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二十四廉》【四集卷七】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四集卷七 《二十四廉》 

  
   廉篇
  
  一、【叔姬埋羊】
  羊舌叔姬。可以前知。馈羊不食。受而埋之。
  【原文】
  周晋叔姬。大夫羊舌子之妻也。羊舌子好正。不容于晋。去而至三室之邑。邑有攘羊者。遗以羊首。羊舌子不受。叔姬曰。恐又不容。不如受之。羊舌子欲烹与子食。叔姬曰。童子岂可食以不义之肉。不若埋之以自明。后二年。攘羊之事发。都吏至。羊舌子告以故。发而视之。则羊舌尚存。因得免。
  
  叔姬知拒羊必不容。智也。既受羊而不食。义也。不食羊而埋之。廉也。羊舌子虽廉。其智其义。皆不及也。至生叔鱼。即知其贪婪。必以赂死而不见。闻伯硕。即断其野心。必以灭族而不往。尤令人钦佩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晋国有个女子叫叔姬。就是晋国大夫羊舌子的妻子。羊舌子生性方正。给晋国里的人家排挤了出来。就在一个小小的三家村里住下了。那地方的人。偷了一只来历不明的羊。就拿个羊头送给羊舌子。羊舌子不肯收受。叔姬说。你若是不收了这个羊头。恐怕又不容你在这里住了。还不如收了的好。羊舌子就受了那羊头。又想把这羊头煮了。给两个儿子吃。叔姬说。童子们那里可以叫他吃这种不义的羊肉呢。不若把他埋在地里。可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后来过了两年。这件偷羊的事情发作了。官到了羊舌子的家里来。羊舌子就把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他。并且在地里发掘开来。这个羊头里的舌头还在着。因此羊舌子才得免了罪。
  
  二、【乙母让布】
  江乙之母。亡布八寻。指责令尹。不受赐金。
  【原文】
  周楚江乙为郢大夫。有入王宫盗者。令尹以罪乙。请于恭王。绌之。无何。其母亡布八寻。遂见王。言令尹盗之。王不信。母曰。令尹不身盗之也。乃使人盗之。令尹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盗得盗妾之布。与使人盗何异。王善其辞。命吏偿布赐金。母曰。妾岂贪货而干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遂去不受。王召江乙复用之。
  
  孙叔敖之为令尹也。道不拾遗。门不闭关。而盗贼自息。盖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所谓国无人者。非无人也。无理人者也。善哉江乙母之言乎。今且不特盗布矣。何竟无江乙母之人耶。
  
  【白话解释】
  周朝楚国的江乙。在郢的地方做官。这时候、楚王的王宫里失了窃。楚国宰相以为这是江乙办理地方不善的缘故。在恭王的面前说了一声。就把江乙免了官。过了没有多大的时候。江乙的母亲失去了六丈四尺的布。就亲自去见楚王。说是相国偷了他的布。楚王以为宰相那里会偷他的布呢。就有不相信的样子。江乙的母亲说。不是宰相亲自偷的呵。这是他差了人来偷的。因为宰相的耳目不明。治理不善。以致盗贼公然出现。所以能够偷了我的布去。这样说来。和他差着人来偷我的布。有什么分别呢。楚王很称许他的话、说的不错。就叫官赔了他的布。又把金子赐给他。江乙的母亲说道。我那里是为了贪点小小东西。来和大王闹意见的吗。我不过怨着宰相治国的不善吧了。说完话。就去了。终于不肯收受。后来楚王把江乙召了来。依然叫他做着官。
  
  三、【贞姬辞聘】
  贞姬辞聘。拒绝吴君。黄金白璧。非所愿闻。
  【原文】
  周楚贞姬。白公胜之妻也。早寡。纺绩不嫁。吴王闻其贤。使大夫持黄金千镒。白璧一双。聘为夫人。以辎輧三十乘迎之。贞姬辞曰。白公不幸而死。妾愿守其坟墓。以终天年。今君赐以金璧之聘。辎輧之迎。妾非所愿闻也。夫弃义从欲者。污也。见利忘死者。贪也。贪污之人。君何以为哉。竟辞聘不行。吴王贤之。号曰贞姬。
  
  忠臣不借人以力。贞女不假人以色。岂独事生若此。事死亦然。世人不能从死。又去而嫁。不亦太甚乎。彼贞姬者。且却君王金璧之聘。拒大夫辎輧之迎。可谓富贵不能淫矣。宜刘向称其廉洁诚信也。
  
  【白话解释】
  周朝楚国的贞姬。就是白公胜的妻子。很早就守了寡。纺着纱。绩着麻。不去嫁人。这时候。吴国的国王晓得他的贤德。就差了大夫拿了二万两的黄金。一双白玉。去聘他做吴国的夫人。又用了妇人的车子三十辆来迎接他。贞姬辞谢着说。我的丈夫白公不幸的死了。我情愿一辈子守着他的坟墓。来了却我自己天然的寿年。今朝君上赐给了黄金白玉做聘礼。用了妇人的车子来迎接我。这都是我所不愿意听见的呵。要晓得抛弃了义理。依了欲望做的。这是污秽的行为。见了厚利。就忘记了死的。这是贪婪的行为。我若是见了君上这样贵重的聘礼。很多的车辆。就答应了君上的请求。我就是贪婪污秽的人了。又贪婪又污秽的人。君上要他做什么用呢。终于辞谢了吴王的聘礼。不肯去。吴王也很佩服他的贤德。就用了贞姬两字的名号。去称呼他。
  
  四、【霸妻清节】
  王霸之妻。不慕荣禄。夫有愧容。进言清淑。
  【原文】
  汉王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征不仕。其妻亦美志行。霸友令狐子伯相楚。其子为郡功曹。奉子伯书诣霸。霸子方耕。闻客至。负耒而归。见令狐子。惭沮不能仰视。霸亦内愧。令狐子去。卧不起。妻讯知其故。笑曰。君少修清节。不慕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夙志而愧儿女子乎。霸亦爽然自失。遂偕隐终身。
  
  吕坤谓富贵不足荣。亦不为辱。贫贱不足慕。亦不为羞。霸有可行之道。何必慕箕颖以鸣高。霸无仕进之心。何必见赵孟而生愧。总之真识不定。道心未纯耳。其妻清节数语。则确然隐君子之高蹈也。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隐士。姓王名霸。他幼小的时候。就有了很高尚的品节。光武帝的时候。去征召他好几次。他总不肯出去做官。他的妻子。品行和志向也是很好的。有一次。王霸有个朋友。姓令狐名子伯的。在楚国做宰相。他的儿子也在那地方做了功曹的官。奉了令狐子伯的信。送到王霸的家里。这时候、王霸的儿子。正在田里工作。听到有客人来了。就背了锄头回来。到了家里。看见了姓令狐的儿子。是装饰得非常的华美。又看着自己是一个农夫的打扮。就惭愧得来连头也抬不起了。王霸见了儿子这个样子。自己的心里也暗暗地惭愧。等令狐子伯的儿子去了。王霸就睡在床上不肯起来。他的妻子去问了一声。晓得是这个缘故。就笑着说。你幼小时候。就立起高隐的清节。不羡慕爵禄和富贵。现在令狐子伯虽然贵了。可是他的富贵。那里敌得上你的清高呢。为什么为了小儿子的虚荣心。你就忘记了原来的志向。反而惭愧起来呢。王霸听了他妻子的一番话。也就自己觉得错误。于是两夫妻就终身高隐着。
  
  五、【宪英俭约】
  羊辛宪英。勉琇致节。锦被嫌华。反覆较洁。
  【原文】
  魏羊耽妻辛宪英。陇西人。侍中毗之女也。聪明有才鉴。钟会之入蜀也。宪英曰。会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难至吾家矣。谓琇曰。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汝行矣。其戒之。耽有从子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喜华美。乐显荣。此妇人之常情也。而羊辛氏则子为参军。视为家难。侄送锦被。反而覆之。足见其绝无希荣心矣。其勉子致节一言。尤足为千秋不易之明训。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羊耽的妻子。姓辛名宪英。陇西地方的人。就是做侍中官辛毗的女儿。他的为人生性很聪明。并且有才干。有识见。当那钟会攻入蜀国的时候。辛宪英就说。钟会的行为。很放纵自恣。这种人不是长久能够安居在他人底下的人。我恐怕他将来要发生了另外的心思。等到钟会要了羊耽的儿子名羊琇的。去做军务参谋官。辛宪英就很忧愁地说。从前我替国家忧愁着。现在危难到了我自己的家里来了。就对儿子羊琇说。凡是做君子的人。在家的时候。对父母尽了孝。到了外面去。那末就对国家尽了节。这样的才是君子的行为。你去吧。常常自己警诫着才好。羊耽有个堂侄儿名羊祜的。送了他一条锦制的被。辛宪英觉得这条被太华美了。于是把他翻了一个面来盖着。我们看了上面的事。就可以晓得他的识见和俭朴了。
  
  六、【李习求贫】
  李妻习氏。贵而能贫。其夫种橘。密遣家人。
  【原文】
  吴李衡欲治家业。其妻习氏不听。乃密种甘橘千株。临殁。谓子曰。汝母不愿我治生。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亦可足用。子不知所谓。以告母。习曰。此殆甘橘也。汝父尝谓江陵千树橘。当封吾家。吾答曰。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善耳。用此何为。七八年前。家中突失十户客。殆遣去种橘矣。
  
  人每喜治家业。无非悦其妻耳。遗其子耳。李衡初为丹阳太守。后加威远将军。而治家业之心。犹不异普通人士。独其妻、且即此千头甘橘。尚不乐其有也。贵而能贫方为善一语。愿人人三复之。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的李衡。想去治理产业。他的妻子习氏不肯。于是李衡就很秘密地种了一千株的橘子树。等到快要死的时候。就对儿子说。你的母亲。不愿意我去治理生产。所以我们的家里。穷到了这个样子。然而在我们的故里。有了一千头的木奴。那也够了你们的衣食了。儿子听了一些也不懂。不晓得父亲所说的。究竟是什么话。就去对母亲说了。习氏道。大约就是说着橘子呵。你的父亲。从前说过。江陵地方的一千株橘树。当封给我们家里。我当时就回答道。为人在世上。只怕没有了仁义道德。不怕家里不富。若是贵了。家里仍旧贫苦。这才算得好的。要这个做什么呢。在七八年以前。家里忽然间少了十个门下客人。想来就是你父亲。差了他们去种橘子树的了。
  
  七、【姚杨谢姊】
  姚妇敝衣。屡谢其姊。遣车迎之。坚拒不起。
  【原文】
  北魏姚杨氏。阉人符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文明太后所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谓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家贫美服。使人不安。遣车迎之。不起。强舁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及承祖败。执其二姨至殿庭。一致法。姚杨氏衣裳敝陋。免罪。
  
  姚杨氏者。符家内外皆笑。号为痴姨者也。乃以衣裳敝陋。得免罪乎。吕坤谓蝇集腥。蚁附膻。常胥及焉。即承祖不败。而有义有命。彼富贵者。岂吾所宜资哉。杨姨不痴。不必验之成败间矣。
  
  【白话解释】
  十六国时候。北魏国有个女子姚杨氏。是太监符承祖妻子的妹妹。家里贫苦。没有产业。等到文明太后很宠爱符承祖了。亲戚人家都要向他求着资助。只有姚杨氏一个人。独自过了贫苦的生活。不要他们帮助。并且对他的姊姊说。姊姊虽然享受了一时的荣华。不过还不及我有不要忧愁的快乐呵。他的姊姊送姚杨氏衣服。他总是不要。强迫着给他。他就说。我家里贫苦。若是穿了很漂亮的衣裳。倒叫我的心里是很不安的。他的姊姊因为晓得姚家里贫苦。就用车子来迎接他去。同享快乐。车子到了。姚杨氏一定不肯起来。硬硬地把他抬到了车子里。姚杨氏就大哭着说。你们难道要杀我么。等到后来符承祖失败了。把他妻子的两个姊妹。也捉到了殿上来。一个就办了罪。一个就是姚杨氏。因为他穿着的衣裳很破旧。就把他放了。
  
  八、【种母林居】
  种母谷隐。子被干旌。焚其笔砚。不慕时荣。
  【原文】
  宋种放母。洛阳人。性乐道。薄滋味。诸子皆干进。不说也。独放沉默好学。说之。与俱隐终南豹林谷中。放授徒以养。结草为庐。仅蔽风雨。晏如也。放后以荐被征。入告母。母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焉用文为。今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入山矣。放称疾不起。母尽取其笔砚焚弃之。与择人避地者居焉。
  
  种氏母其知道乎。遗教经云。能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韩愈云。与其有乐于其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虽焚笔弃砚。未免太过。然足以愧母之乐子幸进者。
  
  【白话解释】
  宋朝隐士种放的母亲。是洛阳地方的人。生性喜欢学道。对于饮食总用很淡薄的滋味。一点儿也不讲究。许多儿子都要去做官。种放的母亲就不欢喜他们。只有种放的为人。沉静寡默。肯研究学问。他的母亲就很欢喜他。母子两个人。就一同隐在终南山豹林谷里。种放就教授了几个学生。拿修金来奉养母亲过日子。他们住着的房子。是用茅草盖起来的。房间很小。只能够遮蔽了风雨。可是他们母子的心里很安然。一点也不觉得怎么。后来有人说种放的品行很好。于是朝廷里就来征召他了。种放就去告诉了母亲。他的母亲说。我时常叫你不要收了学生讲学。既然把身子隐下了。又还要讲究什么文字呢。现在果然给人家晓得了。不能够平平安安地住着。那末我就要丢了你。独自到了深山里去了。种放就说着生病。不肯出去做官。他的母亲就把儿子的笔砚书籍。烧的烧了。抛弃的抛弃了。同了避世的隐君子们一同住着。
  
  九、【修母荻训】
  欧母画荻。教子显扬。贵不忘俭。变而有常。
  【原文】
  宋欧阳修母郑氏。生修四岁而寡。贫。自力于衣食。亲诲之学。尝大雪夜。以荻拨炉灰画字学书。居恒语修以父为吏时。廉而好施与。俸入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亡后无一钱之积。一垄之植。吾所恃以有待者。知汝父仁孝。必有后也。修感泣。奋力于学。方贫贱时。母治家俭。修举进士。稍显。常不使过之。
  
  俭薄所以居患难也。旨哉言乎。厥后修以直谏贬。欧母言笑自若。且曰。汝家固贫贱。吾处之有素矣。汝其安之。修卒为宋贤相。欧母之教子。自始至终。以俭助廉。尤足为天下后世抚孤成立之模范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大文学家双姓欧阳名修的人。他的母亲郑氏。生下了欧阳修才四岁。丈夫就死了。家里非常贫苦。自己辛辛苦苦地做了工作。才能够敷衍了衣食等种种的费用。他亲自教着儿子读书。家里又没有纸笔。曾经在下大雪的夜里。还用了荻草的梗。在地下炉灰里划作字。教儿子学着写。郑氏常常对儿子说。你的父亲做官的时候。很廉洁。又喜欢救济人家的贫苦。得到的俸禄虽然很少。可是总不使家里有剩下的钱财。你父亲说、不要把这个钱财累了我呵。所以你的父亲死了以后。没有积下了一个钱、置下了一亩地、给你过着生活。我所以心里觉得还有点希望的。就是晓得你父亲这样仁孝的行为。将来一定有很好的子孙呵。欧阳修听了母亲这一番话。心里非常感动的哭了。于是就很用心的读书。当欧阳修还在贫贱的时候。他的母亲料理家务很俭朴。等到欧阳修已经中了进士。渐渐的发达起来。郑氏仍旧照常。不准超过从前的老样子。
  
  十、【曹后止征】
  曹后节俭。种谷亲蚕。谏征燕蓟。止帝贪婪。
  【原文】
  宋仁宗曹后。彬之孙女也。性节俭。喜稼穑。宫中种五谷。亲蚕。元宵。仁宗欲于禁中张灯。后谏止。仁宗崩。英宗冲龄即位。会病。尊为太后。垂帘听政。天下翕然。英宗愈。即归政。神宗立。尊为太皇太后。神宗欲伐燕蓟。后曰。得之不过南面受贺而已。万一不谐。则生灵所系。苟可取之。太祖太宗收复久矣。何待今日。乃止。
  
  曹后平卫士之乱。救灭焚帘。拒幸姬之言。肃清禁掖。张妃请盖出外。允借无难。佾弟进谒宫中。帝留不许。苏轼以诗得罪。原其过微。安石以法疲民。言其怨众。慈圣之德政孔多。吾取其节俭无贪者。
  
  【白话解释】
  宋朝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就是曹彬的孙女儿。生性节俭。喜欢种田。就在宫里面种了五谷。并且亲自养了蚕。在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日那一天。仁宗皇帝要在宫里迎灯。曹后就劝住了。后来仁宗死了。英宗才四岁年纪。做了皇帝。却逢着生病。于是把曹后尊做了皇太后。在殿上挂了帘子。坐着帘子里面办理着国家的政事。这时候、天下是非常太平了。后来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就把政权仍然归还了英宗。后来神宗做了皇帝。就尊他做了太皇太后。有一次、神宗皇帝要想去攻打燕蓟的地方。曹太皇太后就说道。倘若就使你攻下了那个地方。也不过你坐在南面受了他的朝贺吧了。万一攻打不下。那末这是关系着百姓的生命。何等重大。那里可以轻易举动的呢。况且那个地方。若是可以取得的。那末在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时候。早已把那地方收复了。何至于等到现在呢。于是神宗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十一、【高后减政】
  高后减政。廉明勤慎。苛敛悉除。女中尧舜。
  【原文】
  宋英宗高后。服用俭质。弟士林将迁官。后曰。毋以妾故乱祖宗法。乃止。神宗即位。尊为太后。哲宗立。尊为太皇太后。与帝御延和殿。垂帘听政。散遣修京城役夫。罢减皇城内觇者。止御前工作。出近侍三十余人。戒敕中外。无敢苛刻暴敛。废导洛司物货。及民所养户马。宽保马限。皆从中出。大臣不与。人称女中尧舜。
  
  高后临朝凡九年。悉更安石新法。以常平旧法改青苗。以嘉祐差役改募役。除市易之法。宽茶盐之禁。诏裁损外家恩四之一。有司请受册文德殿。辞以天子正牙。非女主所当御。其廉德不可胜数也。
  
  【白话解释】
  宋朝英宗的皇后高氏。服用很俭朴。皇帝想把他的弟弟高士林升了官。高后就说。不要为了我的缘故。违背了祖宗的法度。于是就不给他的弟弟升官了。神宗做了皇帝。尊他做皇太后。哲宗做了皇帝。又尊他做太皇太后。那时就同了哲宗在延和殿里。垂了帘子。在帘子里面办理国家的政事。高后所行的政策。都是很好的。像以前把民间叫了来修京城的百姓。一个个都叫他们回去。并且减少了皇城里面所用的侦探。把皇宫里奢侈无益的工作。一概都停止了。宫里的三十多个宫人。都放了他们出去。又去警戒朝廷里面和外边的官吏。不要用苛刻暴虐贪敛的手段。去对付百姓。把导洛司的物品废除了。又把王安石所行的新法。叫百姓按户计着产业、替皇家养战马的事。或者把他废止了。或者宽限了期限。这种完善的政策。都是高后一个人在里面定出来的命令。大臣们并不预闻着。所以百姓称他是女中的尧舜。
  
  十二、【刘梁甘粝】
  刘妻梁氏。父为侍郎。宁归寒士。粝食何妨。
  【原文】
  宋刘宰继妻梁氏。丽水人。父为吏部侍郎。笄而择配。贵胄争委禽焉。母问所愿。梁氏曰。吾视诸贵豪子。怙势以陵物。殖货以自丰。岂能有远志。无宁归寒士耳。父闻而异之。遂以妻宰。宰时调仪真法曹。俸禄皆脱粟。而掾属以上。例责之仓吏。使易精凿。宰不责。斗籴以奉亲。而己与家人粝食。梁氏乍去膏粱。即甘之。
  
  考宰之兄。在外纳妇。生一女二子。遣归宰。梁氏拊如己出。宰前妻陶氏贤。而早卒。梁氏述及之。每为唏嘘流涕。器用有存者。悉谨视之。曰。吾不获与贤者共旦夕。见其物如见其人也。其悌德尤足称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刘宰的后妻梁氏。是丽水地方人。他的父亲是做了吏部侍郎的。梁氏年纪长大了。他的父亲要给他许配人家。有许多富贵人家的子弟。都来向梁家求婚。他的母亲就去问他的志愿。梁氏说。我看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个个是依赖了父兄的势力去陵辱人家。积蓄了财物。自己很丰厚的享用。这样的人。那里会有远大的志向呢。富贵人家的子弟是这个样子。还不如嫁一个贫穷的读书人了。他的父亲得知了女儿的话。觉得他很难得。就把女儿嫁了刘宰。这时候、刘宰奉调到仪真地方做法官。所得的俸禄。都是些粗糙的米。但是属官以上。依了旧例。可以把粗糙米向守仓的人去换好米的。可是刘宰并不去换。另外买了一斗好的米去给爹娘吃。自己和家里的人吃着粗糙的米。梁氏在娘家过惯了肥肉美食的日子。到了刘家来。就吃着粗糙的饭。可是他很甘心。并不觉得怎样。
  
  十三、【刘徐怒金】
  徐氏峻洁。富妻不屑。见夫怀金。竟请自绝。
  【原文】
  宋廉靖先生刘愚妻徐氏。未笄。有志操。母欲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氏泣曰。愿得有志行者事之。为富人妻。不愿也。后归于愚。时愚结庐城南以居。颓垣败壁。蓬蒿萧然。著书以自适。徐氏机杼佐之。晏如也。一日。愚怀白金数铢以归。徐氏艴然曰。妾以君为贤而事君。今若此。请自绝。愚出书。则诸生所具束修也。乃止。
  
  刘徐氏其学孟光哉。孟光欲事贤者。适梁鸿有高节。拒势家女以聘之。徐氏欲事有志行者。适刘愚通经学。隐居教授以聘之。至于见夫怀金。竟请自绝。卒得养成其夫廉靖美誉。内助之力。斯为最矣。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廉靖先生。姓刘名愚。他的妻子徐氏。在未成年的时候。就有一种高尚的操守。他的母亲要把他嫁给姑母的儿子。那个人的家里是很有钱的。徐氏不肯。就哭着说。我只要求得一个有品行的人。终身服事他。是很情愿的。假使叫我嫁给有钱的人做妻子。那我无论如何是不情愿的。后来就嫁了刘愚。这时候、刘愚的家里住在城的南边。四面的墙壁都破的了不得。屋里面生着了野草蓬蒿。这份人家的贫苦。也就可想而知了。刘愚每每著着书。意志很愉快自得。他的妻子徐氏跟着织布。两个人很安乐的住着。一些儿也不觉得困苦。有一天。刘愚回家来的时候。在怀里拿出了好几钱的银子来。徐氏见了。面上就生了怒气。说道。我为了你的品行很好。所以嫁到你的家里来。那里知道你是这样的。请从此同你断绝了吧。刘愚就拿出了一封信来。原来这些银子。是他丈夫的学生们。送给先生的修金。于是徐氏也就罢了。
  
  十四、【谢侯沟箧】
  侯氏遇盗。侍姑不离。族妇认箧。慷慨与之。
  【原文】
  宋谢泌妻侯氏。家贫。盗起。姑疾笃。不能出避。侯氏侍姑侧。誓死不去。盗怒斫之。仆沟中。及苏。见沟侧有箧。发之皆金珠。有族妇至。认为己物。侯氏与之。族妇分一酬之。侯氏曰。既是汝物。我何有焉。却不受。后夫与姑俱亡。子幼。父母欲嫁之。侯氏曰。夫家所存者、止此耳。忍去而使夫家无后乎。宁居贫养子。饿死。命也。
  
  谢侯氏之于姑也义而孝。于子也义而慈。于夫也义而忠。且信。其于族妇也。则义而廉。向使族妇不冒认为己物。吾知谢侯氏亦必不愿得此不义之财也。分一酬之其肯受乎。而族妇之贪益显矣。
  
  【白话解释】
  宋朝谢泌的妻子侯氏。家里非常贫苦。有一回。强盗来了。这时候、他的婆婆病得很厉害。不能逃避出去。侯氏就立在婆婆旁边。无论如何死也不肯逃走。强盗生了气、用刀把侯氏斫了一下。侯氏的身子就跌倒阳沟里面了。过了许多时候才苏醒转来。看见阳沟的旁边。有一只小匣子在着。把他打开来一看。里面都是些金银珠宝种种的贵重东西。这时候有个同族的妇人来了。就冒认了这个匣子是他家的。侯氏也不和他计较。就把这个匣子给了同族的妇人。那个同族的妇人。就分了一些给侯氏。算是做了酬谢。侯氏说、既然说是你的东西。我那里有分的呢。终于不肯收受。后来他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儿子的年纪又很幼小。他的父母就要给他改嫁。侯氏说。夫家现在所存在的。只有这点骨肉了。难道我忍心抛弃了他。使丈夫的家里没有后代么。我宁可过了贫苦的日子。抚养着孤儿。就是饿死了。也是命里注定的呵。
  
  十五、【杨罗出俸】
  杨氏年耄。种苎园中。纺绩不懈。散俸惠穷。
  【原文】
  宋杨万里妻罗氏。性清俭。万里官秘阁。子为帅。土阶田舍。处之怡然。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下。躬作粥。召臧获徧食之。始役使焉。年八十余。于郡圃中种苎。躬纺绩不懈。子迁五羊。得月俸奉母。母称疾。尽出之。曰。吾福薄。乃得此。果致疾。悉散之。平居服饰无华丽。生四子三女。毕自乳。曰。饥人之子哺己子。吾不忍为也。
  
  杨罗氏惠以使下。悯及孤穷。俭以治家。勤以励己。年已八秩。纺绩亲劳。子迁五羊。称疾散俸。盖其读书有得。以鲁敬姜言行为法耳。君子谓杨秘阁父子之介也。匪独其性生也。成诸妇道母仪者多也。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杨万里的妻子罗氏。生性又清正。又勤约。杨万里在京城里做掌馆书的官。他的儿子也做了元帅。可是罗氏的家里。仍然是泥土堆成的阶沿。像农人一样卑陋的屋子。他住着是很自得其乐的。在天气很寒冷的时候。罗氏每每天刚亮的时候。他就起来了。到了厨房里。亲自做了粥。叫男女用人们。都吃了粥。然后再叫他们做事。年纪八十多岁了。还在衙门的菜园里种了苎麻。亲自纺绩着不肯懈怠。后来他的儿子到了广东去做官。把一月的薪俸。送给母亲去用。罗氏就说着有病。把薪俸尽数分给了人家。说道。我的福份很薄。得到了这种薪俸。果然就惹出毛病来了。所以我把他都分散了。平常家居时候的服饰。没有一种华丽的东西。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是吃着自己的奶养大的。他说。饥饿人家的儿子。来哺养我自己的儿子。这种事情。是我所不忍做的。
  
  十六、【昭睿无取】
  元昭睿后。亲执女工。观宝无取。廉洁可风。
  【原文】
  元世祖昭睿后翁吉喇特氏。亲执女工。拘诸旧弓弦练之。缉为紬。以为衣。其韧密比绫绮。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缝为地毯。其勤俭有节。无弃物。类如此。帝以宋府库故物。各聚置殿廷上。召后视之。后遍视即去。帝遣宦者追问。欲何所取。后曰。宋人贮蓄以遗子孙。子孙不能守而归于我。我何忍取一物耶。
  
  昭睿后天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济。与有力焉。观其获俘弗喜。观宝不贪。待宋代全太后之仁。责太保刘秉忠之语。载在史册。卓绝群伦。于元代皇后中。不愧首屈一指。
  
  【白话解释】
  元朝世祖的昭睿皇后。姓翁吉喇特氏。他在宫里。亲自做着女工。把旧弓上的废弦线。接续了起来。织成了一种粗绸。做了衣服。他的坚密是和绫缎一样的。宫中宣徽院里有一种羊腿里的皮。放着没有用处。昭睿皇后把他拿了来。一块块的缝起来做了地毯。他的勤俭很有节制。不使有了废弃的东西。差不多件件都是这样的。有一天。世祖皇帝把宋朝库房里的宝贝。一类一类的放在宫殿上面。把皇后叫了来。教他看着。昭睿皇后看完了就走去。世祖皇帝差了一个太监把皇后追回来。问他道。你在这些宝物的里面。看中了那一种。假使你有看中了的。那末就可以拿了去的。昭睿皇后说。宋朝的人。把这些宝物贮藏着。遗留下来给他的子孙。他的子孙保守不住。才归了我们。我那里还忍心去拿他的东西呢。
  
  十七、【马后宝贤】
  马后俭约。惜物尊天。俘玉何贵。所宝惟贤。
  【原文】
  明太祖马后性厌华饰。正位中宫后。尤崇俭约。服浣濯之衣。尝曰。当为天地惜物也。诸将克元都。俘宝玉。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帝曰。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后拜谢曰。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耳。
  
  高皇后衾裯虽敝不忍易。每制一新衣。余帛缉为巾缛。织工治丝有遗弃者。亦缉而织之。暇时且讲求古训。尝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盖其则古为师也。至所宝惟贤。尤善读书经矣。
  
  【白话解释】
  明朝太祖皇帝的马后。生性厌恶华美的服饰。做了中宫皇后以后。格外的俭朴了。身上总穿着洗过的衣服。他说。这是应当为天地爱惜物力呵。当初明朝的将官。把元朝的京城攻下了。把他们的宝贝金玉都拿了来。马后见了就说。元朝皇帝有了宝贝和金玉。但是他不能长做着皇帝。照我的意思想起来。大约做皇帝的。还有另外的宝贝吗。明太祖说。我晓得了。你说做皇帝的得到了贤人。这才是宝贝么。马后拜谢着说。的确我的意思。是和皇上所说的一样。因为我同了皇上。出身都是很贫贱的。到了现在。一个做了皇帝。一个做了皇后。我恐怕骄傲放纵的行为。就生在奢侈里面。危亡的祸患。就发生在微小的事情上。所以但愿皇上得到了贤人。一同治理天下才好。
  
  十八、【中妻诵诰】
  吴中之妻。受封诵诰。终篇无廉。微言劝导。
  【原文】
  明吴中在工部为官。惟知谄事中人。虐使工匠而不恤。工匠之逃亡者动辄以数千计。每赴役。且请械以威之。惟严惮其妻不敢稍忤。一日。领诰命至家。以遗妻。妻既拜受。命左右取吴中诰来。为我诵之。听毕。曰。上自为乎。中曰。翰林代草耳。妻笑曰。翰林诚知人。终篇何尝有一廉字。中面赤。强笑而已。其语至闻禁中。
  
  河东狮吼。此妇人七出之条也。乌乎可。而吴中之惮妻。则非狮吼之故也。盖其妻秉正中闺。故一语可以愧夫。且声闻禁内矣。吾以为吴中幸有此妻耳。不然。以吴中之品格卑陋。更不知伊于胡底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吴中。在工部里做官。吴中的品行很不好。对了有势力的太监。他就竭力去谄媚。对待工匠们。就很虐待。一点也不去可怜他们。所以工匠们每每怕他的虐待。因此逃去的。一动就有几千。算起来实在不少。吴中每每叫工匠去做工的时候。并且带了刑具去威吓他们。可是他在家里。又非常怕他的妻子。不敢稍稍地忤逆他的。有一天。吴中领了封官的诰命。回到了家里给了妻子。妻子拜着受了。又叫左右的人。把吴中的诰命拿出来。读给我听。听完了。就问道。这个是皇上自己做的么。吴中说。这那里是皇上做的。是翰林官代着皇上做的呵。他的妻子就笑着说。翰林的官。确是能够晓得人呵。你看一篇诰命里。从头至尾。那里寻得出一个廉洁的廉字。吴中听了觉得很惭愧。面孔也红了。只好勉强装着笑的样子过去了。后来这回事。一直传闻到皇帝的耳朵里。
  
  十九、【郑鼎还帛】
  严妻郑鼎。家计维艰。丧帛不受。置笥复还。
  【原文】
  明严日权妻郑鼎。母家富而严贫。未尝以贫告父母。父母畀之财。则曰。郑氏固有家法。何以女贫多畀财乎。终不受。父卒。母遗之帛曰。斯若翁丧帛也。今不成服矣。以遗汝。泣曰。父死不忍视其书。以手泽存也。丧帛之存。比书为甚。何忍受之。母密纳诸其笥。归而知之。于次年省母时。复还母。后家愈贫。不受兄弟一钱。
  
  不以夫家贫告父母。已鲜矣。乃父母知之。而故自修饬。不露其贫。尤鲜。父母与之。而申明成法。不受其财。则更鲜。至区区一丧帛。且不肯受。密置其笥。则复还之。愈足征其一介之不苟也。
  
  【白话解释】
  明朝严日权的妻子。姓郑名鼎。他的娘家很有钱。可是夫家很穷苦。但是他没有对父亲母亲说过家里的贫苦。他的父母因为严家贫苦。就多给了女儿一点钱财。他就说。郑家一向有着家法的。那里可以为了女儿贫苦的缘故。多给钱财呢。终于不肯受父母给他的钱财。后来他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就送了他一束帛。说道。这是你父亲的丧帛呵。现在不做衣服了。就送给了你吧。郑鼎听了就哭着说。古礼上说。父亲死了。不忍去看他遗传下来的书。这就是为了手迹留着的缘故。至于见了丧帛的感触。那是比较遗书还要厉害。我那里敢忍心受了呢。他的母亲就暗地里把这一束帛。放在女儿的竹箱子里。郑鼎回到了家里。才知道。到了第二年去望母亲的时候。仍旧拿去还了母亲。后来夫家愈加贫苦。终于不受兄弟的一个钱。
  
  二十、【洪蔡安贫】
  洪妻蔡氏。以富嫁贫。安居湫隘。纺绩躬亲。
  【原文】
  明洪朝选妻蔡氏。闽人。其父夙为大贾。甚富。蔡氏自于归朝选后。始知世间有贫苦之事。朝选家居湫隘。淖泥满庭。蛛丝虫茧。网户黏壁。蔡氏安之。每遇客至。或饷田夫。亲与灶妪厨婢。均其劳苦。见妯娌纺绩。心甚悦之。昼夜习焉。不数月。尽精其业。后朝选官至侍郎。蔡氏从居官舍。布衣粝食。力勤纺绩。不异旧时。
  
  孟光之于梁鸿。桓少君之于鲍宣。徐女之于刘愚。皆以富家女而嫁贫儒。克随夫安贫处约。已为难能可贵。而洪蔡氏后为侍郎夫人。从居官舍。布衣粝食。力勤纺绩。不异旧时。更进一层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姓洪名朝选的人。他的妻子蔡氏。是福建地方人。他的父亲是个大商人。家里很有钱。蔡氏自从嫁到洪家来以后。才晓得世间上是有贫苦的事情。洪朝选家里的房子、非常低小。地下又是烂泥地。潮湿难走得很。门户里布满的。墙壁上黏满的。都是些蜘蛛丝和虫的茧。可是蔡氏很安心地在这种地方住着。遇着了客人到来。或者要给种田的人送饭去。蔡氏就跟着厨房里的人一同工作。一样的劳苦。蔡氏又看到了他的婶婶姆姆们。纺着纱。绩着麻。他就很喜欢。日夜去学习。果然不到几个月的工夫。各种女工。就练习得很好了。后来他的丈夫洪朝选做到了侍郎的官。蔡氏跟了丈夫在衙门里住着。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糙的饭米。竭力的纺着纱。绩着麻。他的勤俭。仍旧和从前一样。
  
  二十一、【任琛婚嫁】
  任琛躬纫。以俭佐廉。婚取清白。嫁不丰奁。
  【原文】
  明马森妻任琛。随森仕宦。所至必课僮莳蔬。躬纫丝枲。以俭佐廉。生二子。曰荧。曰夑。有言某尚书欲以女妻荧。任氏谢曰。我家薄宦。何敢逆女高门。后属森之贫交为蹇修。为燮娶世尚书林女。曰。非以其盛。为清白耳。所生四女。为治奁具。皆不及中人家。戒之曰。吾昔嫁书生。今汝辈公子同归。慎勿谓俭。厚汝辈多矣。
  
  当马森举进士时。家召贺客。有请歌舞为欢者。任氏白姑曰。森素约。亦将有所树耳。闻之毋乃不安。姑以为然。遂出止之。任氏处处以俭佐廉。故其夫其子。皆以清廉见重于时尔。
  
  【白话解释】
  明朝马森的妻子。姓任名琛。跟了丈夫上任去。他所到的地方。一定督着僮仆布种菜蔬。自己亲自绩着丝麻。他自己很勤俭地、去帮助他丈夫的廉洁。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马荧。小的名马燮。有人说。某尚书要把女儿许给马荧做妻子。任氏就辞谢了说。我们家里官职很小。家产又没有。那里敢仰攀高门呢。后来请了马森的贫贱时候旧朋友做了媒人。给第二个儿子马燮。娶了世尚书名林的女儿。任氏说。这不是为了世家的门第大。就是因为他们也是清白的人家。任氏又有四个女儿。嫁给女儿的装奁。都还不及中等人家。任氏就对女儿们说。吾从前时候嫁了个书生。现在你们都是嫁给贵家公子了。你们不要以为嫁资太少。若是把我以前的时候、和你们比较起来。已经厚待你们许多了。
  
  二十二、【潘郭诗诫】
  郭氏诫子。诗句遗徽。为官廉德。胜舞斑衣。
  【原文】
  明潘维城妻郭氏。少习文史。尝取古今格言。列诸座隅以自戒。既归维城。夜每伴其读书。子洙官至藩司。郭氏尝示以诗云。愿子为官廉以德。殊胜斑衣舞老莱。又云。人生名利等秋叶。惟许丹心照天地。少从父尚宝卿立彦居京师。当时朝臣。如严相张司马王中丞陆锦衣辈。始终成败。历历记之。时述以诫诸子焉。
  
  潘郭氏事舅孝谨。事妾姑如其姑。事夫兄弟和而敬。固已孝悌兼全矣。盖其最好太上感应篇。深味有得。故列古今格言于座隅以自儆。记当时朝臣之成败以诫子。廉诗四句。尤足录为千秋之仕训。
  
  【白话解释】
  明朝潘维城的妻子郭氏。从小就读过了经史百家的书。他曾经把古今名人的格言写了出来。贴在坐位相近的壁角里。可以常常看见了警诫着自己。嫁给了潘维城以后。夜里每每陪伴着丈夫读书。他的儿子名潘洙的。官做到了管银库的藩司。有一次。郭氏带给儿子几首诗。里面都是警诫儿子要廉洁的话。那首诗说。但愿儿子做官有廉洁的德行。那就胜过老莱子着了斑斓的衣裳。在父母跟前舞着。使得父母心里欢喜的。又一首诗说。人生在世上。名利两件事。要看得轻薄像秋天的树叶。很容易去掉的。只有留得一片丹心。可以照耀天地的。当郭氏幼小的时候。跟了他的父亲。就是做了尚宝卿的官。名叫郭立彦的。一同住在京城里。所以当时朝廷里的官吏。如严相咧。张司马咧。王中丞咧。陆锦衣咧。这一班人的从头至尾成败的情形。他都知道明白。他就很详详细细地记载了起来。时时说着这种事实。去警诫他的儿子们。
  
  二十三、【李林却枋】
  李妻林氏。夫妇节廉。却枋再四。守命清严。
  【原文】
  明李廷机致政归。卒之日。所遗宦橐。仅四十四金。语其妻林氏曰。以二十金治木。以二十金治丧。时泉州蔡太守觅上次二副杉枋。以备选用。林氏曰。治木治丧。皆有成命。公岂不知太师生平乎。往复再四。不受。蔡曰。昔门人厚葬颜渊。夫子不能禁。岂吾麾守斯土。而敢以俭薄待吾师乎。林氏不得已。因取其次者。
  
  郭燮熙谓林夫人与文节公。砥砺清苦。穷达始终如一。真贤配也。其得以同有千秋者。乃不在富贵而在名节。天爵之贵于人爵也如是。而蔡太守不薄待其师。亦不愧为文节门人也夫。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宰相姓李名廷机的。告老回来。死的时候。他家里只有四十四两的银子。李廷机没有死的时候。对他的妻子林氏说。把我遗下了的银子。二十两去买口棺材。二十两做了丧事的费用。这时候他有个门生姓蔡的。正做着泉州地方的太守。就送了两副棺木来。一副上等的。一副次一等的。预备叫林氏拣了去用。林氏说。采办棺木。办理丧事。太师都有遗命的。你难道还不晓得太师生平做人的清廉么。送了来。还了去。这样的有好几次。终于不肯收受。姓蔡的就说。从前孔子的门人厚葬了颜渊。孔子也不能禁止他们。难道我在这里做了地方官。那里敢去薄葬我的先生呢。林氏推辞不掉了。不得已、就拿了一副次等的棺木来葬。
  
  二十四、【申蒋移奁】
  蒋氏廉德。盖世所无。己之奁具。尽遣小姑。
  【原文】
  明申在廷妻蒋氏。祁阳人。父应春为砀山尉。家殷富。蒋氏自幼不识人世穷苦事。及归在廷。卸簪珥。却绮罗。从姑亲井灶。夜篝灯伴作。饥寒不告。小姑嫁期迫。在廷力不能办奁。蒋氏曰。妾嫁未一年。诸所需用皆备。可用以遣妹。在廷曰。非所冀也。蒋氏嗔曰。夫知为妹乎。固妾姑也。敢吝此服器而贻家累乎。在廷叹服。
  
  嫁女之家。闻有小叔姑则戚。而嫂亦厌恶此两人。若不可一日有。何者、为姑耳目。谮愬相虐也。能善事小姑。已为贤妇。况己之奁具。母家物也。肯尽数以与小姑乎。乃曰固妾姑也。其廉德、古今一人耳。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姓申名在廷的人。他的妻子蒋氏。是祁阳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蒋应春。是在砀山县里做尉官的。家里很是有钱。蒋氏从小生长在有钱人的家里。不晓得人世上有穷苦的事。等到他嫁到了申在廷家里来。他就卸去了簪环的首饰。脱下了罗缎的衣服。跟着婆婆亲自在井里汲水。在灶下烧饭。每逢晚上的时候。点了灯伴着婆婆做工作。就是肚子饿了。身上冷了。也不去告诉人。后来他小姑的嫁期近了。申在廷的能力。不能替他妹妹置办妆奁。蒋氏就说道。我嫁过来还不到一年。所有日常要用的东西。都齐备了的。可以给小姑去做嫁妆。申在廷说。这不是我们所敢希望的。蒋氏就生了气。说、丈夫只晓得帮你的妹妹。可是你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呵。那里敢吝惜了这几件器皿和衣服。增加了家累呢。申在廷听了。叹息着佩服他的贤德。
  
  【绪余】
  女子之廉。当其承欢膝下。深处闺中。惟父命之是从。无冶容之为悦。兰姿蕙质。何事铅华。玉洁冰清。不资锦绣。许字则听之天命。莫择富豪。于归祇尽于人伦。奚须妆饰。其为妇也。不在掌夫家之管钥。不计享舅姑之田园。先人若有所遗。尽归娣姒。母家或有所赠。尽献翁姑。井臼勤操。谋生自给。衣食俭约。日用有余。尤宜严闺阃之清操。杜良人之贪念。既生有子女。更须教导于幼稚。以为先入之基。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庶几达则甘受粗粝之养。不愿为牲鼎之烹。穷则不取非义之财。亦不为非分之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