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经日报
白话译文:
以前有一个叫须摩的织户,常常替别人纺织,自己却穷的连一升米都没有。
有一日,须摩心里想,我前世因为没有行布施才导致现在穷困不堪。今世如果还不布施,来世会更加的穷困。
我应当努力的为主顾工作,请求能得到一些丝线,用来这丝线来布施,希望来世能过的更好些。
须摩终于乞讨到一缕丝线,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佛及弟子在城中求食。
于是,须摩就把这一缕丝线供给佛。
佛接受这缕丝线后,衣服立刻裂开了(佛以方便,示现衣服破裂)。于是,就用这缕丝线把衣服缝好了。
须摩见到佛用这缕丝线缝好了衣服,心中大欢喜,并发大誓愿言:
所施虽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愿后成佛
过度群萠类 其数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当证知此事
佛也用偈言回答须摩:
汝今值我故 归诚发信施
未来当成佛 号名曰十綖
名闻遍十方 度脱不可量
这时,须摩听闻佛世尊说此偈后。深生信敬。五体投地。发大誓愿。
愿持此施丝线的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盘者。令使涅盘。
发完誓愿后。佛告诉阿难,须摩因为以殷重心把这一缕丝线供养于我。未来世,须摩当得成佛,佛号十綖(线)。
原文:
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织师。名曰须摩。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常行客织。用自存活。又于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
作是念已。我今当更勤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于未来世。傥得是报。即便求索。得少许缕。涉道归家至一巷中。遥见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前诣佛所。寻持此缕。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即现衣破。寻用缝衣。时须漫那见佛世尊缝补破衣。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发大誓愿。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所施虽微少 值大良福田
奉施世尊已 誓愿后成佛
过度群萠类 其数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当证知此事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汝今值我故 归诚发信施
未来当成佛 号名曰十綖
名闻遍十方 度脱不可量
尔时须摩闻佛世尊说此偈已。深生信敬。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綖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见是贫人须摩以綖施我心怀欢喜发大誓愿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彼须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曰十綖。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则故事清楚的说明,虔诚是修行的重要法宝。若发无私利他的弘大誓愿,以诚心供养三宝,即便只是一缕丝线,所获果报也不可思议。
如何虔诚供养三宝呢?
佛灭度后,众生以供养佛法僧三宝,瞻礼,赞叹佛像而能获大福报。
佛法尚且住世,众生从诵念佛经,供养三宝,礼拜三宝,传播佛法中获大福报,乃至于修行成佛。
四部众中,僧众肩负起传承佛法教诲众生的重大责任。我们应当供养僧众。(可以供养食物,衣服,鲜花等,所获福报不可思议)
应当如何供养呢?虔诚,无比的虔诚,哪怕只是少许物品,未来果报不可思议。发愿供养已,应当回向众生和佛道。
最好的供养,就是如普贤行愿品中的七种法供养 :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就如上文中的须摩,布施的丝线虽轻,但发愿深重。些许丝线竟能蒙佛授记成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