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怎么样看待老年人的?孝是本分

发布时间:2023-05-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明朗法师:佛法是怎么样看待老年人的?佛教对孝顺父母的看法?

敬老爱老

  九是阳数比较大的数字,传统上,九九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我们祝所有老人节日快乐!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敬老节开始,以及佛法是怎么样看待老年人的。

  敬老爱老,不仅是社会的一个风气,也是我们人生当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堂课,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老年人有丰富经验,有很多的人生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另外,从感恩的角度讲,没有老年人就没有我们今天。我们国家充满着正能量,对于老一辈的敬仰,以种种的形式,缅怀老前辈的革命精神。传达着敬老爱老的重要、有必要,这是感恩心的一种培养。

  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孝道。无论你们受了三皈依五戒菩萨戒,还是没有学佛的,孝道是为人之本。一树,一花,都是先有根后有叶,后有花的,父母是根,我们应该饮水思源,要知恩报恩。《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我们做事情有先有后,有轻有重,在家庭生活中,从世俗生活层面的角度讲,父母为本,我们是末。

饮水思源

  孝顺是有内容的,它并不是一个概念,也并不是一个形式。它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对长辈的那种珍惜和感恩之心要有,这是我们生命的根。所谓的事业等等,某种程度上是长辈给我们带来的,我们叫恩泽后世。我们要有这种根源意识,寻根意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的源头枯竭,我们不懂得去饮水思源,没有把源头经常放在自己的心里面,没有用一种感恩的心去承事我们的生命,我们一定会断流。

  释迦牟尼佛,古圣先贤或者历代祖师所做的一切的事情,都是给予我们心灵的引导,人的幸福还是不幸福,人有正能量还是没有正能量,最重要的来源是他的心。《华严经》里面讲,善财童子要去求道,他要解脱。文殊菩萨就教他要善用其心,一切功德不从他得,是每个人自性当中都本具有的。你能善用其心,能够用正能量去开发你内心里面的这些功德,你就能够自在、解脱,快乐,乃至成佛

至道之法

  印祖讲,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对于父母师长,对于三宝、阿弥陀佛,以及领导,都是我们的上。要摆正我们的位置,要有恭敬心,真正的孝顺是无怨无悔的,敦伦尽分的。《梵网经》讲,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就是我们的一个本分的规范,就是戒,是我们应该做的。

  孝顺是我们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承上启下,把信心、利他心,宽容心,慈悲心,感恩心等正能量,传递给其他的生命,融入到我们周围,甚至我们晚辈的心的状态里面去,这叫关爱生命,这个其实是钱买不回来的。我们要懂得用这些优良的传统去培育晚辈,这是对一个生命的最重要的关爱。

  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成道,乃至用教法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从轮回里面走出来。我们也见到很多生老病死,见到很多老人,我们有没有真正回归到自己?哪一天我也会这样拄拐棍,甚至吃不下饭。一个佛弟子,见到一切事物,听到一切声音,我们人生当中所有的经历都必须回到你当下这念心上来。也就是说你必须从你所见所闻的一切事物当中要增长你的智慧;能透过人生的无常,要追求一种不生不灭的状态。

以苦为师

  我们对于生命的终极关怀。老,是生命过程当中的一种形式,老的后面那个环节,就是死亡,没有人能逃避。唯有圣人知道,死亡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唯有圣人教化我们如何超越生死。我们现在学佛念佛,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尤其学佛带来的利益是有三个层面,第一,让我们今生快乐。第二,临终自在。第三,来生得到究竟的解脱。

  我们厌离娑婆,其实不是与别人对立,不是给人瞋恨,不是给别人造业,而是我没有话说。对什么东西我都没意见,这叫厌离。厌离就是不再造业,不再纠缠。无论是贪爱还是瞋恨都叫纠缠,都不叫厌离,只有淡淡的你才会很轻松。今生的是非得失,不再执著,持无所谓的心态,很多境界你就能过得去。

  生命要有方向感,就是我们要有愿力。那么老年人能够遇到佛法,生命就有意义,念佛又不要钱,又不要花很多气力,只要信愿念佛,就得到更大的利益,让心更能安,换得来生的金刚不坏之身,得到无量寿的生命状态。

  佛讲,以苦为师,师,就是从苦难当中生长智慧,要得到利益,这是以苦为师的一个基本的内涵。否则冤枉受苦。白白苦了一辈子,最后什么也没有明白。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道理,从苦难里面真正得到究竟的解脱了,苦也是值得的,我们受苦有意义。这个苦就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人生当中解脱的道路。佛陀、祖师、高僧大德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的许许多多的念佛人,也都是从生老病死里面走出来,得到究竟的快乐。

  我们今生知道了老苦,知道死苦,我们就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种状态下面,好好地去寻求解脱之法,好好念佛,求生净土!今生的受苦,今生的老病死,就是最后一次。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文章原创作者:阿里云代理 http://www.558idc.com/aliyun.html处的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
上一篇:善待父母,从“好脸色”开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