因向果,是名趣」,这趣向。《俱舍论》第八卷说,「趣谓所往」,这个趣就是他所往,他到哪里去了。「又《法华文句记》曰:从一至一,故名趣」。比方从人道到天道这是趣,从天道到人道也叫趣,从人道到畜生道也叫趣,畜生道到鬼道也叫趣,一道到一道。恶趣就是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经上常讲的「三恶道」,这三个地方。谁叫你去的?是你自己业力引导你去的。所以人死之后到哪一道,自己一定要晓得,这是业力在做主,谁都帮不上忙。
三恶道的业因就是贪瞋痴。佛给我们讲的烦恼叫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还有一个恶见,恶见是见惑。思惑归纳起来就是五个,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是思惑,叫见思烦恼。贪里面,贪的烦恼,最严重的,我们把它比喻贪的中心点,是什么?情执。情执非常难断,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那种恩爱的情执非常之深,他有很浓的习气。过去生在一起,这一生遇到了,虽然是初见面,他就有好感,这是什么?习气。证明什么?过去生中有恩。有的时候,有的人遇到人,第一次见面,从来没见过的,就很不好的印象,那个也是有很深的关系,那是什么?冤家对头,碰到了,就是说你感觉到很难受,第一次见面,不认识。这些我们都有经验,每个人回想一下都有。从小跟小朋友玩,这个小朋友很喜欢他,那个很讨厌他,说不出理由。在学校读书同学,同班同学、不同班同学,都有这个现象。这个如果没有因果、没有轮回三世,讲不通,怎么可能有这种现象?这现象不是一个人有,人人都有。所以缘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
我们要断,要断烦恼才能出三界。从哪里断起?从情执,情执放下了,贪就没有了。瞋恚,瞋恚里面最麻烦的是傲慢,你自己不知不觉。你有傲慢的脾气、傲慢的行为、傲慢的态度自己不知道,别人看到不顺眼。用什么方法对治?谦虚卑下,叫谦下,用这个来断瞋的烦恼。瞋是地狱道的因,贪是饿鬼道的因,愚痴是畜生道的因,这三处地方很容易去。怀疑是愚痴,没有信心,这都是愚痴。所以因跟果一定要清楚。
「《阿弥陀经》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经上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里没有三恶道。「此正第一大愿,国无恶道之成就」。四十八愿第一愿,法藏比丘发心的,将来他的国土,也就是他的道场,没有三恶道。没有三恶道,换句话说,没有贪瞋痴的人。有贪瞋痴的人,临命终时,信愿行把贪瞋痴伏住了,叫带业往生。如果临命终时,贪瞋痴冒出来,就恶道去了,极乐世界去不了,这个是最麻烦的事情,是我们一生最关键的时刻。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我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真干,要为往生真干,因为这桩事情是一了一切都了。这桩事情不能做成就,还要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可麻烦了,你要搞到哪一生哪一世?所以人要有高度的觉悟。
人为什么能觉悟?天天不离开经典。为什么佛菩萨讲经没有中断?我们这个世间,佛可以不中断,我们人受不了,人要吃饭,人要休息,人要睡眠,那佛菩萨恒顺众生。释迦牟尼佛可以不要吃饭,可以不要睡眠,他能做得到,我们做不到,叫恒顺众生。除了这个时间之外统统说法,讲经说法没有中断。我们说世尊当年在世,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不止,至少十二个小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一个人也讲,多人也讲,这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是主动的讲,不需要你问,问当然给你讲,不问也给你讲,这是八正道里头佛的正业。口给你讲,身表演给你看,他真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实际上,就是舞台上演了一场大戏,他当主角,诸菩萨、诸阿罗汉当配角,唱一台戏。还有护法,护法里头有国王、有大臣、有平民,统统是佛菩萨再来的。所以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一千尊佛来给你当配角,大家共同一个目的,度众生。演得很逼真,演得很感动人,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下面,「魔恼」。魔这个字相传是梁武帝造的,我们可以相信。因为在古老经典里面,这个魔下面不是鬼,是个石头,它的意思是什么?是折磨,折磨你的意思,不是鬼。梁武帝把石头去掉,换个鬼,他说这个折磨太可怕了,比鬼还厉害。这个字是他造的,所以以后就用这个字了。佛教到中国来,造了不少新字,因为中国文字不够用,造了很多字,连佛这个字都是新造的,中国文字里头没有佛这个字。但是有没有人字边的弗,这个弗当作否定的意思,这是个古字。所以到这边来,因为佛是人,加个人,是弗这个音。所以都是新造的字。
「魔罗之略」,魔罗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有这么几个意思,「能夺命」,他能置人於死地,这夺命,他能障碍,他能够扰乱,他能破坏。换句话说,这些范畴之内的都叫做魔。我们常讲魔障,你做事很不顺利,有扰乱的,有障碍的,有破坏的。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不能对立,不能报复,不能以牙还牙,这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问题搞复杂了。要用慈悲心、真诚心,用恭敬心,去感化他。他为什么干这些事情?他迷得比我们深。我们比他什么?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悟得比他深。既然开悟了,就不能一般见解,一般见解他会对立,会打起来。所以要能够忍,要能够让,要能够调解,这样解决问题最好。化敌为友,这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解决问题之道。经上甚至於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看到我不欢喜,我看到他,躲避,他就欢喜了。慢慢让他了解,让他明白,迷惑是一时,终会明白的,这个要有耐心。
「《义林章六》云: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胜事是好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义林章》里所说的跟一般所翻译的,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意思很接近。我们对这些事情,心里一定要清楚,无论世出世法、日常生活当中大事小事,能不能避免?不能。为什么不能避免?现前的事是果报,果必有因。因,有这一生造的,有前世造的,有宿世造的。这一生当中遇到了,我障碍别人,这些人出现了,肯定障碍我,所以一定要用心平气和来对待,冤家宜解不宜结。
每个人都有冤亲债主,而且非常之多,要懂得释怨解结。我们守住佛、圣贤的教诲,在伦常道德,佛法里面十善、六和、六度、十愿,决定能化解。有些冤仇很深,那要长时间才能化解。最重要是我自己没有敌意,他对我误会,我对他了解,无论他有什么举动,我能忍受。有些人三年、五年明白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明白了,有些人到死的时候才明白,还有一些是死了也不明白,来世还有麻烦。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过去结的怨,没办法已经结了。这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无论什么人用什么手段对付我,我心里是安静的,不以为他敌视我,没有这个念头。他对我有误会,我做得还不够好,我还得努力,就能感化对方。
资料摘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五集) 2013/6/19 斯里兰卡弥陀精舍 档名:02-04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