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十四、十五课综合指要

发布时间:2023-05-02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1.维摩诘是金粟如来化居士身,在释尊大法中,弹呵小乘渐教勉其进趣大乘,所以对于小乘法,每有讥评。此种作风,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与出家声闻,站在对立的地位,其实若统全局来观察他实在是释尊重要的配角。他的手法、眼光,在小乘的立场说是「诤」,在大乘的立场说是「导」。像这种似白衣教训缁衣的事实,是只许后人知照,不许后人仿效。假如居士若欲效法维摩诘的举动,是要具备:超过十地菩萨的智慧,和阿罗汉的神通,然后才可以,否则就没有资格。因为惟有这样,才能维持佛门乘机秩序,和三宝的尊严。不然的话,张三李四,都可以援引维摩诘的先例,训斥出家人,这样只有掀起内哄,使法运缩短,作外道的功臣,所有在家居士,都应该体会斯旨,共维大局。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云:「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效维摩诘,岂但如此,故知其决不可也。

  2.得不思议解脱法门者,能纳须弥山于芥子之中,四王及忉利天,依然如故。能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中,鱼鳖虾蟹,皆无所觉。能把大千世界,置手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毫不之知。可知以三万二千个,高八万四千由旬的师子座,排在丈室里,还觉得宽绰,是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华严一多相入,广狭自在的学理,我辇凡夫,未到境界,除深信外,是不能以言语或事实,来作证门也。试思:电影幕上,方仅盈丈,而能容许多山河、房屋、人马、不见其挤,世人观之,不以为怪,何况不思议佛法了。

  3.吾人虽未至佛菩萨位,然而佛的涅槃、寂光、三身、十力、十八不共法等;菩萨的四摄、六度、十波罗蜜、十地等,则不妨加以研究。乃至尚未证声闻四果,然而四谛、十二因缘、见思惑、六神通等,亦不妨加以研究,如此虽一时不能即至,亦生响往心,歆羡心,此响往歆羡心,能为修道的前导故也。

  4.科学的力量,不宜忽视,精神的力量,业的力量, 更不宜忽视,世人只知有科学界,而不知尚有精神业力界,此大不可也。楚熊渠子夜行,见草间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矢没入其中,视之石也,心大惊奇,再射之,不能入矣。夫心以为虎,射之而矢贯其中,心以为石,则不能入,这岂不是万法唯心之证吗?今人对于经中所说:一切神通境界,一定要用现代科学为证明,然后才肯相信,殊不知:所谓现代者,二十世纪的现代也,若到三十四十世纪,乃至千年万年以后,又与此时大异矣。佛法是不变的真理,不能随时代科学标准而转移;例如奈端的万有引力说,三百年来,为科学界权威,然最近乃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推翻,再过若干年后,相对论亦难保不又被他人推翻。前时的天文家,皆说别的星球,无人无世界,今仪器进步,又发现别的星球,亦有人有世界矣,科学又何足为标准呢!又如菩萨处胎经说:「我以右肋生,汝弥勒从顶生,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同是此世界,至弥勒下生时,人寿会超过八万岁,土地变成黄金,弥勒竟从顶上生出,此时科学自身,早已破产,又那有资格,作标准作证明呢?

  5.地上菩萨,不一定都生在佛国,就是在我们这世界中活着的,从前和现在都有,只是我们凡夫,无神通力,看不出来。例如维摩诘、文殊、弥勒、他们都是等觉菩萨,马鸣是八地菩萨,龙树是初地菩萨。行者由凡夫,修经三贤至登地,已历一阿僧祗劫,由初地至七地,再历一阿僧祗劫,由八地至十地,又历一阿僧祗劫,至十地之终,已过三大阿僧祗劫,等觉更不必说了。一大劫是十三万万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一兆计之,一阿僧祗劫,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这当然连他们在以前亿万生中,在其他世界所修者,都计算在内,时至今日,积起来,才有这么长的时间。不然的话,我们这世界的寿命,不过一大劫,其中有人的时间,只有四分之一大劫,安能培育出一个三大阿僧祗劫学历的菩萨来。

  6.自无始至于今日,一切世界上,所有灭度的佛、菩萨、二乘高僧、可以说:今俱在。所有死亡的六道众生,乃至一蚊一虫之微,也可以说:今俱在。他们灭于此,必生于彼,不在此处,必在他处,所以生时一个也没有多,死时一个也没有少。行人在此世界所学的佛法,今后虽历他生他世界,还是有效。否则,未断见思,未离轮回之前,不知历若干生死,即如凡夫修十信成就,亦须经一万大劫,若今生修,来生便亡,何能积累至千劫万劫。为学亦如铁匠打铁,锤锤皆不落空,所以学人尽管放心修行,每念心句,或拜一拜,或动一念,或作一事,或施一钱一物,你们自身的第八识识田中,都会替你记得清清楚楚,留为来世多生的资粮。若起一恶念,作一恶事,它也会纤毫不漏的记起来,留为来世多生的苦报,一切众生的根器和业力,就是由这样产生出来的。

  7.今人学佛法,往往都说名相难懂,因之望而生畏,其实名相并不难,难处是在条理,学佛法,看经论,目的也都在解决条理。看教要到洞明心性,大开圆解,才算是豁然贯通,这非埋头经卷一二十年,恐不易办。中间若不经善知识护持,仅凭自己扪索之功,想证实相,解第一义,这样非有宿根,就决不可能。至于普通名词,只要买一部佛学辞典,肯用心,一面看经一面翻看注释,只要二三年功夫,必有相当成就,并不比研读科学为难。可惜世人不肯发心探讨,以致希世奇珍的佛法,如空山埋宝,无人能知,岂不可叹。学佛类倒啖甘蔗,渐入佳境,又如嚼橄榄,先觉微苦,后成甜汁,今人见难见苦,即便退缩,如何会尝出佳境甜汁来。

  8.教本中,第一课是说佛,把佛说个轮廓,二、三两课,自当说释尊略历,以表追思崇敬,示不忘本。第四课是举一尊他方佛,表佛有两种方式,药师如开医院,利有病众生,来院住医;释迦如背药箱,亲到病家诊疗。第五课直接是介绍如来十号,间接是介绍佛德佛行。由第一至第五课,都是说佛,第六课是介绍佛法,第七课以下,是介绍僧了,第七泛说菩萨,第八是举例,选弥勒者,因他是肉身,与释尊同时,生于印度,有家世可考,不涉渺茫,又是当来下生佛,要多认识些,与他结结缘。九、十两课,举出菩萨道场,俾明白他们度生方式,好见贤思齐。第十一、十二课,说六度,明菩萨必修之法。第十三课,说维摩诘,表在家菩萨,亦与弥勒相对,备缁素两种格式。第十四课,明菩萨位阶,第十五课,说菩萨行愿,由第七至十五课,都是说菩萨僧,十六课以下,是说声闻僧了,二十一课结束三宝,普劝皈依,这是行文的脉络。见也。

上一篇:15:何谓“涅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