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止于智者

发布时间:2021-12-1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度了五比丘,而后有五十位青年跟着耶舍来皈投于佛陀的座下,接着有三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都带着他们的弟子皈依,所以佛陀的僧团很快地增加到一千多人:你们若常读诵《阿弥陀经》就会念到“千二百五十人俱”逗一句,这是经典中形容佛陀僧团的浩大。

  当时,佛陀带着这群弟子游化在恒河两岸,到处弘法利生。有一次,佛陀和弟子们到了王舍城,佛陀将僧伽安顿在精舍里,白天他们仍过着和往常一样的生活,大清早就必须出外托钵。可是,比丘们托钵时,看到城里的人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到底在议论什么呢?

  原来是怕佛陀和僧众进城;因而有这样的传言——佛陀所到的地方,许多很优秀、颇有成就的青年或中年人都会被佛陀引度出家。所以,有儿子的父母很害怕儿子会出家;妇女也很惶恐,害怕她们的丈夫会被引度、一去不回,这传言带给当地人一阵骚动不安。

  因此,比丘们若要向年轻的妇女托钵,那些妇女就会赶快把门关上;有儿子的父母看到比丘来了,也赶紧关门避开,像这样的情形,在城里很普遍,一户传一户,真是人心惶惶。有一天早晨,比丘们要出门前就向佛陀提出这件事,报告他们在城内所遇到的情况。佛陀跟弟子们说:“这些是非不会太久的,顶多七天就会过去了;只要我们行正、言正,言行合一,这种是非很快就会过去,不会超过七天。”比丘们听到佛陀这么说就很安心地继续去托钵。

  经过了七天,大家看到佛陀庄严的相貌,又听到佛陀所说的真理——佛陀宣讲四众弟子法门;有出家弟子的规则,也有在家弟子应该受持的规则,大家听了以后才知道信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修行不必守出家的规矩,因为在家居士有在家的规则,可以过“佛教家庭”的生活,也有适合在家居士的修持法门,所以大家就心安了。是非不但就此消除,而且人们对佛陀更加敬仰,对僧伽的供养也恢复了,在王舍城大家都很敬重三宝,并且确实奉行三宝的教法。

  由这段经过可知,一般人都难免会有猜测的心理,很容易听信流言,这就是“是非”易行的原因。而佛陀只抱着“行正、言正、心正”的态度应对,他不动声色、随顺机缘教化,“是非”自然消除,也正是“是非止于智者”的证明。

  现代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疑、互相明争暗斗;而学佛必定要学习佛陀的精神,抱持心正、言正、行正的态度不必多管是非,同时也应学习当听到、看到、感觉到是非时就“到此为止”让它消除掉。唯有如此,生活才会快乐自在,而不会被卷入是非的漩涡中。

(证严法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