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善男子,若灌顶刹利王有自在力,犯五根本罪,先所修习皆悉烧然,失安隐处远人天乐堕于恶趣。何等名为五根本罪?善男子,所谓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取兜婆[1]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则名犯初根本罪。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毁谤正法,舍声闻乘、辟支佛乘,舍无上乘[2],又制他人不令修学,是名第二犯根本罪。”】
[1]兜婆:即窣都婆,佛塔。《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这里是指灌顶刹利王擅自取塔、僧、四方僧物,或者教人去取。
[2]舍无上乘:无上乘为大乘之别名,谓极之佛法。舍无上乘即舍弃大乘,专修小乘,犯了灌顶刹利王五根本罪之第二根本重罪,又与初发心菩萨六根本重罪之第二根本重罪相合——“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盘,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罪2专修小乘,不求大乘)
【“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若复有人以如来故,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持戒毁戒、有戒无戒[3],脱其袈裟逼令还俗,或加杖捶,或复系缚,或截手足乃至断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恶,是名第三犯根本罪。”】
[3]持戒毁戒、有戒无戒:灌顶刹利王统领国家有很大的权利,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事情,那么如果还有人因为从佛出家修习解脱道的缘故,剃掉胡须和头发,身上披上法衣而出家,他持戒的话这个王子让他们毁犯戒行,本来存有的佛制定的戒律这个王子就把它废除了,给消除没有了,乃至于让国内的这些出家人都脱掉自己的袈裟,逼迫他们还俗,或者是对出家人滥用刑法,自己做了这些事情还命令别人造作像这些个一样的恶业,这是灌顶刹利王所犯的第三根本重罪。
又“持戒毁戒,有戒无戒”与初发心菩萨所犯第三根本重罪相合——“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何用受学波罗提木叉律仪[4],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先所造作身口意业,诸不善行,当得清净,不受未来诸恶果报,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三根本重罪。”
(罪3说“读诵大乘经典即得解脱”)
[4]波罗提木叉律仪:波罗提木叉即戒律,在释迦牟尼生前,曾经说过,在他灭度后,应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即以戒为师。
《佛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律仪为应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大乘义章》卷十:"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
律仪也就是重在“行依律戒”,依止戒律,以戒行为依据。所以佛灭度后我们都应该以戒为师,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戒律的内容,理和事上都要研究明白,另一方面要精勤持戒,以之为衡量自身心念行为的标准。(《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作五逆罪。何等为五?一者、杀母,二者、害父,三者、杀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无间罪若犯一者,是则名为犯根本罪,是名第四犯根本罪。
复次,善男子,灌顶刹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谤无因果不畏未来造十恶业道,亦教他人令行十恶,是名第五犯根本罪[5]。善男子,是名灌顶刹利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则名为犯波罗夷[6],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堕于恶趣。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为此人故起大慈悲现生边地,随所应见现种种形,或沙门像、婆罗门像,刹利、长者、居士等像,而为其说一切种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诸陀罗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种种妙法而引导之。灌顶刹利既闻法已,心生惭愧极怀怖惧,向说法者发露忏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乐、般涅槃乐。”】
[5]谤无因果不畏未来造十恶业道,亦教他人令行十恶,是名第五犯根本罪:教别人杀动物吃身体好,造十恶业道、并且教他人令他们行十恶业,这种是有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
[6]波罗夷:戒律中的极重罪,华译断头,喻如断头,不能再生。又译作弃,谓弃之于外。又译不共住,谓不能入僧数。又译退没,谓其退失道果。又译堕落,谓堕落于阿鼻地狱。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门,非释迦子。比丘犯杀、盗、淫、大妄语四戒,叫做四波罗夷。
【“复次,善男子,大臣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罗夷,若有犯者,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永失一切天人之乐。何等为五?谓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则名犯初根本罪。复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破坏村邑城郭国土,或教人破,是名第二犯根本罪[7]。
复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毁谤正法,舍声闻乘、辟支佛乘,舍无上乘,亦制他人不令修学,是名第三犯根本罪[8]。”】
[7]谓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若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破坏村邑城郭国土,或教人破,是名第二犯根本罪:破坏村邑城郭国土,或教人破,是名第二犯根本罪、叫别人破坏别人土地,房子,城郭,都是有罪。总而言之教别人、令行十恶,乃至于凌虐人民,背叛国家,这样行为的大臣都是有罪。
[8]叫别人不要学习声闻乘、辟支佛乘。舍无上乘。都是有罪。毁谤正法也是有罪。
【“复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若见有人以如来故,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持戒毁戒、有戒无戒[9],脱其袈裟逼令还俗,或加杖捶,或复系缚,或截手足乃至断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恶,是名第四犯根本罪。”】
[9]持戒毁戒、有戒无戒:自己破戒,还要教别人去破戒。都是有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
【“复次善男子。若彼大臣统理国土依倚王力作五逆罪。何等为五。一者杀母。二者害父。三者杀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无间罪若犯一者。是则名为犯根本罪。是名第五犯根本罪。善男子。是名大臣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则名为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堕于恶趣。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为此人故起大慈悲现生边地。随所应见现种种形。或沙门像婆罗门像。刹利长者居士等像。而为其说一切种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诸陀罗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种种妙法。而引导之。彼时大臣既闻法已。心生惭愧极怀怖惧。向说法者发露忏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乐般涅槃乐。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何等为八?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
,如入大海渐渐至深。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善男子,又有初发心菩萨犯根本罪畏堕恶趣,闻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至心愿见,欲发露忏悔所犯罪故,于初夜[10]后分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至心合掌,称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名。善男子,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现种种形或现自身,或声闻身,或刹利身、婆罗门身,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发心菩萨前,教令发露忏悔除罪,以善巧方便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10]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请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阎浮提,大悲护我,可为我白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愿于梦中示我方便,发露忏悔犯根本罪,令得大乘方便智眼。’善男子,彼初发心菩萨,即于梦中明相出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而为现身,以诸方便,令彼初发心菩萨发露忏悔先所犯罪,示方便智令彼菩萨深怀惊怖,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忘三昧坚住大乘,疾得满足六波罗蜜,不久成就一切种智。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11]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盘,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罪2专修小乘,不求大乘)
[10]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初夜分为晚上6点到10点,中夜分为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后夜分为凌晨2点到早上6点。
[11]教别人不学习大乘有罪,教别人不要学习小乘,也有罪。难怪有人说,不说话,才没有罪。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何用受学波罗提木叉律仪,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先所造作身口意业诸不善行,当得清净,不受未来诸恶果报。’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三根本重罪。】
(罪3说“读诵大乘经典即得解脱”)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应听受读诵声闻经典,汝当覆蔽声闻经典。声闻法中无大果报,不能断除结使烦恼。汝当听受读诵清净大乘甚深经典,又能消除诸不善业,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此说已有信受者,二人俱名犯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四根本重罪。
(罪4覆蔽声闻经典,只学大乘)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欺妄两舌,希求名称利养恭敬,赞大乘经为他解说,而语人言:‘我是善解摩诃衍[12]者。’为贪利故,见他解说大乘经典得供养者,憎毁轻疾而自贡高,虚诳妄语得过人法。作此行者离安隐处犯波罗夷,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宝洲乘船入海,而于中路自坏其船,没溺而死不自济命,岂能得宝?如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乘正信船入于大乘深广法海,始得入海自坏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痴初发心菩萨,以嫉妒故虚诳妄语得过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五根本重罪。
(罪5虚诳妄语:我得过人之法)
[12]摩诃衍:摩诃衍那的简称,梵语摩诃衍,汉语译为大乘,即菩萨的行门,以世出世间法恒利一切众生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
【复次,善男子,未来世中,初发心菩萨语在家出家初发心菩萨言:‘修多罗中甚深空义,及以三昧诸陀罗尼忍辱之地种种庄严,是大明智诸菩萨等所可观行,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又能为他分别演说。我自解了,以慈悲故为汝等说。汝等亦当随所说行,于深妙法而得知见。’彼初发心菩萨不作是言‘我读诵思惟从他闻解’而言自得,皆是贪求利养因缘而自炫卖,违负三世诸佛菩萨及众贤圣,犯于大乘最深重罪,失人天路,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乘,何由渐进到于大乘?善男子,譬如有人将导众人游行旷野,经过丛林极大饥渴,见彼林中有诸美果而弃舍之,取于毒果食已命终。善男子,彼人犹尚不能自济,况复兼能度于余人?彼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人身难得今已得之,遇善知识发大乘心,而贪利养轻自炫卖,犯重根本罪,违负三世诸佛菩萨,为诸贤圣之所弃舍,堕于恶趣。是故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罗,不应亲近此恶菩萨,若亲近者亦皆得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六根本重罪。
发大乘心而贪利养,轻自炫卖,犯重根本罪,违负三世诸佛菩萨,为诸贤圣之所弃舍,堕于恶趣,是故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罗,不应亲近此恶菩萨,若亲近者亦皆得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六根本重罪。
(罪6发大乘心却贪利养,不为人解而轻自炫卖,亲近者亦得罪)
【复次,善男子,未来恶世,初发心菩萨造作诸杂旃陀罗行,谓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大臣旃陀罗、大将军旃陀罗、毗舍旃陀罗、首陀罗旃陀罗。何等名为旃陀罗义?彼谓造作诸恶心业,此恶比丘自言智慧,自恃财宝行于布施,放逸憍慢,嗔嫌憎嫉余善比丘共相斗诤,恃王臣力,取善比丘物以奉大臣,大臣得已传以上王,佛法僧物亦复如是。善男子,王与大臣及恶比丘犯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七根本重罪。】
(罪7取善比丘物以奉世俗)
【复次,善男子,未来恶世,初发心菩萨造作诸杂旃陀罗行,谓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大臣旃陀罗、大将军旃陀罗、毗舍旃陀罗、首陀罗旃陀罗。此恶比丘恃怙国王及大臣力,自言智慧自恃财宝行于布施,轻戏毁辱诸善比丘斗诤恼乱,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舍正经律颠倒义论,断学般若离慈悲心,不信如来所说经典巧方便戒,违法立制,令诸清净善行比丘废于坐禅、读诵经典[13],无苦恼者生其苦恼,有苦恼者复令增长,恒怀恶心坏善威仪,行住坐卧无复时节毁禁破戒,实非沙门自言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不解经典为他解说,邀致四众供养恭敬。善男子,王与大臣及恶比丘犯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八根本重罪。善男子,彼善比丘坐禅诵经,皆是佛法出要正因,是上福田,又是忍辱三昧法器,能说妙法成就众生,破无明黑暗开世间眼,济拔众生烦恼业恶。若彼恼乱故犯重罪,是善男子犯八根本重罪者,未能深入于佛正法,以功德智慧极微少故。善男子。是初发心菩萨犯此八根本重罪已。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犯波罗夷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堕于恶趣。轮回生死离善知识。】
(罪8或法说非法,或非法说法,舍正经律,诽谤经典)
[13]“舍正经律颠倒义论,断学般若离慈悲心,不信如来所说经典巧方便戒,违法立制,令诸清净善行比丘废于坐禅、读诵经典”——教别人不要念佛经,说什么念佛咒更好,这样说有罪。教别人舍正经律,这样要下地狱。“善男子,是初发心菩萨犯此八根本重罪已,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犯波罗夷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堕于恶趣,轮回生死离善知识。”
很多人教别人舍弃释迦牟尼佛佛经。说不要念佛经,念佛咒更好。这样教,要下地狱、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犯波罗夷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堕于恶趣,轮回生死离善知识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现种种形示生其土。或现刹利形。或现婆罗门形。或现声闻形。或现辟支佛形。乃至童男童女等形。在彼犯罪初发心菩萨前。而为说法。令生惭愧极大惊怖又教发露忏悔除罪。以善巧便。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进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疾得无上菩提。】
附表:菩萨戒的开遮持犯
本表系依据
《瑜伽师地论》
《虚空藏菩萨经》
一、犯众多犯、犯染污起、犯非染污起:
1、所谓犯众多犯,即犯众多恶作(身业)或恶说(口业),(即又名突吉罗),因有四十多条,故云众多。
2、此四十多条中,有的叫犯“染污起”(也叫染违犯,翻重垢,应向人忏。)
3、有的叫“犯非染污起”,(也叫非染违犯,翻轻垢,应自责其心)。
二、戒品数目:
1、18条根本罪
2、46条违犯罪
3、5根本戒
共69条
三、“他胜处法”:
“他”即烦恼,为烦恼所胜,名“他胜处”。
四、羯磨文的解释:
羯磨,梵语译为“作业”,即作授戒、受戒之业,通过羯磨文的宣告仪式,成就受戒、忏悔等等事业,也可译为“办事”,即由此成就受戒的事业。
授戒的作法,也可称为白四羯磨:宣读表白文、告大众授戒的作法。其次宣读授戒法给受者的表白文。读四次的表白文,就叫“白四羯磨”。
五、重复处:(有何区别)
(一)十八根本罪二:“自赞毁他”(念求利养)
十八根本罪十一:“嫉毁妄慢过人说”(见他说大乘得供养,憎毁轻嫉而自贡高)
障般若六:“自赞毁他”(爱染心、嗔恚心)
(二)十八根本罪七:“妄说空”(妄说大乘)
十八根本罪八:“退他菩提”(说人不能行六度)
(三)障般若一:“轻声闻乘”
十八根本罪(虚空藏十):“毁谤声闻缘觉乘”。
(四)障般若二:“废自乘”(于菩萨藏一切离舍
使者(778644776)20:37:23
十八根本罪(虚空藏八):“退他菩提”(不乐大乘)
十八根本罪四:“弃舍大乘持伪法”(谤菩萨藏)
(五)十八根本罪三:“勤修异道”(于外道论,精勤修学。)
障般若四:“乐外论”(于外论,研求善巧,爱乐味著。)
(六)十八根本罪二:“悭法财”。
饶益有情戒七:“求财食等不施给”。
(七)摄善法戒七:“如理求法不施法”。
十八根本罪二:“悭法财”。
(八)十八根本戒三:“不忍忏谢”,不受他悔。
六、文句不解:
1、十八根本戒十三:“恃力夺取禅给诵”。(集颂)
2、障碍禅度三:“贪味禅”,是否“贪味静虑”,贪味禅境。
3、障戒二:“护他律仪不共学”。(不与声闻共学,犯戒)。
4、障戒三:“应不共学”。
五
五戒、菩萨戒共
十八
六十九戒
一、贪名闻、利养
自赞毁他、贪利养恭敬。贪供事以爱染心摄徒众。邪命取财,言自得。
二、悭于法财
悭法财,延请不往,怀嗔恨不饶益,不敬耆德,不施法,不作神通,不说正理,念旧恶,不开解,不以财法摄徒众,他烦恼不制止,退菩提,不好答,不受施。
三、不敬三宝
不敬三宝,谤三乘,舍大乘,谤小乘,修异道,盗三宝物,夺衣返俗,破村邑,恃力夺取。
四、谬误说法、学法
妄说空,退他菩提,谤别解脱,退菩提心,应共学不学,不应共学而学,舍声闻乘,毁二乘,谤别戒。
五、嗔、慢、邪见
以嗔报嗔,犯他不谢,不受他悔,邪见,妄语,掉动,不敬三宝,不生信解。
六、放逸
心不寂静,不乐涅槃,耽乐睡眠,喜世论,不求教,不舍五盖,不往听法,于过不避免不防护,贪静虑。
七、不作饶益
不助伴,不看病,不济盲聋等,非理不说,有恩不报,不解愁恼,不随顺有情,不赞扬有德,不教诫、摈责,不制止他恼,不受施,不作神通。
八、五性戒
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无间罪。
基本达69条
初步学习,梵网戒有二十四条瑜伽戒无。如饮酒、食肉、畜杀众生、国使戒、为利倒说、两舌、不行放救、骄慢懈说、不善知众、别请僧、不敬好时、不行救赎、不发愿、冒难游行、不修福慧、不供养经典、破法(内众有过,向白衣说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