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譬如有人将要出门远行,吩咐仆人道:「你好好守著门,并看管住驴子和绳索。」主人走后,邻村的人家这时正在奏乐,这仆人很想去听,心中动摇,不能自安,随即便用绳索系了门,放在驴上,赶著,到那奏乐的地方,去听音乐。仆人离去之后,屋中的财物都被贼偷去了。主人回来,问仆人道:「财宝哪儿去了?」仆人答道:「主人先前嘱咐看守门、驴及绳子,除了这些以外,我就不知道了。」主人说:「留你守门,正是为了财物。财物丢失了,还要门做什么用?』
流转于生死的愚人,贪恋著爱欲的仆人,也是如此。如来教诫道:要常常护住引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六根这扇门,不要让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之贼进来,守住烦恼这头驴,不要让它随意驰走,看好爱欲这条绳索。然而有些比丘不奉行佛的教诲,贪求利养;装得清白,在幽静处坐禅;其实心意流驰,贪恋五欲,被色声香味迷惑住了。烦恼占据了整个的心,爱索缠缚住了整个的身,使得正念、觉意、道品之类的财宝都散失掉了。
这故事比喻∶如来教导我们,应当常常摄心,守护六根的『门』,不要被六尘的『贼』侵入(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修行就要从摄心觉照,守护六根门头著手;色、声、香、味、触、法叫作六尘,不知六尘的虚妄,执著它们、迷恋它们,就会染污六根,造作种种恶业)。有些人却不听这个教诫,去贪求名利,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还是念念攀缘著名利食色,牢守著无明的驴子和贪爱的绳索,却洞开了六根的大『门』,结果被六尘烦恼的盗『贼』侵入,弄得道品的功德财宝都散失完了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45、奴守门喻
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①。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大家②行还,问其奴言:“财宝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复言:“留尔守门,正为财物。财物既失,用于门为?”
生死愚人为爱奴仆,亦复如是。如来教诫常护根门,莫著六尘。守无明驴,看于爱索。而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静处而坐,心意流驰,贪著五欲,为色、声、香、味之所惑乱,无明覆心,爱索缠缚,正念③、觉④、意⑤
,道品⑥财宝,悉皆散失。
注释:
①不能自安:不能够使自己安下心来。
②大家:指高门贵族;大户人家。
③正念:指真正之念。八正道之一。又作谛意。
④觉:又音译为菩提,即证悟涅槃妙理之智慧。以区分“法”与“人”之故,亦音译为佛、佛陀。
⑤意:音译末那,意谓“思量”。即谓周遍思维之心理作用。如将之作为认识机能之依据,则称为意根,为六根之一。
⑥道品:是达到涅盘境界的道法的品类,有三十七科。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