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法师:人生智慧无边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一再以亲情及丰厚的财富试图动摇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亲情与佛道之间,为此苦恼不堪。 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佛陀禀明,请佛陀为他开示如何降伏内心的烦恼魔。 佛陀于是向他说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锄头贤人,他原本是个农夫,从早到晚辛勤在园里锄草种菜,后来他就发心出家。出家之后,觉得很不习惯,又还俗回去种田。但是种田实在辛苦,想想,还是出家没烦恼,就又出家去了。出家以后,他又无法适应每天早晚的精勤修行,为了不辱佛门清净勤朴的形象,又再度还俗。如此出家、还俗,还俗、出家,总是不能持久,而慈悲的佛陀总是方便包容了他的进退。

这一次,他维持了一段长久的出家生活,不曾动过还俗的念头,忽然看到一把从前用过的锄头,心念一动,又想起从前农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么逍遥,忍不住就荷着锄头,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觉来到江边,望着滔滔的江水,终于下定决心:“都是这把锄头,害得我在佛道里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唉!人生究竟有多少的岁月可以蹉跎呢?今天决定不再退心还俗了!” 他毅然决然地把锄头往江中丢去,只见锄头迅速的沉没,泛起阵阵涟漪,所有的挣扎疑悔也随之消失,顿然有种解脱的感觉,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必挣扎了。 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位国王作战胜利,率领一大批兵将班师回国,一行人浩浩荡荡乘船而下,锄头贤人忍不住大喊:“你们作战胜利了吗?你们能打倒敌人,却不能胜过自己。我,锄头贤人,今天终于战胜了天下最顽强的敌人——自己,我丢掉了锄头,放下了我的执著,战胜了我心里的烦恼,我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啊!” 说到这里,佛陀无限慈爱地告诉他:“世间上最可怕的敌人不在外面,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贪瞋痴烦恼。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烦恼作战,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若有所悟,发愿一定要战胜自己,做个堪受佛法的大器。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顶礼,从来没有懈怠、懒惰。有一次,她请佛陀到家里受供,佛陀知道她的来意,故意问道:“你设斋供佛,想获得什么样的功德?” 女居士恭敬地回答道:“如果有福报,我希望求得四个儿子。” “为什么要求四个儿子?”佛陀温和地问道。 “佛陀!如果我有四个儿子,长大以后,大儿子去经商,可以赚很多钱;二儿子去务农,年年有丰富的谷米收获;三儿子教他努力用功,将来做官光耀门户;四儿子让他出来学道,修成圣果,接引父母及一切人,这样,我就满足了。” 佛陀听了她的心愿以后,说道:“好的!让你满愿。” 女居士很高兴地供养佛陀,没有多久就怀孕了,之后生了一个男孩。从小这个孩子就聪明伶俐,和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宠爱有加。

小儿慢慢长大了,他的母亲虽然希望有四个儿子,可是再也没有弟弟,因此将爱四个孩子的心都贯注在这个儿子身上。 有一天,在闲谈中母亲将供佛及愿求四个孩子的事情告诉了他的爱儿。这孩子听了母亲的话以后,牢记在心中。长大了,就学做生意,以他的伶俐聪明,不到一年,就赚了很多财宝,父母高兴极了。此后,他不再做生意,改行到田里去耕种。在他的勤劳灌溉下,谷物加倍的丰收,邻近的人都非常称叹。家里既有钱财,又有米谷,已经成为大富豪。这时他就要实践母亲的第三个愿望,做官光宗耀祖。本来他就是个才子,求官当然不甚困难。做了大官,家里又富有,现在还有什么可愁呢?可是他的最高愿望并不止此,当了一年官以后,就对他的母亲说:“妈妈!您老人家所要求的四个愿,儿子今已完成三愿,只剩下最后的一愿,如果我出家了,那不是能让您心满意足了吗?” 母亲知道儿子要求出家,其实这也是她自己的本意,因此很欢喜地答应了。儿子高高兴兴地辞别母亲,到佛陀那里请求出家做沙门。仗着佛陀的功德,以及自己的善缘,加紧精进修行,不久便证成大阿罗汉。成道以后,又回家度他的父母及一家人。从此,自己踏上了弘法的道路,利益众生,成就众生。

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问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诉他:“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哪四品呢?”信徒问。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谓四品。” 佛陀接着说:“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弃;见富贵附,贫贱则弃,这是花友。 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这是秤友。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是山友。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这是地友。 ” “这四种朋友,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信徒再问。 佛陀说:“前二者,攀富贵,弃贫贱,有赠则尊敬,无赠则怠慢,都是嫌贫爱富的酒肉朋友,不能视为知己。后二者,能把欢乐给人,卫护一切众生,恩厚不薄,这才是我们所要交往的朋友。”  

上一篇:这是谁的罪过
下一篇:公共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