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弥陀疏钞为何净土宗祖师多以钝根自量?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袾宏,末法下凡,穷陬晚学。罔通玄理,素鄙空谈。画饼何益饥肠,燕石难诬贾目。

  上明念佛获如是益,不念佛招如是损。故述己意,惟崇念佛。今初先以钝根自量也。末法,则生之不时。下凡,则报之不胜。穷陬,则见之不广。晚学,则智之不深。事且未能,况复知理,明所言不足取信于人也。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段话莲池大师首先是“愧己不德”。“袾宏”,就是他自己的名字。“末法下凡”,先定所处的是末法时期。

  佛教化的时期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阶段。正法,正者,证也,就是证果之证。正法一说有一千年,一说只有五百年。就是在正法之时,佛法有教有行,有理有果,教理行果都具足,这就叫“正”。

  那么“像法”呢?“像”就是相似的意思。如果正法是以现量智证实相理的话,那么像法就是以比量智依稀仿佛地见道。像法一千年,有教有行,有理而无果证,这就是“像”。

  到了“末法”的时候,那就是斗争坚固了,徒然地有教理,很难有果证,所以就叫“末”。

  所以莲池大师说,自己生在末法时代,是“下凡”。“下凡”就是具足烦恼,博地凡夫的意思。莲池大师说这些就是想表明自己不是出生在正法、像法的时候,去圣时遥,有惭愧的意思在里面了。

  “穷陬晚学”,“穷陬”指代偏僻的地方。我们以为中国好像是地球的中心,其实站在佛法来看,地球的中心是在古印。我们中国属于边地——佛法不流通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震旦国属于“穷陬”。

  佛教是在佛法兴起一千年后才传到我们震旦国的。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教内都有很强的边地意识,就说明我们不能亲炙圣贤,不能有多闻、多见这样的条件。

  “晚学”,就是莲池大师说自己智慧不深,事相上的修持尚且难以做到,更何况理上的证悟呢。那么这些都是愧己不德。

  大家要注意钞文中这句“故述己意,惟崇念佛。今初先以钝根自量也”。这段话是莲池大师叙说自己作《弥陀疏钞》的大意,表明自己惟以推崇念佛为是,并以钝根自量。

  我们注意净土十三代祖师,以钝根来自量大概是一个规律。

  善导大师说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莲池大师以钝根自量;“名字位中真佛眼”,蕅益大师说自己最多是名字位,但烦恼都没有伏住;印光大师一生也以常惭愧僧自居。

  祖师们都以钝根自量,这是有一些净土宗情怀在里面的。修净土法门最怕认为自己修行多么多么厉害,这种人如果对自力很高举的话,就很难去仰靠佛力

  但净土法门是要仰靠佛力的,常常要把自己看成是钝根之人,破见惑如断破四十里的急流水,我们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破见惑、思惑。

  我们自力怯弱,真像善导大师说的,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就是也靠自力修行,但是常沉没于生死苦海之中,常流转于三途恶道之内,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出离三界的“缘”。

  这个“缘”就是他力——弥漫于法界的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

  那么,佛种从缘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就是拯救众生的强缘。而其实全体的佛力也就是自性之力,全他即自,心佛众生等无差别。

  所以我们若以钝根自量,就会一往情深地仰靠佛力,从而获得这个“缘”,解决轮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