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21

发布时间:2022-01-1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21

  2、三十三身(天身、人身)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上文已说了三圣身的现身说法,度那所应度的众生,现在是讲现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说法了。对于此处的现身说法,须要从几方面来考察。

  认为适宜以梵王身得度的时候,不单是现梵王身,而且要现梵王的心;应以帝释身得度的时候,不单是现帝释身,也要有帝释的心。为了要同化对象,自身现出和对方同样的相,这可以看为菩萨同事的运用。

  「同事」,是大乘菩萨教化的方便。你是什么样子,他就现同样的形貌教化,和你共处共事,这实在是菩萨的慈悲。

  好比母亲想叫幼儿吃东西的时候,连他自己的口在不觉中也会张开来。大乘菩萨因为要教化众生,哀愍护念众生,所以才现身和众生相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观世音菩萨要使我们的心成为梵王,或帝释的心,那末,在心里就要反省内顾,使其示现同菩萨一样的大慈悲心,这是在修养上很可耐人寻味的!

  现在,观世音菩萨示现应化的方便,照前面的说明来看,我们应该时时反省内顾,要见到自己心里的观世音。

  「大梵王」或是「帝释天」,是印度自古以来所信仰的对象。如果用佛教的眼光来看,那些都是婆罗门的各种神,由于这些神,而能得到安心立命进入大道的人也不少。所以,在佛教中,决不排斥这些神;不单是不排斥,而且最初信仰这些神,后来皈投到佛教的怀抱中来的人也很多。所以就尊那些神为拥护佛教的神。因为那些神,虽不能修养到成佛,但都是在我们凡夫之上。

  在佛教中,由于印度古来的传说,说这世界分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能超越这个三界。三界的第一是欲界,欲界里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的六道

  诸天之中,和我们相距不远的是欲界天,欲界天中有地居天和空居天。

  地居天,还没有离地,空居天已经离地。

  地居天,根据印度古代的传说,就是由须弥山成立的。「须弥山」的梵语叫「须迷卢」,四方有人所住之处:东方叫弗婆提州,西方叫俱耶尼州,北方叫橱单越州,南方叫阎浮提州。阎浮提州就是我们所住的地方。在这须弥山的中腹,有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这是欲界的起点。再上去是忉利天,此天在须弥山的顶上,四方各有八天,四八是三十二天,中央有帝释天,把这个合起来,叫做三十三天。

  从这里进入空居天,其最下的是夜摩天,其上是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到这里是欲界的终点,共有六天,再上去就叫色界了。

  欲界,是还未十分断除欲情,到了色界,就完全没有欲情,那里有十八天。

  第一叫做初禅天,这个天中有梵辅天与梵众天,再上去是大梵天。初禅天上去是二禅天,二禅天中亦有三天。二禅天以上是三禅天,三禅天亦有三天。三禅以上是四禅天,四禅天有九天。合共色界有十八天。

  色界以上叫无色界,无色界不但是没有欲情,即连肉体也没有,所以无色界的四天,叫做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这就是三界二十八天。

  像有这样种种的阶级,这些阶级可以看作我们在静思熟虑到达精神闲寂时的阶段。

  「天」,在婆娑论中说:「光明照耀,故名为天。」佛教中讲光明,无论何时都是比喻智慧的,所以人间如不昧于欲情,就可运用智慧。四天王天的阶级虽尚未舍离欲情,但已经很为稀薄;到了帝释天,肉欲已经没有了,但尚有精神上的爱情。像这样渐渐的再上去这是所谓梵天,是相当于色界的初禅天。因为能离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常生善心,所以叫做梵天,比这梵天更大的称为大梵天。楞严经中说: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帝释天」,亦是大善神,在忉利天的中央,是三十二天之主,率领很多的天及人民,守护佛法云。

  「自在天」,是欲界最上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梵名叫做「婆罗维摩婆奢跋提」,此他化自在天,智度论卷九上说:「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俱舍颂疏世间品卷一说:「他化自在天,于他化中得自在故」。此天就是不要自己乐具变现,而爱下天化作,假他人之乐事,自在游戏,才叫做他化自在天。此天与色界摩榼首罗天(四禅天中大自在天)皆是害正法的魔王天。中有魔王宫殿,因此,常常派遣魔众到我们的世间来;使我们增添了许多的苦难,都是由于这些大恶神。

  但是观世音菩萨,不管你是善神,大魔王,帝释天,或者是恶神自在天,都是照常来济度。这可以看出观世音在世间是善的即以善的诱发,是恶的即以恶的警觉。

  所以菩萨应化的方便,有摄受,折伏二门。或以爱抱容摄受,或以力惩戒折伏,欲度众生,这两方面均有必要。光有爱没有力,则难以驯伏;光有力没有爱,则易招反抗。

  因此,爱与力,摄受与折伏,都很重要。善神可化的,即可现善神度化;恶神可化的,即现恶神度化。

  有一种人,听到别人的善,能够启发自己的善;或是见到别人的恶,容易反省自己的恶;众生的机类很多,所以菩萨的应现也各各不同。

  心若清净,智慧涌现出来的觉,这是观音菩萨化为大梵王示现在自己的心中;心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等十善道生起来,这是观音菩萨现帝释天的教化;心若生起邪念,妄想,昧了自己的智慧,则观世音菩萨现成自在天身令其反省,令我们要这样自觉。这一段说法,是应该思想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