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八风之患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一、利衰和毁誉

  利,即利益,凡有利于我的顺境,称之为利。衰,即衰减,凡有损于我的逆境,称之为衰。其实利与衰岂有一定?、在顺境中,我们往往得意忘形,以致于种下日后失败的原因;在逆境中,我们反而容易觉察自己的疏失,从而谨慎应付,于是再度渐入佳境。《宝王三味念佛直指》卷下第十七品中告示佛子的十不求行,点醒人们执著顺境的迷惘:

  1.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2.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创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

  3.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

  4.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

  5.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成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

  6.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

  7.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

  8.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

  9.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

  10. 被仰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

  如果我们能够抱著一颗虚怀若谷的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论利弊与衰都不会动摇我们的心志。

  毁誉也是如此,毁,是在背后以恶言毁谤;誉,是在背后以善言赞誉。当听说别人毁谤我们的时候,应当自省:是否自己做人处事有不圆满的地方?果真有所不周之处,就必须自我改进,反之,心安理得,又何必斤斤计较?当听说别人赞誉我们的时候,除了检讨自己是否实至名归以外,更要心存感谢,继续努力,苟能时时观照自我,就不会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神情而心情浮动。

二、称讥和苦乐

  称,即称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者,名之为称,讥,即讥诽,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说明者,名之为讥。

  世间上好坏没有一定的标准,以伟人为例,了解他的人奉为神明,不了解他的人视为魔鬼。然而真理究竟不会久藏,因果也不会错失好人,历史上,多少人毁谤佛陀,但无损于佛陀的伟大;耶稣被犹大出卖了,钉在十字架上,更显出他为人牺牲的精神;而一心想征服世界的亚历山大壮志未酬身先死,秦始皇的好大喜功却导致国家迅速败亡。凡此无菲说明了只要心中有崇高的理想?讥毁磨难正是我们的逆增上缘,反之,一味地向外攀缘名利,万般荣耀也会成为失败的催化剂。

  苦与乐是总括上列境界的感受。遇到恶缘,身心受到逼迫,即是苦;遇到善缘,身心觉得喜悦,即是乐。无论苦也好,乐也好,都是自己的身、口、意业招感所致,所以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大喜过望。因果昭彰,一切操之于已,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力量突破困境,把握现有的善缘,为世人创造更多的幸福。

三、斯皆非常法

  总之,诸行无常,八风也不能自于其外。一般人害怕无常,其实,无常才能进步,无常才有希望,无常能使凡夫悟道成佛,无常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什么样的境界来临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我们心中能如如不动地接受事实,进而随缘利生,随行度众,改变恶因,广结善缘,则必能有一番光夙霁月的天地。

四、无忧亦无喜

  所以,为祸福而忧喜是没有必要的,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古来的祖师大德由于将自己安住在慈心悲愿、般若智慧之中直道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终能成就经世济民的丰功伟业,我们应该效法他们这种任运豁达的胸襟。

【文章原创作者:韩国机房 http://www.558idc.com/kt.html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