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良心话,我奶奶老是言行不一致,举个例子,答应了我们“我一定不说闲话了。”第二天又重复之前的言行模式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言而无信。她倒不是因为人老了导致的说闲话,听爸爸反馈她在年轻时期也总是不分场合的喋喋不休、不分情景的唠唠叨叨。有的不适合在公共场合说的话,只要她不开心到了积怨较深的程度了,无论是什么场合,哪怕是处于公共场所,她都还是会没完没了的说怨天尤人的话。进一步细致的说,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如实描述事情的真实经过,奶奶和爷爷有意见不和时,奶奶总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在家里靠大声说抱怨话的方式来宣泄她心里的不满,她自己也说了她是大喉咙。更细致的说,她大声的抱怨时,有过不管小辈们是否在房间里看书 阅读,时间多了,也就伤感情了。我们和她委婉了提议后,她也答应了,比如:“好,我一定改正。”可事实上,还是说了不去做。有根深蒂固的习惯的原因,也有固执己见的缘故。
奶奶的“总是说了未做到、言说后却没有兑现、说的跟做的不太一致”,也是导致她几个儿子不听她话的主要前因、根本原因之一,注意,是主因之一。举个例子,奶奶叫爸爸不要仗着是在自己家就把臭袜子塞到沙发里藏着,爸爸多次答应她:“好的,以后不藏了。”我也听见过。可依旧不改。我私底下问过爸爸具体原因,他反馈:“奶奶作为长辈心地也算朴实,细心时对晚辈们还是比较照拂的。但她多次口头上答应了要做,行动上却不去实施,太能反复了。总是只指责别人却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去改善她日常里说抱怨话与好说是非的坏习惯”。次数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觉得虚伪了,他就不想听她的话了,有种抵触心理。不过,讲良心话,爱干净与否还是和我爸自己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不会全是奶奶的责任,不过,确实也受了奶奶负面影响,潜移默化了奶奶言行不一致的坏习惯。
引申出「言传不如身教的名人事例」,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孟子不太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个人看后感:世界知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儿童的教养源于成人的修为而非说教。」如了解过的人所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们衷心佩服一个老师,往往也有这个老师的确树立了榜样,让孩子觉得心生向往。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在上学时,要是你的科任老师自己备课时教案质量比较不过关,或者说,上课质量未能合格,孩子们上完课后听不懂,这个老师再对你以说教的方式讲很多人生大道理,你会特别认可、特别尊重这个老师吗?一位老师曾说:「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