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3-05-02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附录(四) 选择题

  1.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_年

  (a)五四三 (b)五九四

  (c)五八八 (d)六二三

  2.世界公认的佛陀日是阳历_。

  (a)四月十五日 (b)四月八日

  (c)五月月圆日 (d)月圆日

  3.佛教成立于佛_时,

  (a)出世 (b)出家

  (c)成道 (d)涅槃

  4.佛历是从佛_时计算起。

  (a)出世 (b)出家

  (c)成道 (d)涅槃

  5.佛陀降生于_。

  (a)祗园 (b)鹿野苑

  (c)蓝毗尼园 (d)王舍城

  6.悉达多太子的父亲是_。

  (a)白饭王 (b)净饭王

  (c)阿育王 (d)斛饭王

  7.悉达多太子_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待遇。

  (a)很满意 (b)不满意

  (c)不反对 (d)不了解

  8.悉达多太子于_ 岁时舍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

  (a)十七 (b)二十五

  (c)二十九 (d)三十五

  9.悉达多太子是由_而成正觉的。

  (a)修苦行 (b)修武功

  (c)修善道 (d)修净行

  10.佛陀证得无上正觉时,正坐在_树下的金刚座上。

  (a)菩提 (b)琉璃

  (c)竹林 (d)娑罗

  11.悉达多太子是佛陀幼时的名字,意思是_及一切功德,成就。

  (a)安祥 (b)吉祥

  (c)安稳 (d)安乐

  12.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最重要的是_理法。

  (a)因缘 (b)因果

  (c)果报 (d)缘起

  13.佛陀初转*轮的地点是_。

  (a)灵鹫山 (b)鹿野苑

  (c)圣伽沙 (d)蓝毗尼园

  14.佛陀的涅槃处是_。

  (a)王舍城 (b)摩竭陀国

  (c)拘尸那拉 (d)灵鹫山

  15.鹿野苑在古印度的_国。

  (a)波罗奈 (b)拘利

  (c))摩竭陀 (d)乔萨罗

  16.悉达多太子年青时,父王为他筑_宫殿。

  (a)三时 (b)四季

  (c)两季 (d)三季

  17.悉达多太子曾在_畔修苦行。

  (a)恒河 (b)阿那玛河

  (c)尼连禅河 (d)银河

  18.佛陀勤修净行,在一个夜晚,因睹_而觉悟

  (a)明月 (b)明星

  (c)水光 (d)落叶

  19.佛陀对五比丘说_。

  (a)四圣法 (b)八正道

  (c)圣谛法 (d)四谛

  20.佛教史上最早的僧伽是_。

  (a)耶舍 (b)五比丘

  (c)摩诃迦叶 (d)阿斯陀

  21.拘尸那拉城是佛陀的_地。

  (a)诞生 (b)涅槃

  (c)成道 (d)出家

  22.佛陀为父王临终_,表示孝敬。

  (a)作福 (b)作法

  (c)演戏 (d)说法

  23.佛陀遗嘱在佛涅槃后,佛弟子依_为师。

  (a)佛陀 (b)佛法

  (c)戒律 (d)舍利

  24.佛陀对阿难说:「信任自己,紧握真理明灯,在真理中求_。」

  (a)乐趣 (b)快乐

  (c)供养 (d)解脱

  25.悉达多太子,看到什么现象而生起出家的念头?

  (a)五蕴本空 (b)四大皆空

  (c)老病死苦 (d)五蕴炽盛

  26.以下那一项是不属于五明的?答_。

  (a)声明 (b)因明

  (c)内明 (d)无明

  27.不正见中的_是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a)边见 (b)邪见

  (c)见取见 (d)戒禁取见

  28.五蕴中的色蕴,地水火风即是_。

  (a)四大 (b)前四蕴

  (c)后四蕴 (d)四力

  29.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的_,互相合作。

  (a)我为人人 (b)无我为人

  (c)自利利己 (d)利己利人

  30.佛说宇宙万有都是_。

  (a)因缘所生的 (b)佛所创造的

  (c)自然而然的 (d)进化而来

  31.解脱生死,不受后有是声闻乘所证得的果位,叫做无生,即是_果。

  (a)须陀洹 (b)斯陀舍

  (c)阿那舍 (d)阿罗汉

  32.六度精进有三义即_精进,修精进和求化精进。

  (a)常 (b)断

  (c)勤 (d)法

  33.菩萨是觉悟的众生自觉,觉他,但是_尚未圆满,故还要上求佛果

  (a)学问 (b)度化

  (c)法门 (d)觉行

  34.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_的,都可以叫做业。

  (a)内心 (b)勉强

  (c)自愿 (d)身口意

  35.依业力的因果律来说,业报可分_业。

  (a)早晚三时 (b)三时

  (c)今生 (d)后生、来生

  36.声闻乘法类型的佛教徒是_的,只求个人的解脱。

  (a)恋世 (b)出世

  (c)入世 (d)在世

  37.僧伽是绍隆佛的,代表佛陀_,引进众生入佛智的比丘。

  (a)转*轮 (b)作善事

  (c)处理世务 (d)流转佛事

  38.牺牲自己的一切,冒险去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怖畏与痛苦叫做_。

  (a)离苦施 (b)无畏

  (c)所能施 (d)离怖施

  39.佛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的_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轨则。

  (a)真相 (b)假相

  (c)幻相 (d)空相

  40.不贪不嗔不痴是_的后三戒。

  (a)五戒 (b)八关斋戒

  (c)六根清净戒 (d)十善业

  41.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必须先断除_。

  (a)无因 (b)无明

  (c)无理 (d)无道

  42.佛陀的信众,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贫民,应有尽有,这是佛陀提倡_的表现。

  (a)自由平等 (b)慈悲平等

  (c)势力均等 (d)专权统治

  43.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首,故曰:「自_其意,是诸佛教」。

  (a)会 (b)断

  (c)尽 (d)净

  44.八关斋戒的基础是_。

  (a)三业清净 (b)五戒

  (c)八正道 (d)十善戒法

  45.做人必须知恩报恩,佛说我们应报_恩。

  (a)大 (b)次

  (c)三 (d)四

  46.佛徒勤修六度法,愿救度一切众生是实行_。

  (a)人天乘法 (b)声闻乘法

  (c)缘觉乘法 (d)菩萨乘法

  47.十二因缘中的生死根本是_。

  (a)过去支因 (b)现在支果

  (c)现在支因 (d)未来支果

  48._就是由意志力造作的善恶的反应。

  (a)受 (b)行

  (c)识 (d)业

  49.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果报,叫做_。

  (a)顺现受业 (b)顺生受业

  (c)顺后受业 (d)顺次受业

  50.现在造业,二生或多生后才受果报,叫做_。

  (a)顺现受业 (b)顺生受业

  (c)顺后受业 (d)顺次受业

  51.六度法门中的布施能度_。

  (a)嗔恚 (b)悭贪

  (c)愚痴 (d)懈怠

  52.佛徒努力在思想行为上修道,争取现在或来世有更优裕的境遇的是实行_。

  (a)人天乘法 (b)菩萨乘法

  (c)声闻乘法 (d)缘觉乘法

  53.佛徒依四谛法及三十七道品去修行,求解脱生死痛苦的是实行_。

  (a)人天乘法 (b)菩萨乘法

  (c)声闻乘法 (d)缘觉乘法

  54.口业中的_就是斯骗说谎。

  (a)妄语 (b)两舌

  (c)绮语 (d)恶口

  55.要度毁犯就要修_波罗蜜。

  (a)布施 (b)持戒

  (c)忍辱 (d)禅定

  56._是皈依佛陀的出家女众。

  (a)比丘尼 (b)优婆塞

  (c)优婆夷 (d)比丘

  57.涅槃即是_。

  (a)成道 (b)诞生

  (c)入灭 (d)出家

  58.佛陀涅槃后,承继遗钵的是_。

  (a)乔陈如 (b)阿难陀

  (c)摩诃迦叶 (d)舍利弗

  59._是印度佛教禅宗的初祖。

  (a)乔陈如 (b)阿难陀

  (c)摩诃迦叶 (d)舍利弗

  60.佛陀所说教法,在他涅槃后_天,由弟子集会编辑。

  (a)十 (b)三十

  (c)六十 (d)九十

  61.佛涅槃后,众弟子第一次结集经典于_。

  (a)跋迦山 (b)灵鹫山

  (c)迦耶山 (d)班达山

  62.佛徒结集经典,由_诵出经藏

  (a)阿难陀 (b)优婆离

  (c)五百罗汉 (d)舍利弗

  63.我国目前佛教的现状是_。

  i 信徒不断增加 ii 寺庙越来越多

  iii 佛教团体越来越多 iv 佛教徒因大小两乘之分而缺少合作

  (a)i,ii,iii (b)i,ii,iv

  (c)i,iii,iv (d)ii,iii,iv

  64.一个学佛之好学生应该_。

  i 做有益于人的善事 ii 抵抗这诱惑

  iii 不生妄想杂念 iv 度一切众生

  (a)i,ii,iii (b)i,ii,iv

  (c)ii,iii,iv (d)i,iii,iv

  65.佛旗的颜色的次序是根据_所发的光的颜色。

  (a)明星 (b)明月

  (c)太阳 (d)圣体

  66.佛涅槃后由_及高僧等料理佛陀的遗体。

  (a)阿育王 (b)摩罗斯王

  (c)频婆沙罗王 (d)善觉王

  67.佛经第一次结集,由_诵出经藏。

  (a)摩诃迦叶 (b)优波离

  (c)阿难陀 (d)舍利弗

  68.佛陀的众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_。

  (a)摩诃迦叶 (b)优波离

  (c)阿难陀 (d)舍利弗

  69.佛教史实,南传和北传的记载互有出入,后来由_开大会作共同规定。

  (a)世界佛教友谊会 (b)佛学研究会

  (c)佛教总会 (d)僧伽联合会

  70.释迦牟尼佛的姓「释迦」华语译义为_。

  (a)吉祥 (b)寂默

  (c)成就 (d)能仁

  71.皈依三宝的「皈」字,是_的意思。

  (a)近朱者赤 (b)皮白为黑

  (c)反黑为白 (d)近墨者黑

  72.频婆沙罗王为佛陀建_,这是佛教史上最早的大寺院。

  (a)祗园精舍 (b)竹林精舍

  (c)大林精舍 (d)王舍城

  73.最模范的佛教是实行_的佛徒。

  (a)人天乘法 (b)声闻乘法

  (c)缘觉乘法 (d)菩萨乘法

  74.梵语阿罗汉意即_。

  (a)无生 (b)一来

  (c)预流 (d)不返

  75.梵语菩提萨陀,汉语简译_。

  (a)菩萨 (b)众生

  (c)觉悟 (d)觉有情

  76.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印度的_。

  (a)灵鹫山 (b)菩提迦耶

  (c)拘尸那拉 (d)蓝毗尼园

  77.修士_预言悉达多太子将来可做转轮圣王或佛陀。

  (a)阿私陀 (b)乔陈如

  (c)阿罗逻迦兰 (d)郁陀迦罗摩弗

  78.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后_就去世了。

  (a)未利夫人 (b)韦提希夫人

  (c)摩耶夫人 (d)摩诃波提夫人

  79.五明之一的宗教学,称为_。

  (a)二巧明 (b)因明

  (c)声明 (d)内明

  80.佛陀时代的印度社会有_阶级之分。

  (a)二 (b)三

  (c)四 (d)五

  81._选派亲族 的五位青年跟随悉达多太子修行。

  (a)净饭王 (b)白饭王

  (c)斛饭王 (d)甘露饭王

  82.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_执著,不能证得。」

  (a)妄想 (b)放逸

  (c)邪见 (d)悭贪

  83._等五人听佛陀说四谛法得道后,成为教史上最最的僧伽。

  (a)乔陈如 (b)耶舍

  (c)舍利弗 (d)迦叶

  84.教史上最早的在家男居士是_。

  (a)频婆沙罗王 (b)给孤独长者

  (c)俱梨迦长者 (d)波斯匿王

  85.教史上最早的一座大寺院是_。

  (a)祗园精舍 (b)竹林精舍

  (c)*轮精舍 (d)菩提精舍

  86._向祗陀太子购买花园兴建寺院来供养佛陀。

  (a)耶舍 (b)须达多长者

  (c)纯陀 (d)须跋陀罗

  87.阿难尊者侍佛二十五年,_第一。

  (a)说法 (b)多闻

  (c)论议 (d)智慧

  88.佛陀说法共_年,足迹踏遍恒河两岸。

  (a)三十五年 (b)四十年

  (c)四十五年 (d)五十年

  89.佛陀涅槃后,弟子应依_安住。

  (a)十善业道 (b)四念处

  (c)八正道 (d)七菩提心

  90.佛典一般上都以如是我闻等证信句子,作为_。

  (a)开始 (b)结束

  (c)论点 (d)号召

  91.佛涅槃后九十天,由_尊者领导五百名阿罗汉结集经典。

  (a)摩诃迦叶 (b)阿难陀

  (c)优波离 (d)须跋陀罗

  92.中国翻译的佛经,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总名为_。

  (a)大藏经 (b)三藏

  (c)如来经 (d)转*轮经

  93.涅槃的意义是圆满一切智慧,寂灭一切_。

  (a)苦受 (b)邪见

  (c)法尘 (d)惑业

  94.善慧仙人曾用自己的头发铺在湿地上让燃灯佛走过,因此获得_。

  (a)钦佩 (b)奖励

  (c)授记 (d)成佛

  95._是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的意思。

  (a)阿罗汉 (b)缘觉

  (c)菩提萨陀 (d)佛陀耶

  96.在家佛教徒修习出家戒法的方便法门是_。

  (a)五戒 (b)八关斋戒

  (c)十善戒 (d)摄律仪

  97.不非时食即_不食。

  (a)肚饱 (b)白天

  (c)过午 (d)夜晚

  98.五戒的第一项是_。

  (a)不偷盗戒 (b)不妄语戒

  (c)不邪淫戒 (d)不杀生

  99.能受持五戒的人,可以_。

  (a)不堕恶道轮回 (b)增进智慧

  (c)广结益友 (d)与世无争

  100.一念_心起,八万障门开。

  (a)贪 (b)嗔

  (c)痴 (d)疑

  101.贪多_亦多,取少_亦少,万般苦恼事, 除贪一时了。

  (a)惑,惑 (b)业,业

  (c)苦,苦 (d)乐,乐

  102.三业以_业为最重要。

  (a)身 (b)口

  (c)意 (d)正

  103.能舍施者,可得_。

  (a)美誉 (b)智慧

  (c)富贵 (d)解脱

  104.人生造业的原动力,乃出于各人的_。

  (a)禀赋 (b)心识

  (c)意识 (d)意志

  105.要建设人间净土,人人必须奉行_。

  (a)三皈 (b)五戒

  (c)护生 (d)民主

  106.妄执四大五蕴和合的身体为实我,属于_。

  (a)边见 (b)戒禁取见

  (c)萨迦耶见 (d)见取见

  107.贪、嗔、痴、_、疑、不正见为六根本烦恼

  (a)覆 (b)慢

  (c)忿 (d)害

  108.人类由于_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

  (a)贪欲 (b)迷惑

  (c)自私 (d)环境

  109._是佛陀所亲自证验到的四种人生正确真理。

  (a)四生 (b)四念处

  (c)四德 (d)四谛

  110.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的正因是_。

  (a)道谛 (b)苦谛

  (c)灭谛 (d)集谛

  111.尽见思二惑,便证得_果。

  (a)须陀洹 (b)斯陀含

  (c)阿那汉 (d)阿罗汉

  112._闻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a)目犍连 (b)舍利弗

  (c)阿那律 (d)迦旃延

  113.声闻乘最高果位圣者的称号的意义,并不包括以下那一项?

  (a)杀贼 (b)无生

  (c)应供 (d)能仁

  114.五蕴的「蕴」字,是_的意思。

  (a)物质 (b)领纳

  (c)了别 (d)积聚

  115.四大是指_。

  (a)生老病死 (b)生住异灭

  (c)地水火风 (d)酒色财气

  116.色蕴是属于_的,叫做色法

  (a)精神 (b)物质

  (c)永恒 (d)清净

  117.无明、爱、取属于_。

  (a)烦恼障 (b)业障

  (c)报障 (d)所知障

  118.十二因缘中的过去二支因是指_和_。

  (a)爱、取 (b)生、老死

  (c)识、名色 (d)无明、行

  119.菩提萨的意思是_。

  (a)圆寂 (b)众生

  (c)觉道 (d)觉有情

  120.菩萨所修的法门是_。

  (a)三十七道品 (b)十二因缘

  (c)八正道 (d)六度

  121._可以度悭贪。

  (a)布施 (b)持戒

  (c)忍辱 (d)禅定

  122.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为,出自身口意的,都叫做_。

  (a)业 (b)果

  (c)因 (d)缘

  123.佛陀为_不同众生的根机,因此开示八万四千法门。

  (a)统一 (b)契合

  (c)改造 (d)废除

  124.深信因果,受持三皈五戒或十善戒的佛教徒,是属于_乘。

  (a)声闻 (b)缘觉

  (c)菩萨 (d)人天

  125.要明白缘起真理,发_,才能算是模范的佛教徒。

  (a)厌离心 (b)菩提心

  (c)勇猛心 (d)胜进心

  126.皈依_是进入佛教的初步仪式,表示正式做一个佛教徒。

  (a)佛宝 (b)法宝

  (c)僧宝 (d)三宝

  12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_其意,是诸佛教。

  (a)觉 (b)识

  (c)有 (d)净

  128.四恩是父母恩、国家恩、_和佛恩。

  (a)施主恩 (b)众生恩

  (c)师长恩 (d)慈恩

  129.佛教主张不杀生是因为一切众生皆有_。

  (a)自由 (b)佛性

  (c)思想 (d)感情

  130.要断除愚痴无明,必须修_。

  (a)般若 (b)持戒

  (c)忍辱 (d)禅定

  131.服务的人生观,可以从_的思想上建立起来。

  (a)业力 (b)因果

  (c)报恩 (d)无我

  132.佛教说的业力因果律有_业。

  (a)三时 (b)前生

  (c)多生 (d)不定

  133.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是十善业道的_。

  (a)不恶口 (b)不妄语

  (c)不绮语 (d)不两舌

  134.马来西亚由公元_开始将卫塞节列为全国公共假期。

  (a)1956 (b)1958

  (c)1962 (d)1963

  135.释迦牟尼佛的「牟尼」华语释义为_。

  (a)吉祥 (b)寂默

  (c)能仁 (d)觉者

  136.第一次佛经的结果,由_尊者诵出律藏

  (a)舍利弗 (b)目犍连

  (c)优波离 (d)阿那律

  137.皈依佛陀的出家女众叫_。

  (a)比丘尼 (b)优婆夷

  (c)比丘 (d)优婆塞

  138.「集谛」是「苦谛」的根本原因,此二谛为_的因果。

  (a)修善断恶 (b)不生不灭

  (c)解脱生死 (d)流转世间

  139.佛陀吩咐弟子们在他涅槃后要照他一生的教法去实行,这样他的_便会永远存在人间。

  (a)化身 (b)报身

  (c)法身 (d)金身

  140.因果报应可以有_,但绝不能避免的。

  (a)迟早 (b)善恶

  (c)你我 (d)大小

  141.业报因果的原则是_。

  (a)神的赏罚 (b)命中注定

  (c)自作自受 (d)善恶抵消

  142.八正道以_为最重,有了它才能对事理有正确认识,破除偏差的知见,悟八正道。

  (a)正见 (b)正思

  (c)正念 (d)正定

  143.佛教的第二次结集,其主要的问题是属于_方面的。

  (a)大小乘 (b)经典

  (c)论典 (d)戒律

  144.「诸法无我」的法印,是从_上去探究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a)空间 (b)时间

  (c)世间 (d)念念之间

  145._菩萨是印度大乘佛教最重要的人物。

  (a)提婆 (b)龙树

  (c)无著 (d)世亲

  146._是声闻乘的极果。

  (a)须陀洹 (b)斯陀含

  (c)阿那含 (d)阿罗汉

  147.贪嗔痴等烦恼,是属于_惑。

  (a)思 (b)见

  (c)迷 (d)尘沙

  148.发愿要拔除他人的痛苦是_心。

  (a)慈 (b)悲

  (c)喜 (d)舍

  149.所谓根本识是指_。

  (a)前五识 (b)意识

  (c)末那识 (d)阿赖耶识

  150.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是属于修行_的法门。

  (a)智慧 (b)福德

  (c)禅定 (d)净土

  151.卫塞节节正确日子应该是指_。

  (a)阴历四月十五 (b)阴历三月十五

  (c)阳历五月月圆日 (d)阴历五月月圆日

  152._才是佛陀追求的真正快乐境界。

  (a)人间之欲乐 (b)天上禅悦乐

  (c)出世涅槃乐 (d)亲友相聚乐

  153.佛学的原理是_。

  (a)素食主义 (b)禁欲主义

  (c)大我主义 (d)现实主义

  154.佛陀所证而能偏知一切事理的智慧是_。

  (a)一切智 (b)道种智

  (c)一切智智 (d)法空智

  155.十二因缘说明人生的生死循环,是通于_。

  (a)过去世 (b)现在世

  (c)未来世 (d)三世

  156.人生的苦的根本是_苦。

  (a)生老病死 (b)爱别离

  (c)五蕴炽盛 (d)求不得

  157.三轮体空,是以观照的功夫,观到人,我,法相三者的_皆无所得,而达至波罗蜜之究竟境界。

  (a)无我 (b)无住

  (c)无常 (d)本性

  158.凡菩萨初发心时,必须缘_发四弘誓愿,以广心量,以明趣向。

  (a)四圣谛 (b)七觉友

  (c)四德 (d)三学

  159.无知妄五蕴的我为「主宰」的实我存在是称_。

  (a)萨迦耶见 (b)边见

  (c)邪见 (d)见取见

  160.由凡夫从迷而入悟,由未觉而成觉,必须修:

  (a)四念处 (b)四正勤

  (c)五力 (d)七菩提分

  161.大乘随般若而行可得解脱,小乘能依_而行,也可得到解脱。

  (a)正知 (b)正见

  (c)正解 (d)正信

  162.八正道中_是保持圣洁的生命,要以合法的职业来维持生命。

  (a)正业 (b)正定

  (c)正命 (d)正念

  163.十二因缘中,为过去所做的惑和业,也是四谛中所说的集谛内容的是_。

  (a)无明、行 (b)名色、六入

  (c)行、识 (d)爱、取

  164.四无量心中,愿给一切众生快乐的心是指_无量心。

  (a)慈 (b)悲

  (c)善 (d)舍

  165.六度中_即智慧度,是度愚痴的。

  (a)檀那波罗蜜 (b)尸罗波罗蜜

  (c)禅那波罗蜜 (d)般若波罗蜜

  166.八识中_识向外执取阿赖耶识为我,向升认识境界为实法。

  (a)意 (b)身

  (c)末那 (d)根本

  167.小乘人听了诸法无我印的道理,乃破除_,证我空真如

  (a)人我见 (b)边见

  (c)邪见 (d)见取见

  168.身、边、邪、见取、戒禁取之五类不正见,皆属_范围。

  (a)劫浊 (b)见浊

  (c)烦恼浊 (d)众生浊

  169._是学佛的目的,也是成佛的殊胜妙用。

  (a)离苦得乐 (b)少欲知

  (c)知足常乐 (d)断除欲望

  170._是大乘菩萨修万行中主要修习的法门。

  (a)三法印 (b)八正道

  (c)六度 (d)十二因缘

  171.二乘人证我空真如,尚有_未断,故有所执,仅能证小乘涅槃。

  (a)烦恼障 (b)业障

  (c)法执 (d)我执

  172.依出世间圣人实践八正道,可以成就小乘最高果位的_。

  (a)辟友佛 (b)斯陀含

  (c)阿那含 (d)阿罗汉

  173.八识中_能缘过去,现在,未来之法境。

  (a)身识 (b)意识

  (c)末那识 (d)阿赖耶识

  174.道谛的三十七道中能了生死苦即开端于_的观想

  (a)四念处 (b)四正勤

  (c)四神足 (d)八正道

  175.何谓五钝?

  (a)色受想行识 (b)贪嗔痴慢疑

  (c)眼耳鼻舌身意 (d)财色名食睡

  176.六度中之精进度,可以度_。

  (a)悭贪 (b)散乱

  (c)懈怠 (d)愚痴

  177.自己做事,使人得到好处,称之为_。

  (a)同事摄 (b)布施摄

  (c)爱语摄 (d)利行摄

  178.事六度是_而修。

  (a)著相 (b)无相

  (c)持戒 (d)观照

  179.意根对五根所缘之境是名为_。

  (a)十八界 (b)善恶诸法

  (c)法尘 (d)意境

  180.浮尘根是指_。

  (a)即六根表现于外的器官 (b)地水火风

  (c)杂染的情识 (d)知觉神经

  181.大家同住在一起,要做到意业清净,要大家一起和悦,不要求个人的欢乐,必须遵守什么原则?

  (a)身和同住 (b)戒和同修

  (c)见和同解 (d)意和同悦

  182.阿育王为什么要举行佛经第三次结集?

  (a)同一经题,人说各异 (b)外道改窜佛典

  (c)要总集佛典 (d)要保守旧制

  183.佛陀为二乘人说诸法无我,就是要破除_。

  (a)三毒 (b)人我见

  (c)无诤 (d)五欲

  184.佛陀第一次在什么地方说法?

  (a)竹林精舍 (b)达岩

  (c)鹿野苑 (d)宇奴唯拉村

  185.第一皈依佛陀的国王是谁?

  (a)阿育王 (b)频婆娑罗王

  (c)波斯匿王 (d)转轮圣王

  186.四谛法中之_为十二因缘的流转世间的因果。

  (a)苦集二谛 (b)灭道二谛

  (c)苦灭二谛 (d)道集二谛

  187.十二因缘中的「受」支是什么意思?

  (a)对外界的接触 (b)对外界的感受

  (c)对外界的认识 (d)对外界的爱执

  188.第七识常执那一个识为自内外?

  (a)阿赖耶识 (b)末那识

  (c)眼识 (d)鼻识

  189.六尘的「尘」是何义?

  (a)微细义 (b)轻浮义

  (c)染污义 (d)昏昧义

  190.于四谛法中,那二谛是超出世间的因果?

  (a)灭道二谛 (b)集苦二谛

  (c)苦道二谛 (d)集灭二谛

  191.「有漏」的意思是_。

  (a)不圆满 (b)无为

  (c)不净 (d)有烦恼

  192.菩萨当缘集谛时,发_之愿。

  (a)佛道无上誓愿成 (b)众生无边誓愿度

  (c)烦恼无尽誓愿断 (d)法门无量誓愿学

  193.八识中活动力最强的是_。

  (a)第六识 (b)第七识

  (c)第八识 (d)前五识

  194.五根的根含有能_义。

  (a)成就 (b)精进

  (c)生恶 (d)生善

  195.菩萨随顺众生,为众生利益做事属_摄。

  (a)利行 (b)同事

  (c)爱语 (d)布施

  196.缘觉修行是从囡谛中_谛悟入的。

  (a)苦 (b)集

  (c)灭 (d)道

  197.眼、耳、鼻、舌、身叫_根。

  (a)净色 (b)浮尘

  (c)无表色 (d)五蕴

  198.五根五力能生善法破恶法,以( )为始,( )终。

  (a)身、法 (b)信、慧

  (c)进、定 (d)行、观

  199.破执五蕴四大和合之身为净乐常我,宜修_。

  (a)四正勤 (b)四神足

  (c)七觉支 (d)四念处

  200.唯识学把一心分_,作为研究心识的门径。

  (a)八法 (b)八尘

  (c)八识 (d)八根

【本文来源:香港将军澳机房 http://www.558idc.com/hk.html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
上一篇:<九>九品莲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