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第三殿的宋帝王,宋帝王你看他也有几个特色。你看江老师要呈现宋帝王的是一个什么?是一个明察秋毫、嫉恶如仇的形象。为什么到第三殿,还要有这种明察秋毫跟嫉恶如仇?因为第一殿是可以承认错误,然后也遭受到刑罚,他从过去的孽镜台,或是从一些引导当中看到自己的过恶,知道躲不了,到第二殿的时候好好的处罚他。到第三殿的时候,为什么还有这种状况?就是说有些人他虽然承认他的过恶,可是不会承认得彻底。我们有时候,举例来讲,譬如说我明明犯很严重的过失,可是你不能够讲我太多,我大概承认两分。我承认了,第一殿跟第二殿里面。我觉得跟那个人性有关,我承认,譬如说我这一生我把家里面搞砸了,或是我这个人个性很拗、很倔强,我得罪了很多人,我都承认,可是我大概承认两分。譬如说办事情当中把事情搞砸了,我也承认,可是我不会承认这都是我的问题,他也有问题,他也有问题,我大概承认两分。所以到第三殿的时候,那种嫉恶如仇、明察秋毫,就是要算帐,在第三殿里面去表现。
你看那个宰官,有没有那个表情?你注意看那个宰官,戴黑色乌纱帽的那个宰官,他那种表情就是说,怎么还会有这种人!那种表情,你有没有看到江老师绘画的?旁边拿著印信,也代表是一个王者的尊严。幡是有宋帝王的幡,代表那个威势。还有判官,这两个,左边这两个是判官,判官是先用罪状来宣扬罪恶,然后下面到底他是在宣扬什么罪恶,他举一个,宋帝王在审一个什么犯罪?往下看,下面犯人。他在审那个犯人的时候,你注意看,他有两种特徵,老父亲是有穿衣服的,孩子们是没有穿衣服的,在彰显什么?彰显过失是在小孩,不是在大人。前面那个不孝的那一分不是已经在秦广王那表现吗?为什么会在宋帝王再来表现?应该要这样说,所有的罪要从不孝开始算起。我们世间有很多的罪业,如果回归到孝道,很多的罪业可以消弭无形。很多的风气为什么建立不起来?如果从孝道去发展,很多善良的风气都经营起来。你知道《孝经》十八章,第一章「天子章」里面就讲到,天子要经营的风气里面,如果他从孝道经营出来以后,它会让每个家庭和乐。所以犯罪的事情,本来会发生的事情统统不会发生,整个治安变得很好,整个风气变得淳厚。所以天子只要把风气带动,孝道的风气去带动,自己做起,会消弭很多的罪业,会冥冥当中发展很多的善法。
这里面特别讲什么?这里面特别讲到,纵然我在第一殿里面,不孝的事情是被指陈出来,可是在第三殿的时候更特别说,我们很多的业只是被彰显一部分。我们很多人,譬如说我如果好好的藉著地狱变相图去反省的时候,我们会发觉到,我们承认的都是少部分,有很多的都是不承认的。我都同意我有很多的过失,可是那个过失不堪人家讲,不堪自己往下去承认有很多的过失。如果在宋帝王这边,就是把这个过失更彰显出来,就是说这种罪业是必须要被处罚的。所以同样是不孝,在秦广王跟宋帝王,他的表现法是有它的不同。老父亲指责小孩子不孝的这一分,我们会觉得说,按照理讲,应该是孩子不孝,父母亲都应该会包容。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亲是什么样子?譬如说,孩子你不孝顺我没关系,你们好好过日子,我没有关系。我们很多的父母亲按照理应该是这样,不会去指责小孩子,对不对?那什么情况下会指责小孩子?就是翻脸无情、刻薄寡恩、忘恩负义到极处了的那一分,才会去指责他,让父母亲很痛心。就是说这个孩子我不要承认,我不要也罢,我不认这个孩子了,没有办法认。那为什么在第三殿特别去彰显?就是宋帝王明察秋毫的那一分,把这个人的真实面相完整的在第三殿去呈现出来。
选自 大唐圣教—地狱变相图(三) 唐瑜凌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17/7/31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胡小林老师曾说过:最好的方法是知地狱苦,发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就是知道地狱苦。知地狱苦是因,发菩提心是果。知地狱苦发出的那个菩提心,那个劲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个劲与我们平常念佛,百千万亿倍都不止),一口气不来,定随过去今生之最重恶业受报,百千万劫无有出期,有了这种畏心,印光大师说你就会生死心切,这就是怕死啊,怕死好啊,怕死你就会念佛啊。所以说这怕死的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泛泛然,因为我们的心力太小,想象不到地狱有多苦。思地狱苦,这个苦我们能想到了,这个菩提心发出来不得了。我们要把和地狱之间的隔阂,生死心不切的障碍通通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