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五子登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在蒙学经典《三字经》中有一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即是窦禹钧,五代时期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因蓟州地处燕山一代,故又被尊称为“窦燕山”。《宋史·窦仪传》略载其事:“祖逊,玉田令。父思恭,妫州司马。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唐天祐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

  窦禹钧有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在其教育培养下,皆相继登科,进士及第,成为国家栋梁之才。长子窦仪,后晋天福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次子窦俨,后晋天福六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三子窦侃,后汉乾祐初年进士,官至起居郎;四子窦偁,后汉乾祐二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后周广顺初年进士,官至左补阙。窦氏五子,当时被称为“窦氏五龙”,又称“燕山五桂”。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当时的宰相冯道赠诗赞叹,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人们竞相传诵。“五子登科”的成语典故即源于此,寄托了人们望子成龙、金榜题名的愿望。

  窦禹钧幼年丧父,事母至孝。起初,禹钧家赀尚为丰厚,但三十岁还无子,因而忧心忡忡。一天晚上,梦见已故的祖父、父亲相聚在一起对他说:“你命中无子,且寿算不永,应及早修行,多行善事。”禹钧敬诺,领命而遵。从此立志行善,广积阴德。

  禹钧平素为人本来就颇为忠厚,有长者之风。先是,家中有个仆人,盗用修建房廊的钱二百千,仆人担心事发被追责,他有一个女儿年纪约十二三岁,就写了一张卖身券,系在女儿手臂上,写到:“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然后就远远地逃走了。禹钧看到了女子和卖身券,甚为哀怜,当时就把券焚毁,并收养了此女,嘱咐妻子说:“好生养育这个女孩,等长大成人之后,帮她找个好人家出嫁。”女孩成年以后,以二百千钱作为嫁妆为她选择了佳偶成婚,使其得到了良好的归宿。后来,仆人听说了以后,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在禹钧面前哭着忏悔以往的过错,禹钧并不责怪,还勉励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仆人全家感恩不尽,他们画了禹钧的画像,挂在中堂,朝夕供奉,每日祝祷窦公安康长寿。

  有一年的元宵节晚上,窦公到延庆寺,在佛前进香,忽然在後殿台阶旁拾得一个钱袋,里面装有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心想定是别人遗失的,不敢怠慢,就连夜在寺中守候,等待失主。第二天清晨,见一人痛哭流涕而来,窦公问他为何哭泣,那人以实情相告,说:“父亲触犯了刑律,依律要被处以死刑,我遍求亲朋好友,才借得金银若干,将要为父亲赎罪。昨天晚上因为和一个朋友喝酒,喝多了昏头转向,不慎把钱弄丢了。唉!现在没办法为父亲赎罪了。”窦公经过验证,钱数相符,就把钱袋还给了他。还把他请到家里,进行安慰,让他不要着急,还另外赠送他一些财物。那人千恩万谢而去。

  窦公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其同姓宗族和外姓姻亲中,多有贫困者。有的人家家中有人去世却无力安葬,窦公为其出钱棺殓安葬。因窦公而得以办理丧事、入土为安的,前后凡二十七丧。亲戚故旧中有子女因家贫未能婚嫁者,窦公出钱帮他们婚嫁,前后凡二十八人。故旧相知,哪怕只有一天的交情,在遇到困窘的时候,窦公都会选择他们可靠的子弟,随多寡借给他们资金,帮助他们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因窦公的帮助而得以维持生计的有数十家。以至四方贤士,仰赖窦公得以举火的不可胜数。

  窦公每年衡量一年的收入,除去一年生活用度以外,全部用以济人之急。家中生活颇为朴素俭约,器物没有金玉的装饰,家人不穿绫罗绸缎。在宅南购得土地一块,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延请品学兼优的儒士,作为老师。凡是四方因家境贫寒而无法进学的士子,只要有志于学,皆欢迎其前来求学,窦公都为他们提供食宿,让他们安心读书,也不论认识不认识。所以窦公的儿子们受到影响和熏陶,知识见闻也日益广博。凡四方之士,在窦公的门下得以学有所成、青云直上的不计其数,他们成名后相继回来拜望窦公,扶窦公上座,行弟子之礼。窦公逝世之后,许多蒙受过窦公深恩的人,持心丧三年,以报其遗德。

  当初,窦公已故的祖父和父亲告诉他无子且寿数不永。三十年后,又梦见祖父和父亲对他说:“你三十年前确实命该无子,且寿命短促,我们曾经对你说过。现在你多年来行善不倦,已经名挂天曹阴府,因为你有阴德,而延寿三纪(三十六年),赐生五个贵子,将来都会荣显,你也会福寿而终,死后魂归洞天,充真人之位。”说完,又嘱咐禹钧说:“阴间与阳世,虽然幽明异路,但所遵循的规则和秩序没有什么不同。天道报应之理,丝毫不爽。善恶之报,或发于现世,或报于来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确定无疑的道理。”禹钧于是更加努力地积功累德。八十二岁时,预知时至,沐浴更衣,向亲戚告别,谈笑而逝。五子八孙,皆贵显于朝廷。后人称赞教子有方的人,必会提起“燕山窦十郎”。

  范文正公(范仲淹)的祖父和窦禹钧是故交,曾经将其事迹记录在书册中,以训示子孙。范公惜其事迹流传未广,不能广传天下,更加以详细记录,写成《窦谏议录》一文(收录于《范文正公别集》),公诸同好,并劝化世人,以昭示和彰显阴阳报应之理,使善者知所效法,使恶者知所警戒。范文正公本人也是身体力行,“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为官则勤政爱民、奖掖人才,居乡则自奉俭约、乐善好施。修水利、举人才、置义田、兴义学、济贫困,一生的善行义举不计其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范文正公的子孙后代,更是昌盛发达无比,千百年来,枝繁叶茂,贤才辈出。

  《历史感应统纪》云:“窦禹钧有感于祖父和父亲的梦示,众善并举,于是转短命为长寿,转无子为多男。不仅得到寿考善终,且名登仙籍;不仅得到多子多孙,且富贵显荣。范文正公记录其事迹,以训示子孙,自身也是广修善事,得到多男富寿之果报。古训云,命由己造,不信然乎?然而窦禹钧的事迹,知晓者不只是范文正公,听闻而不力行,如入宝山空手而回,即便其亡祖父亲自站立面前训示,也无可奈何了。”

  《德育古鉴》云:“善恶之报,自有现世受报、来世受报、子孙受报三者之不同。三者交错示报,正是天地之大,使人难以捉摸之处。世人往往只看到眼前,因而产生因果不彰、报应不灵的疑惑。因有疑惑而生怠惰,因怠惰而更生疑惑,而为善的信念不坚定了。原来是,善人获福,如大商人囤积货物,难道一定要每天见到现钱吗?只要通盘打算,眼光放长远,决定有十分利益。像窦公这样的人,竟三者兼而有之,那么也是因为其善行广泛、不止一端。”

  司马温公(司马光)在家训中也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诸位有志于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贤父母们,通过窦燕山五子登科的故事,可以知所效法了。《文昌帝君阴骘文》云:“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胡不勉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