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后魏人,学问渊博,中年时在家教授学生,受业弟子千余人。后被北魏太武帝征召,专掌撰述国史,又奉诏教授太子(后来的恭宗)。
崔浩因国史事件被关押时,太子对高允说:“我带你去见皇上,你依照我的话行事就是了。”
朝见世祖(魏太武帝)时,太子说:“高允为人小心谨慎,虽然与崔浩同事,然而身份卑贱,一切受崔浩宰制,请圣上赦免其罪。”
世祖问高允:“国书是否都出于崔浩之手?”
高允回答:“太祖传记是前著作郎邓渊所著,先帝传记及现今传记,臣与崔浩共同著作。至于注疏,臣所著多于崔浩。”
世祖大怒,说:“既然多于崔浩,那有何生路?”
太子惊惧,急忙替高允辩护:“高允被圣上天威震慑,一时迷乱,语无伦次,臣曾详细问过,确是崔浩所作。”
世祖问高允说:“太子的话当真?”
高允回答:“臣罪该灭族,今已自分当死,不敢妄语。殿下因为臣侍讲于左右多年,哀怜于臣,所以特为臣乞求生路,实在未曾问过臣,臣也未曾说过此话,臣以实回答,不敢迷乱。”
世祖对太子说:“实在正直啊!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真诚尽忠,临死不移,真是一位难得的忠贞臣子,应该格外赦免。”于是赦免了高允。
世祖因国史之事非常震怒,即命高允草拟诏书,自崔浩以下,一切与国史有关的官僚,列出一百二十八人,皆诛杀五族。高允认为施刑太重,不忍拟诏。世祖一再催促,高允冒死进谏:“崔浩所犯,假若还有其他罪状,那不是臣所敢了知,若只触犯国史事件,不应如此诛连惨重。”
一听这话,世祖大怒,命武士将高允拘捕起来。太子急忙为高允拜请。世祖终为所动,说:“假若不是此人提醒,当有几千人丧命啊。”于是诏令灭崔浩五族,其余改判自身死罪。
著作郎宗钦临刑时感叹说:“高允的仁恕之心,真是接近圣人境界啊!”
高允经此大节,更被器重,晋封为咸阳公,又任散骑常侍,历事五位皇帝,出入三省,五十余年,未尝犯有过失,被朝廷内外所称道。
高允虽地位显赫,但生活简朴,如同贫寒之士,只有几间草屋,室内布被敝衣,厨房只有些盐菜而已。高宗感叹说:“古人的清贫,岂有比这更甚的吗?”
高允平生笃信佛法,常设斋供僧,讲经说法,好生恶杀,曾对人说:“假若阳报不差,我的世寿应享百岁。”后果然于九十八岁高龄善终。(《魏书·高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