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上来了,忍着不发,憋着难受,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咱们先说这个脾气是从哪里来的?一般说脾气,可能我们会忽略了这个问题的根,脾气不是从脾生出的,所以不应该冤枉一个任劳任怨的器官。脾气表面上看是身体释放的一种负面能量;再深一点就是这个识心层面上的执著;再深一点就是宿世的行为养成的习气使然;再深一点就到无明了。

  一,无明这个就不深说了,菩萨还有无明呢,何况凡夫。我们学佛说要破无明,那得到圆教的初住菩萨位才可以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这个无明的部分,对当下轮回的众生有点太高,就不饶舌了。

  二,脾气是从宿世习气中来。往往我们对宿世的理解可能是线性的,某一个因果来说,一定是线性的,直来直往有头有尾。但是线性的观察,并不利于理解全貌,就像观察因果,我们也是从某一个关心的地方下手,就算能观察一对因果,可对因果的全貌有可能失察。这一生的行为习惯,可能在这一生是很正常的,很容易理解的,乃至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因为这一生的福报业力等等可以支持这种行为习惯。可是如果脱离了这个环境,来到了下一世,所携带的福报和业力等等都有了变化,还想继续上一生的行为习惯就不行了。

  比如满清的八旗子弟,其中民国后很多根本不适应,还保持提笼架鸟声色犬马的生活。他这个习惯就得随环境的变化而改了,可是习惯养成容易改很难,环境不支持他游手好闲了,他就过的很郁闷,于是开始咒骂,乃至无上怀念皇帝在的时候。如果把声色犬马那一段当成一世,把民国后废除王室当成另一世,这些皇亲国戚们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然后有的就开始变卖家财和一些物件,来支持他的生活。皇帝在的时候他们家大业大,可是皇帝没了就要变卖财产了,但是财产变卖净了怎么弄?还想提笼架鸟,一天茶水喝着酒楼溜着,风月场所沾着,他的福报已经不支撑了。到这个彻底不支撑的时候,这些人就经历了三世的变化了,从福报大,养成习惯;到还有福报,勉强可以维持习惯;到福报见底,这个习惯成为累赘。就算生活难继了,还想吃香喝辣的,那个嘴还是非常刁钻,喜欢吃好的,差一点都难以下咽,这个好吃、乐吃、会吃、敢吃的习惯,就被福报限制了自由,于是在识心的层面,就不开心了。

  三,习气和现况产生了冲突,这个识心会因为执著,想拉回到声色犬马的那个状态,这里是有贪心在,也有愚痴在了,而没达到那个状态就不开心,这就有了嗔恚在,三毒俱全了。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来说:你为什么发脾气?因为现状和你的理想状态产生冲突,而你的理想状态是随宿世养成的习气而影响,并非是处于理智,也并非是完全基于现状而做的设定。所以粗暴的说“发脾气的点,就是有我们执著的地方在!”你和孩子发脾气,孩子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内心执著“孩子就要好好学习”,这个执著如果你肯放下,孩子不学,你会敦促,会劝,但是也不会去发脾气。隔壁家的孩子也不学习,你会去操心吗?为什么你不操心那个孩子不学习?因为太远了,不在你的管辖范围。所以有的人管辖范围挺大,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六舅他都能管。

  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路程啊,每个人要有的觉悟是不一样的,就像那天有同修和我电话说到: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就是出生了,父母离异了,这第一课的题目就是,“人世间谁都靠不住的,你只有靠自己,靠永远不变的佛菩萨,余下你什么都靠不得!”这个题目当然是大人总结的,和孩子是否这样想暂时无关的,只是说每个人、每个众生、每个有情生命在经历纷繁复杂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和唯一性。于是虚云长老在高旻寺摔了茶杯开悟,快60的人了才开悟,还得摔个茶杯?咱们不学他,去景德镇或者去泉州摔茶杯去,能开悟吗?

  就算摔了一个瓷都的茶杯保证能开悟吗?所以这个茶杯有对虚云来说是有唯一性的,也有他和禅合子的因缘关系在其中成为必然性,所以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但是却无法模仿。就像有的人总看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等等大鳄的书,希望能学到什么,李嘉诚去卖大玻璃、卖马口铁的水桶?时过境迁了,不是英雄创造了时代,而是时代育成了英雄。

  所以这个人生经历,真的是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部分,必须自己领略、学习、感受、体会了才行。你千辛万苦不让他经历,也是不合适的。就像我不希望大家跳坑里,不希望大家走弯路,可是如果你自己不走走弯路、不撞墙,怎么才能知道,原来我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像小孩一样,你不用告诉他:这个脏,那个粑粑,这个不能吃!他自己试了,他以后就不会去碰了,而你越是反对,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好奇心,结果事与愿违了。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意思仅是我的,我不能强加给你们,如果我强加给你们,我很烦恼,你也会很痛苦。这就如发脾气一样,你的意思仅是你的,但是如果释放到外在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身上,都会带去很难预测的不良结果,所以过去我说“担心是一种诅咒”。

  这个心态如果把握好,发脾气的点就会少很多,因为看不顺才发脾气,因为看到的和自己的预期理想有冲突了,要维护自己的预期理想,所以发脾气。于是有的人常常发脾气,要检查一下三观是否正确?如果一个人三观不正确,他肯定会郁闷坏了的。我们在哪个点发脾气了,就是我们还在这个点上有自己强烈的执著。比如说今天和一同修电话,他说了自己朋友被附体的事情,和自己堕胎婴灵的部分,这些问题可能在系统里很轻松搞定,可是他却来问我,不用说,他肯定没跟系统走,不然这类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的。然后他说自己在跟群里的课,可是后来聊聊才知道,仅是初一、十五在跟随超度。那么我能说什么,我要不要发发脾气?你这个愚痴的人啊,遇到这样难得的系统,你都不能跟随,你看看你多愚痴,你的善根多差劲啊?如果我这样说,或者我这样想,是不是因为我很执著这个系统,觉得它很高大上?可是跟不跟的随他啊,我才不管呢。你想多承受就多经历,你不想多受苦就多努力,这有什么奇怪的,又有什么可值得发脾气的?

  所以这个内心的执著,往往我们在平时是很难观察到的,只有事情来了才会发现内心涌动出来这样的一个想法。就像一片大海看上去很美,可是海浪一涌,把一些碎碎的海草海带都带上来了,就不美了,没有海浪就美吗?是我们执著所谓美一定是要这样的,而脱离了事物本身的规律;于是看到了海浪带上来细碎的海草,就觉得不美了、觉得很扫兴,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执著被暴出来了。类似的事情几乎都是这样,你但凡对某个事情看不过去、或者气不顺了,肯定是你对这个事情有某些执著,然后才发脾气,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吗?这个世界上,谁关心你的想法如何?电视剧里才会按主角、配角去设置剧情,在生活里你把谁当配角,你又肯当谁的配角?你是你的主角,他是他的主角!

  我常常说“你的爪子伸得太远了”,就是把那些不在你影响范围内的事情,纳入你的计划里,这本身就是一种愚痴啊。所以发脾气是嗔恚没错了,可是背后的愚痴和贪,也应该看得到。

  再来说如何面对?如果能把上面说的内容理解好、贯彻好,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发脾气,而且会很容易反省自己。脾气上来了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这才算是学佛的正路,就算没第一时间反省,能在第二、第三念反省也是好的,总比死都不肯反省要强,人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反省,这是生命宝贵的地方。反省就是回头,就是回头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再回头大一点就跑到佛教里的“回头是岸”了。

  有了困顿,不能一味的责怪外在的部分,而自己内在毫无毛病,你那么完美,怎么跑到娑婆恶世来了?来了就是有不完美在,就是有和大家一样的共业在,想推脱都没用。这一回头发现自己不足了,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回头到这个深度,这180度大回头做不到,5度、10度的小回头也要有啊。

  佛教说因果,说因缘际会,一个事情发生有主线的因果,也有外在的缘分的促成。当脾气上来了,忍啊,忍啊,忍不住,那么为什么要忍?因为你过去就这样干的,可能你过去比现在还气人、还讨人嫌、还让人膈应,没这因,怎么来的这果呢?往往很多人说信佛说信因果,如果好好利用因果观,什么事情看不穿?你看不顺,那就是因为自己不圆满、是自己不完美、是自己有错在前、是自己有错在当下,这因果小小一推,你忍不了的是他,是这个事情;可是本质里,却忍受不了你内心的那个执著和不圆满,是你自己不圆满,却责怪外在的不圆满,这就是颠倒啊!用因果观很容易把力忍变成反忍,就是从努力忍着使劲憋着,反过来看这个事情,原来是我有错在前,对这个事情的态度,会马上直转急下。他来伤害我了、烦恼我了,我真的应该忏悔自己,肯定是我烦恼他、伤害他在前。那么你砸了邻居玻璃,邻居堵了你的锁眼,你凭什么责怪邻居不地道?

  因果观一上,马上心平气和,哪有那么多脾气?有的时候发一发,那是需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态度,可是自己别当真,你当真了就错了,你演演戏,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就够了。因为我有错在前,人家返过来找到我,这事有什么不能忍?再说事情来了,我们借助这个机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提醒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观察到自己的执著和贪念、还有其中滚动的愚痴,这是好事,应该感谢人家才对!没花钱请来了这样地道的一个老师,而且那么准确的点出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不感谢人家、不感恩这份恩德,反而发脾气,这是没想开啊!

  在这个小小的事情里,会用了天下太平;不会用那就世界大战了。感恩完毕,还要很开心,终于又消了一份业力。我们对无形众生的业力消的如何,可能我们看不到,最多就是信了这个系统,知道肯定消的了、减的了;但是活人间的业力,没有事情爆发,怎么消减?能在一个小事里如此思维,佛法的力量强大啊,佛菩萨常在周围啊,乃至身边任何事物就是佛菩萨的慈悲提点,这是很愉快的事情。只是在事发当时,能不能及时提醒自己用因果观,这是需要练习才能保持敏感度的。

  四,另外身体确实不是一个盛放恶毒气息的工具,有了恶毒的念头不化解,存在身体里肯定会有病的。憋着是下下策;释放也不是上策;只有真实的从内心里化解,才是上上策。