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有福报,但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就很计较现世的这些情况。
比如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都不大感兴趣?因为他们一来不谈工作贡献,首先就问待遇。他们认为所谓的好工作就是用力少、轻松,能得高工资,其实这样理解就错了。
试问人家公司怎么想?还不知道作为新人的你工作能力怎么样,不知能给公司创造多少利益,怎么就能给高工资呢?
应该是不要去谈待遇问题,先老实做事。等福报修到了,待遇自然就来了。
看看孔子是如何教导我们去求福报的。孔子的学生子张想学干禄,即求福报。孔子对他的请求怎么回答呢?“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子张问干禄)
我们一生在社会生活当中,会有很多见闻。对这些事情,要有所选择。“阙”即是回避,保留。可以多闻,但对闻到的有怀疑的东西要保留。不要随便下结论,也不要到处去传。
“慎”就是经过意地当中的选择,对有依据的,真理性的,正面价值的言语、事情,可以言说出来,这样就能够寡尤,少犯过失。
再就是我们见到很多东西时,有些是对个人、社会很好的东西,但有些把握不住它近期、远期的效果时,就得要“阙殆”。
“殆”就是有疑惑,不能肯定它是不是好的一面,你就持保留态度,然后把所见到的正面的、好的东西从行为当中表达出来,这就叫慎行其余。
这样就能够“寡悔”,就是少后悔。有的行为一旦做得不对会常常后悔,这就不行。但如果前面每一步都有慎重考量,就会减少后悔。
(少言寡悔)
这样在言语上能够少过患,少过失,行为上还少后悔,“禄”就在其中了。就等于说福禄不求自来,这里面就蕴含着因果的观念了。
孔子的这一段言教是告诉我们身口意三业要精勤修行,就能够减少外在的过失与内心的后悔,这就能够自求多福。
这“福”是什么呢?孟子谈到福有两种:有天爵,有人爵。
什么叫“天爵”呢?能够行持仁义忠信,做好事不疲不厌,这就是在修天爵。修天爵,公卿大夫就能够作高官。
人爵就是富贵,所以修天爵是谈道德问题,在人爵层面是谈福德问题,福禄的问题。古代的人很淳厚,就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就是不要追求到底能得多少待遇,只要去修天爵,修仁义忠信等善行。修了天爵,公卿大夫的人爵自然会来,是这么一个意思。
那这里可不就是谈因果的观念么?所以通过这个因果的观念是要我们当下的行为去修天爵,不要注重一个现世的俸禄。
这段话我们看大部分的注解都是把这个“禄”称为俸禄,或者作官的禄。好像子张学怎么做官,得到高官厚禄,这种解释就是不正确了。
(观照好身口意三业,福报自然来)
其实是通过修天爵,人爵自然而来。修天爵就会去修善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免要多闻多见。在这其中一定要做到阙疑阙殆。如果我们在多闻多见当中不能保留那些怀疑的,或者有危险性的,不安定的东西而随波逐流,那不仅得不到“禄”,灾祸也就来了。
那我们真的能做到阙疑阙殆么?其实不容易,这要有智慧的辨别能力。在多闻多见当中能够阙疑阙殆,慎言慎行这不容易。
所以孔子说修天爵得天禄,在现世观照、守护好身口意三业就可以。等做到了修天爵,自然得天禄,就是禄在其中矣!
这是法尔自然地因果法则,这样做了,“禄”就会现前,不是去求、去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