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一五○一年),山西和顺县有一位农夫,缴完粮税以后,去布政司领取通过关卡的文件。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且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
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这三府的府城隍坐在上面,泽州、潞州、汾州、泌州、辽州这五州的州城隍坐在前面的席位。其余州县的县城隍,也都依照次序坐好。
茶喝完了一会儿,有一位官吏送来一些文书,放在桌案上面,并且说:「这是山西新考中举人的榜单!」
另一位官员开始唱名:「第一名是李翰臣,他是大同府的学生!」
大同府的县城隍起立回答:「他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经常给别人方便!」
那位官员念到:「第六名陈桂……」
和顺县的县城隍回答说:「他遵守父亲遗命,侍奉继母颇为孝顺。」
念到第三十四名,县城隍答道:「他曾经放高利贷,逼死两条人命!」
坐在中央的大官便在他的姓名上打一个「×」。
念到第四十一名,县城隍回答:「他不孝,而且赶走自己的胞弟去做别人的佣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个叉。
念到第五十九名,县城隍又回答:「他捏造文书,喜欢唆使别人争讼,影响了好几个家庭,害死了多少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个大叉。
唱完名后,坐在中央的大官命令众人各列举出所知道的事实。
大众推举了二十五人,坐在中央的大官选择了九人,命令缮写的人书写名册,并且告诉验证的使者说:「一个月内进场,快去!不可耽误事情。」
农夫醒来以后,把梦境记录下来。
翌日领了通关的文件回家,在半路上遇到陈桂。农夫说:「你今年会考取第六名!」并且将经过告诉他。
等到发榜后,果然如此。
(评)姚若侯说:天榜已定后,县城隍尚能纠举恶行而除去他们的名字,众官各列举所知的事实来补足录取的人数。阳间所考取的是文章,而阴间所录取的却是德行。
在周朝和汉朝的时候,一直采用乡里选举和推荐贤才的方法,直到隋唐以后,才开始改用文章录取士人。而周朝、汉朝那种采用乡里选举、推荐贤才的方法,阳间虽然已经不用,阴间却仍然继续在沿用。因为幽明(阴阳)两种教化,彼此相成,辅佐其不足,宛如车子的两个轮子和鸟的一双翅膀,怎么可以偏废呢?
况且,和顺的城隍,在阴间难道缺少衙役吗?为什么一定要假借阳世的一位农夫,跟他进入会议厅呢?
这也是城隍爷的一片婆心,指引读书人一条考取功名的正路,所以特别委托那一位农夫从嘴里说出,他即是一位现身说法的活城隍。这位城隍爷是何等苦心,何等真切,只是世人多半不信,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德育古监》第一三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