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二)
当武帝居集会议,排斥佛教时,佛徒多起而辩护,沙门知炫,更痛驳道士谬论,帝及张宾,皆不能屈。于是下诏,令佛教与道教,悉皆废除,破坏寺庙,焚经典佛像。另建「通道观」选佛道二教著名人,一百二十位居之,令著衣冠笏履,称为道观学士,名为贯通佛道二教,实则压抑佛教,袒护道教,化僧伽为道士,使学老庄。此时蜀新州果愿寺僧僧猛,进京论不宜排佛,静蔼法师,亦谒帝论其非是,皆被逐出,于宫中自杀,宜州僧道积,与同侣七人饿死,其事迹至为壮烈。
建德 (1) 三年后,实行灭佛,关陇 (2) 佛法,破除几尽。六年武攻灭北齐,自以为是排佛的效果,乃召集已被迫还俗的佛教大德五百余人,帝辩述破佛理由,众皆畏祸不敢言,惟惠远起而抨击,辩难不止,帝辞穷不能答。惠远更厉声言:「陛下今恃王力,任意破坏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帝大怒睨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远更说:「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百姓当共陛下同堕地狱,何处有乐可得?」帝但命僧等皆出,一面励行破佛,北齐四万余寺,皆充王公第宅,三百万僧侣,皆令还俗。不久嵩贬死,帝身感恶疾,遍体糜烂死,未三年,杨坚 (3) 弑静帝自立,遂至亡国。
唐时佛法最盛,法相宗的玄奘,窥基,禅宗的弘忍,惠能,净土宗的善导、法照,律宗的道宣、怀素,华严宗的贤首、澄观,密宗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高僧,皆出于唐代。同时因为皇帝姓李,巧与老子 (4) 同姓,由是乃奉为先祖,而道教亦极得朝廷的保护,佛教则每受道教的排挤购陷,至武宗时,遂发而为会昌 (5) 之难。
会昌元年,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亲受法 (6),衡山刘元静,亦蒙宠信,命为光禄大夫,崇玄馆学士,共在宫中修法。宰相李德裕,助道士排佛,遂依道士请:除洛阳、长安、各留四寺,诸州各留一寺外,余皆毁之,僧侣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 余者皆令还俗,寺材造廨驿,金银交度支官 (7),铁像造农具,铜像铜器铸钱,此为会昌五年事。不及一年,归真被诛,德裕贬死,武宗服道士金丹,疽发背死。
唐武宗崩,宣宗立,止破佛令,然佛教与唐室俱不振,内有牛李 (8) 之争,外有藩镇之祸,国遂亡于朱全忠,入于五代乱世。至后周世宗 (9) 又下令破佛,禁私自出家,废寺三万一百三十六,存二千七百,铜像铜器皆铸钱,所幸南方吴越王 (10) 境内,佛教尚盛。
此外隋炀帝亦排佛 (11),卒因庐山沙门大志,上表愿焚身救法,许之,佛法赖以保全。又宋徽宗信道士林灵素言,亦排佛 (12),幸不久因京城大水,即敕复旧制,为时甚短。
【注释】
(1) 为北周武帝年号。
(2) 谓关中陇西之地,即陕西、甘肃二省。
(3) 隋文帝姓杨名坚,初仕北周封随公,宣帝崩,辅静帝,进爵为王,不久弑帝自立,国号隋。
(4) 人名,与孔子同时,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日明,为道教之祖。
(5) 为唐武宗年号,佛教称武宗灭佛事,为会昌法难。
(6) 道家秘文名为。
(7) 官名,掌贡赋租税,量入为出,故名度支,即今之财政部。
(8) 唐牛僧儒与李吉甫,德裕父子等不相容,互相排轧者四十年,称为牛李党争。
(9) 五代时周立,姓柴名荣,在位六年卒。
(10) 钱、临安人,破黄巢,平刘汉宏及董昌之乱,以功封越王,又封吴王,唐亡,受后梁太祖之封,称吴越国王,传至其孙,归地于宋,国除。
(11) 炀帝五年,诏僧徒无德业者,悉还俗,寺院冗余者拆毁,庐山僧大志,上表论请停诏不行,愿燃身以报国恩,帝许之,遂以布蜡缠身自焚。
(12) 徽宗信道教,道士徐知常、徐守信、刘混康、林灵素等,皆大蒙因宠。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改佛寺曰宫,烧弃佛经,称佛为大觉金仙,菩萨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令著道士衣,居道士后,但不久即敕复原状。
【习题】
(一) 北周武帝,如何化僧为道?
(二) 武帝排佛时,佛门有何壮烈事迹?
(三) 周武帝攻灭北齐后,如何破坏佛教?后来君臣们,如何遭受恶报?
(四) 写出盛唐时,佛教各宗的高僧,各二三人。
(五) 道教在唐代,何以极得朝廷的保护?
(六) 一、会昌五年,如何削除佛教?二、构成会昌法难的君臣们,后来如何结果?
(七) 后周世宗,如何破坏佛教?
(八) 宋徽宗如何信道教,抑佛教?
【本文由:香港云服务器 http://www.558idc.com/ne.html网络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