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与种豆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净土》杂志 2011年第3期

种瓜与种豆 - 《净土》杂志 - 《净土》杂志

作者:西门柳

丛飞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6年4月20日,丛飞因胃癌在深圳逝世,年仅37岁。2011年4月13日晚,丛飞的妻子邢丹在惠深沿海高速公路遭遇意外事故,不幸罹难。夫妻前后双双离世,留下嗷嗷待哺的幼儿。让人不由得怀疑,真的“好人有好报”吗?虽然可以解释为因果通三世,但看不见摸不着的隔世因果,终究让人心存疑虑。好人命不长,似乎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但稍微深入了解,分析之下,丛飞夫妻之遭遇,并不违背因果规则。

丛飞与邢丹命受此难,必定是带来了寿命不长的业报。他们在生前,基本上都是资助失学儿童。这一生的善行,没有一样是有助于增长寿命的。我们知道,因果都是对等的,种瓜只能得瓜,种豆只能得豆。资助失学儿童,只能得到名誉、智慧财富方面的回报,而与寿命增长与否是扯不上关系的。我们不能因为天天辛勤地种植水稻,到头来抱怨自家水稻田里没开出雪莲花。

求财在于布施,求寿在于放生以及多救各种众生的生命,求美貌在于性情温和,求眷属美满在于多结善缘等等。这些不同的行为,一一对等地产生不同的结果。

再分析一下丛飞及邢丹的行善的果报。

从布施得财富报而言,丛飞生前的财富收入是很不错的,正是有这么丰厚的收入,才有可能资助那么多失学儿童。至于后面一度的经济困境,那是因为他的资助已经超过了他的最大承受能力。一肩担道义,只是担得太多太重。这也是他愿意舍己为人,舍小我而成就大众。“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这就像滚雪球,不知不觉越滚越大,以致现在力不从心。”

在丛飞去世前一年左右,已经是名满天下。时至今日,斯人已去,犹有生前身后名。孔子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谓:一个有道德君子努力勤学,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并不希望外人了知;然而离世之后,却不为后人所称道怀念,则可想而知他没有实在的德行。可见盛名也是一种很大的福报

丛飞长期救助失学儿童,他生病一年期间,需要帮助之时,同样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以及社会的热情救助。给予他帮助的人多得数不胜数。这也说明,助人者,人恒助之。

在丛飞去世后,丛飞的妻子邢丹,从一介寻常百姓,二十多岁就一跃而成为共青团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位高权重,名重一时。这也同样是丛飞一生行善,所得现世福报之流泽。

至于他们的女儿,现在得到了社会及政府的极大关注,未来的光明前途是可以预见的。丛飞夫妻生前救助孤儿,身后自己孩子同样被社会极度关爱,这同样是对等的因果。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丛飞夫妇一生善行对等的果报,一一在生前身后显现无遗。未来世之福德果报,更是不可限量。

在我的帖子与邮件中,经常有人提到,自己的亲朋眷属,一生善良勤劳,为什么却不得善终?由此动摇了对善有善报的信心。因果是完全对等的,增加别人的寿命,才会回报于自己的寿命增加。回头想想,这些亲朋眷属在世时,做过多少有助于增加寿命方面福报的善举?种的油菜籽,开的牡丹花,世间没有这种因果。外因方面,求长寿最有用的是放生。比如如果坚持不杀生,心无杀念,且经常放生,这一生都会心地坦然,自在安乐。放别人一条生路,天地之间自然有自己的一条路走。宿世的业力,也同样需要现世的助缘才能成熟的,心无杀念,就没有了杀业成熟的机缘了。

改命如何改?去掉恶业成熟的土壤,增加善业成熟的条件。让恶业的种子在沙砾与干旱中枯萎,让善报的种子在沃土与春风中茁壮成长,果实累累压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