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十)03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第十九章行门

  第三节净业助行

  3.大乘福(慧善)

  大乘福凡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1)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净业修持的先决前提。菩提心的内涵与功能,前文多有阐发,兹不赘述。发菩提心能拓开吾人的心量,潜移默化地化解我执,降伏烦恼。儒家亦重视发心,孔子教育学生应“志于道,据以德,依于仁,游于艺。”②以天下为己任,弘毅刚健,死而后已。儒佛发心的目标有高下之别,然其激活潜能,希贤成圣的路向并无二致。

  众生发菩提心的因缘,各各不同,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主,或因欢喜,或因烦恼,或因恩爱别离,或因怨憎汇合,或因亲近善知识,或因恶友,或因见佛,或因闻法,或见法欲灭等。一般说来,娑婆众生因挫折、困顿、疾病等负面人生体验而发心念佛者居多,处在富贵得志顺境中发心者较少。无论何种因缘,皆是多生多劫善根遇缘成熟的表现。

  净业行人志求净土,应发大心,不求人天福报,愿以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众生,一切怨亲,同生净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深信因果。

  因果律是宇宙人生真相的高度概括,从类型上分,有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二种。

  其一,世间因果律即三世善恶因果报应。释尊晓谕:世间诸众生类:“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痖、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①无量劫来,种现互薰的因果链,惟有五眼圆明的如来才能悉知悉见,天人或声闻道眼所见亦不广,凡夫肉眼所见极短,所以,凡夫众生浅信因果尚不可得,冀其深信因果,殊为不易。世间因果律即有报通三世的含义,又有转变由心的义理。前因定业,由命所运,乃凡夫被动消极之情形。苟能深知业由心造,命由心转之理,立身修业,则前因不足恃,现因之善力转变业力,改善命运,体现人的主体性与人性的尊严,此乃佛教因果律的深层义理。

  其二,出世间因果,信愿持名是出世间之因,九品化生净土是出世间之果。如有人发信愿心,执持名号,西方七宝池中,即时产一莲萼,标名于上,如镜现像,了了分明。一念如是,念念皆然,妙因妙果,因果同时,不可思议,皆不出一心。又当念佛时,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止是定因,定是止果;观是慧因,慧是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故一句佛号,止观并运,定慧等持,寂照同时,亦是深微因果之体现。

  弘一上人将深信善恶因果报应与佛菩萨的灵感,作为取得佛教徒资格的必要条件。对因果的信心程度与当人智慧浅深呈正相关。净业行人应深信世出世间二种因果,仰信佛语,以此规范吾人的行持,一丝不苟,如是不失为世间的道德君子,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亦可增上往生的品位。

  (3)读诵大乘。

  诸大乘经典,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九界众生出离苦海的慈航。释尊一代时教,悉皆从真如实相流出,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而对至圆至顿、易行难信的净宗法门,不深入教海,难窥净宗奥妙之万一。读诵大乘,深入法源,洞探诸佛之机,理路豁通,智慧眼开,即能催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获得持名往生之实益。由于读诵大乘,久受熏习,亦能加速华开见佛,听闻佛法,速证菩提。

  站在净宗的角度,读诵大乘经典主要以净宗五经为轴心,旁及《法华》、《华严》、《首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涅盘经》,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轮番阅读。

  至于读诵大乘经典的方法,印祖有一段精妙的开示:“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皆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曰但能如此看。读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①

  印祖开示我们:对佛典不宜从研究入手,而应以至诚念诵或默阅入手,从自性慧光直觉悟解经义,不走逻辑推论的路子。如是诵经阅经,获益甚巨。如智者大师诵《法华经》,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圭峰大师读《圆觉经》,豁然大悟;惠能六祖听《金刚经》,契悟般若之宗等。净业行人应仰循古德芳踪,至诚阅读净宗经典,常得西方净境的熏陶,久久转业识心成如来藏,契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境界。

  (4)劝进行者。

  净业行人以知恩报恩之心,劝导一切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其功德利益甚大。经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净宗念佛法门乃如来普度十方众生的无上妙法,弘扬宣说此法,甚契如来本怀。释尊为弘传净宗经典者授记:“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①

  弘扬宣说念佛法门的方式不拘一格,或升座讲经,或随机劝化,或书写佛号张贴,或播放佛号磁带,或临终开导助念等,总之,应以自行化他,以身弘法为原则。亦可善巧地借助现代传媒与高科技手段,用以提高弘布净宗的效果。

  综上所述:净业三福含摄五乘佛法的一切善行功德。净业三福对世道人心的改善,意义深远。现代如能人人奉行孝养父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自然会营造出一个风调雨顺、祥和安乐的太平盛世。如能进一步奉行戒善与慧善,则娑婆秽土即可转为人间净土矣。净业三福内具积极救世,利他服务的菩萨精神,于安邦治国、净化人心,效用卓著。吾人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与实施。在净业修持上,净业三福与往生的品位受用相关。多一分净业,则多一分往生后的功德受用;少一分净业,则少一分往生后的功德受用。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净业所成,三福是净业正因。所以,净业行人在信愿持名的前提下,应随分随力地修持净业三福,祈愿回向净土,增上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